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文明过春节 绿城荡新风
“心通桥”2015年度评选结果
环城生态水系循环工程
一期年内完成建设任务
陇海快速路等8条生态
廊道下月全部进场施工
0220拍卖
0220国土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文明过春节 绿城荡新风
节日期间整体出行状况良好
汽车南站职工帮助盲人旅客转乘公交
和谐出游,过个吉祥幸福年
用餐客人自觉参加“光盘行动”

本报记者 裴其娟 成燕 王译博 黄永东 聂春洁 孙志刚 刘玉娟 丁友明 文 /图

热闹喜庆的春节假期已经结束,记者通过在这个节日里的所见所闻发现,大多数郑州市民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点点滴滴、时时刻刻践行文明、倡树新风,携手共度了一个文明健康、欢乐祥和的猴年新春。

文明出游成风景

今年春节有5天晴好天气,不少市民选择了出游度假。为倡导文明出游,春节前夕,市旅游局向社会发布了“春节文明出游温馨提示”,并通过报纸电台等主流媒体及微信、网站等平台,多渠道倡导文明出游。市导游管理服务中心还编印了《最美导游在你身边》文明旅游宣传册发给一线导游,倡导大家在带团时做到文明有礼,按照《导游领队引导文明旅游规范》要求,广泛宣传旅游文明,让文明出游真正成为美丽风景线。长假期间,市旅游质监所还对全市旅游市场进行大抽查,全方位营造假日文明出游环境。

春节长假,记者走进郑州黄河风景区、绿博园、中原福塔、鸵鸟园等景区时发现,景区道路及公共设施整洁,游客有序排队购票,“谢谢、不客气”等礼貌用语频频入耳。春节假期,巩义康百万庄园、杜甫故里等热门景点吸引游客8万余人,同比增长近20%,但出游环境依然井然有序。

在多个景区游客中心,不少文明志愿者主动担当起“文明旅游引导员”,细心为游客提供服务。嵩山少林、黄河风景区、绿博园等景区在LED显示屏上滚动播放“文明旅游提醒语”、文明旅游宣传片,“小草青青,请勿踩踏”“园路幽静,请勿乱抛杂物纸屑”等提示随处可见。不少家长带着孩子认真阅读宣传单,身体力行地教育孩子做个文明小游客。

文明餐桌吹新风

过年,离不开全家老小、同学朋友聚餐吃饭。春节期间,记者走亲访友时发现,提倡节约的餐桌文明新风正在绿城强劲刮起。

“你好,请问你们一共来了几位?建议每位点一个菜就够了,吃不完浪费太可惜。”正月初六,记者在工人路上一家饭店就餐时,服务员提出中肯建议。这家餐厅墙上醒目张贴着“倡导节约 从我做起”公益宣传海报。环顾餐桌,只见离开的顾客盘中很少有食物被浪费。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如今,市民来饭店吃饭点餐时,铺张浪费现象大幅减少。不少人在点餐时,会主动要中份或小份菜,吃不完的会打包带走。不少市民告诉记者,百姓生活离不开一日三餐,小小餐桌能折射出一个人的文明和修养,比如吃饭时应做到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节约粮食、使用环保公筷等等,这些事情虽小,却需要大家持之以恒才能养成好习惯。

从2012年6月起,市文明办、商务局、工商局、旅游局等多个部门联合开展了“文明餐桌”行动,多角度、全方位诠释“文明餐桌”理念,在全社会倡导节俭用餐、反对铺张浪费,提倡文明用餐、反对陋习消费,形成文明用餐、节俭惜福的良好社会风气。为引导广大消费者自觉摒弃陋习,为营造“文明用餐、以俭养德”夯实了基础。省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一位负责人说,该协会也多次向社会发出“文明就餐”倡议书,组织省会品牌餐厅营造浓郁的“文明餐桌”氛围。不过,实际生活中,点菜浪费、吃饭时大声喧哗、带宠物进餐厅等不文明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

文明出行暖人心

随着时代进步、社会发展,无论是过年返乡的旅客,还是车站、机场的员工,大家的文明程度都在逐步提升。这个春节,更多的文明行为就出现在我们身边,洋溢着浓浓暖意。

记者从交运集团汽车中心站获悉,春运以来,各车站上演了许多感人的文明举动。2月3日,车站三品检查员刘豫奇捡到一个黑色挎包,里面有1.8万元现金,立即上报车站发出广播招领。十几分钟后,失主急匆匆跑到值班站长室,看到自己的钱失而复得,激动地一个劲地说:“太感谢啦!这是我过年带给父母的钱,要是丢了可咋办呢?”

