第05版:大爱之城郑州现象 上一版3  4下一版
社会各界研讨“大爱之城·郑州现象”
央视名牌栏目《面对面》
周日晚播出王宽专访
高山彰群峰 凡人善举演绎文明大爱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高山彰群峰 凡人善举演绎文明大爱
——“大爱之城·郑州现象”理论研讨会专家发言摘要
谷建全
刘道兴
纪德尚
丁素
辛世俊

大爱之城折射郑州品质

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谷建全

大爱郑州,折射出什么?

折射出郑州城市品质的提高。评价一个城市品质高低有多个维度,有物质层面的,也有精神层面的。城市品质的最高境界体现在市民道德素质的高低,郑州市连续三年诞生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体现了其品质和市民道德素质的提高。

折射出郑州人文素养的提升。人文素养表现为一个城市的文化,文化也分多个层面,首先表现为这个城市文化产业、文化事业的发展水平、发展发育程度。其次是城市建设中文化元素的体现,最后是市民的道德素养,也就是人文精神,而人文精神是城市文化精神最本质、最深刻的体现。

折射出郑州软环境的优化。除了经济角度上的竞争力,一个城市更深层次的竞争力,体现在城市软环境上,实质就是文化上的竞争。连续三年出现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证明了郑州软环境的优化,这种优化最现实的意义就是对其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软环境优化的这些年,郑州发展速度、竞争力的提升有目共睹。

折射出郑州品牌形象的提升。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品牌是城市竞争力重要因素,一个城市有没有发展潜力,有没有凝聚力和影响力,关键看这个城市的品牌形象,而品牌形象最核心的,仍是市民道德素养和精神文明的发展程度和水平。

折射出郑州城市实力的增强。近年来,郑州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硬实力发展迅猛,连续三年郑州人当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表明城市实力也在不断增强。

折射出郑州协调发展能量在累积。市场经济发展不仅仅是物质文明建设,还应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大爱郑州折射出的就是郑州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能量在不断累积。

郑州精神激励向善向美

河南省委党校哲学教研室主任、教授 丁素

郑州连续三年诞生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从仁医胡佩兰、到陇海大院、再到王宽,这些大爱之人就在我们身边,相信今后的郑州会涌现更多这样的爱心故事。

大爱郑州产生这么多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现象表明,我们现在已经到了认真去总结、研究、思考郑州精神的时候。现在去总结、研究、思考郑州精神,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郑州经济腾飞、文化展示的需要,也是老百姓在心灵上解决困顿和道德怎么样向善崇高的需要。

总结、研究、思考郑州现象、郑州精神,应从社会角度去探讨这种现象的社会连带效应,去解决郑州道德建设为“什么能、何以能、将来怎么能”的问题,形成一种让学者能够认同、老百姓可以遵从的宣传口号、模式或版本。同时,还要通过郑州现象,来研究经济和道德、经济和价值选择之间的互动关系、互动规律,这一点,对郑州的长远发展,特别在贯彻国家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任务时,将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对于模范人物的宣传报道,媒体在宣传正向能量时,要注重抓好“落实、落小、落细”。所谓“落实”,就是要把视角放在百姓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点点滴滴中发现好人;“落小”,就是要善于从小事当中发现大爱;“落细”,就是对事件、人物细节,特别是心理、生活细节要挖掘好,以细节打动人。讲述好故事,传递正能量,不断发掘凡人善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郑州精神激励更多的人向善向美。

凡人善举见证道德高度

郑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辛世俊

研究“大爱之城·郑州现象”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精神文明不会凭空发生,它深植于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传统,需要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深受人文精神与人文情怀滋养,是郑州成为大爱之城的历史文化基础;精神文明不是个别人的行为,它必然以普遍善良的美好人性为基础。正是这些平凡人的道德善举见证了我们这个时代的道德高度,证明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巨大力量;精神文明不能用市场原则来检验,它具有无法估量的社会价值。郑州大爱之城的经验说明,市场原则并非没有边界,市场逻辑并非通行通吃,惩恶扬善、互助友爱、诚实守信,这些人际关系的基础原则永远是老百姓最朴素的道德坚守;精神文明不会自动发展,重在建设是其发展客观规律。道德不是“自成”,而是“养成”,养成就是道德实践、道德建设。

郑州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主动作为,重视榜样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落小、落细方面采取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并且持之以恒,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

郑州市媒体注重挖掘、推选、宣传好人善行,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报道,终于使“大爱郑州”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并且注重创新,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进行观念、制度与载体的创新,持续不断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不竭的动力支持。

郑州市的经验证明,精神文明建设,不能一劳永逸、一蹴而就。只有持续不断地抓,建立长效机制,才能久久为功。

善风良俗书写大爱力量

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 刘道兴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连续三年都有郑州人当选,作为郑州市民,深感骄傲。近20年来,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为何会在河南、郑州集中出现?除了历史文化因素外,改革开放以来,省会郑州抢抓历史机遇,建设大枢纽、大产业、大都市,规划建设国际商都,城市实力显著增强,城市地位不断提升,百姓对国家对未来对生活充满信心,充满希望,充满热爱,“心齐气顺”,因而才转化为持久助人、行善的大爱力量。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平凡之中的伟大需要发现和培育。郑州大爱之城形象的确立,是和郑州市多年来坚持不懈抓精神文明建设、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抓美好家风培育等城市精神文化建设工程分不开的。以“王宽家”的事迹报道为例,郑州报业集团旗下《郑州日报》《郑州晚报》的报道规模和力度空前,这在全国也是少见的。

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近年来省会郑州发展步子越来越快,而郑州好人现象、感动中国人物群体的形成,正是与这些高楼大厦同步耸立起来的“精神大厦”,这是支撑郑州发展、引领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特别是加快文明河南、文明郑州建设的巨大的、无形的精神力量。这些感动中国人物和先进群体成长的规律和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建议郑州更加重视各行各业先进模范人物的发现、培育和宣传,用实实在在的大爱典型,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精神文明建设落地生根,大爱郑州的好人好事会不断涌现。

爱心传承彰显郑州温暖

郑州大学教授 纪德尚

郑州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以爱国、厚民、崇德、守信、尚和、从善为主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这里孕育、传承与弘扬。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的建设,“大爱之城·郑州现象”看似是一种现象,但究其背后,这里有爱的基因,有爱的传统,有爱的传承,又和时代精神相融合,是在倡导爱心、传递爱心、奉献爱心的过程中,结出“大爱之城”的硕果。

近年来,郑州涌现出9位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连续三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颁奖台上,都有郑州人的身影,尤其是胡佩兰、陇海大院、王宽,更高层面地演绎着郑州温暖和郑州大爱。

郑州报业集团持续关注的胡佩兰、陇海大院、王宽等一系列爱心人物,充分展现了主流媒体的责任和担当,传播大爱,温暖向善,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人性光辉,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之传递的社会正能量符合人性,接地气,传得开。2月14日,站在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领奖台上的王宽夫妇,在国人面前呈现了满满的“郑”能量。

在社会教育中,人的生活过程包含“成己、成人、成事”三个方面的内容,郑州之所以能成为“大爱之城”,就是在这三个过程中,这座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正确引领,深入民心,层层递进,水到渠成,最终构成了连续三年感动中国的动人画卷。

郑州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秦华 宋建巧 李记 文 唐强 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