正月初九,是旅客出行小高峰。上午10时,交运集团汽车南站值班站长邓庆玲在人群中看到一位盲人在独自艰难行走,便上前询问,得知盲人来自漯河,要去花园路的一家按摩院打工,但下车后不知咋走,正在发愁。邓庆玲在查到62路公交车可以到达后,就把盲人一直送到公交车上,并专门叮嘱公交车长到站时及时提醒。

今年春节假期天气良好,郑州机场旅客数量大增。记者在机场两个航站楼看到,随处都有流动问询车,为旅客提供问询、茶水、便民箱服务。T1航站楼安检待检区人多队长,机场方面增加了蛇形排队的软隔离数量,大大减少了随意插队等现象,提升了安检效率。

在高铁郑州东站,记者看到,虽然旅客急剧增多,但站内候车、进站井然有序,地面上看不到垃圾,也基本没见到儿童乘客奔跑、打闹现象。在该车站三层候车厅西北角的“沁馨书吧”,不少到站较早的乘客在此休息、看书。在郑州火车站,进站秩序井然,售票窗口不见排队“加塞儿”等不文明现象。

春节期间,由于中心城区人车较少,出行环境大为改善,文明出行率明显提高,行人集体闯红灯现象大大减少。记者在嵩山路与建设路交叉口东南方向采访时看到,警察和交通协警正在路口执勤,机动车、非机动和行人各司其道,路面畅通,整体出行状况良好。

文明禁放更低碳

今年春节,郑州禁放烟花爆竹,市民度过了一个没有爆竹声相伴的安静春节,记者在郑州街头采访时感受到清新、洁净,而又不失祥和。“今年禁放效果真好。污染少了,危险少了,空气好了!”不少市民感叹道。

“今年不让放鞭炮,我们也省劲多了。”在桐柏路与颍河路口,一位正在工作的环卫工对采访的记者如是说。据介绍,往年春节放鞭炮满地落红,鞭炮的碎屑落进砖缝里,清扫特别费劲,运输起来更麻烦,经常随处飘舞。今年由于禁放措施得力,市容环境格外整洁,道路清扫工作量也相对少了很多。另外,记者从中原区环境卫生队了解到,由于禁放,今年垃圾清运量也少于往年。不放鞭炮最直接的变化是春节期间的天空一片湛蓝,空气清新,市民是最直接的受益者,留郑的市民走出户外享受阳光,呼吸清新的空气,感受到别样的心情。

文明举止成风尚

春节期间,人们欢欢喜喜过大年,举手投足之间彰显文明,成为大多数市民追求的新时尚。

记者在汝河路与文化宫路交叉口西南角小游园采访时看到,孩子们快乐玩耍,老人们悠然下棋,晒太阳。一位小伙子从远处径直向垃圾桶走去,自己投放废弃的餐巾纸。在记者采访期间,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能自觉爱护公共卫生,不随地乱丢垃圾。在陇海西路沿线道路两侧都设置了隔离护栏,市民们也都能自觉地走在护栏内的人行道上。对于一些设立非机动车地锁的区域,许多电动车、自行车车主都会按位停放,看上去清爽有序。

以文明为荣,以不文明为耻,正在为大多数人接受。正月初七,记者在前进路与伊河路口西北角看到,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散步时,突然拐向墙根小便,随后扬长而去,如此不雅行为,引得路人纷纷投去鄙夷的目光。在桐淮小区内的桐淮环卫中转站对面十几米远处的游园墙根,不知什么人堆放了成堆的垃圾,受到周围居民的谴责。“你看看,这前面就是垃圾中转站,还有人这样乱堆垃圾,如果我发现,一定会制止这种行为。”一位路过的居民这样告诉记者。

文明郑州在路上

什么是文明行为?大家有着自己的理解:开车的人,上路遵章驾驶,文明礼让不超车,不往车外抛撒垃圾;走路和骑车的人,在街头不闯红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乱停乱放。在饭店里吃饭,不铺张浪费,不大声喧哗,不抽烟;去医院、图书馆、书店等场所注意保持安静。这是每个人在上小学时就学过的文明出行准则,然而最近,记者在郑州街头暗访文明出行情况时发现,市区内的交通秩序较之以前虽有好转,但依然有少数行人闯红灯、跨护栏、踩草坪,电动车闯红灯、走机动车道等不文明交通行为。

16日上午10时,记者在桐柏路陇海高架桥下,记者看到一辆警车停在路边。执勤民警告诉记者,这个十字路口人流和车流量大,所以每天都有警员值班。 “对于闯红灯、走机动车道的电动车,一般都是教育劝导,如果仍不听劝阻,我们会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比如让他们担任临时劝导员,拿着小红旗站在路边维护交通秩序。 ”

就在记者准备离开时,一辆由东向西骑着电动车的女士没走划好的非机动车道,而是行驶在公交车道上,被夹在停靠的两辆公交车中间,十分危险,但她还是在公交车中穿梭。

16日下午3时,记者来到中原路与桐柏路交叉口,看见一些市民正在等绿灯通行,但其中两位青年男子却无视红灯直接横穿马路,一位妇女骑着电动车带着孩子也追随过去,而此时一辆轿车正呼啸而至,差点就撞上了电动车,记者站在路边着实捏了一把冷汗。

在此执勤的民警告诉记者,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重复,交通违法害人害己,希望大家都遵章行驶,各行其道,为文明郑州、畅通郑州添光彩。如果每个交通参与者都能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法律、法规,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文明出行,那么整个社会都会美好起来,多一份礼让,多一分宽容,才能为自己赢得便捷和尊重。

郑州早在2011年已迈进全国文明城市行列。目前,中央文明办正在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文明过年活动,倡导文明出游、节俭文明过节,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入反对“四风”,倡导绿色低碳消费理念和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抵制赌博、封建迷信、铺张浪费、大操大办、炫富攀比等不良习气,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过欢乐祥和、节俭文明的节日。作为郑州人,更应积极参与,从点滴做起,让春节不仅成为辞旧迎新的时刻,更成为我们这座文明城市移风易俗、告别陋习、传递文明的节点。从猴年新年伊始做个文明人,无愧于国家文明城市市民的荣誉。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