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新书架
博古斋
绿城杂俎
学习父亲好榜样
随笔
郑州地理
lh5913
lh6235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连 载

14

《传信方》中每个方药“皆有所自”,大多数来自民间有事迹可传的验方。正如刘禹锡所言:此书是“一物足以了病者”的单方和验方。所收方药还具有“价廉、有效、易得”三个显著特点,深受穷乡下邑百姓的喜爱。《传信方》收录的验方临床价值较高,加之叙述严谨,言语生动,也备受历代医家推崇,宋代著名的《图经》、《证类本草》及明代《本草纲目》等医籍都引用过此书中的药方。有的方还被日本的《医心方》、朝鲜的《东医宝鉴》所收载。

将医书刊行,可以解救百姓疾病;修筑海阳湖壖坝,则是刘禹锡为杜绝水患而作之义举。刘禹锡来连州四年,数遇海潮风雨,虽殚精竭虑减轻灾情,但海阳湖漫水灾害始终令刘禹锡忧心。

海阳湖由当年抗击安氏叛军、保全十五座城池的名臣元结开挖,沿湖并有“海阳十景”,刘禹锡到连州后引以为名胜,只因年久失修,一处美景却成害民隐患。元和十三年秋末,刘禹锡征发劳力斩茅植树,疏浚河道,发石引泉,整治一新,又将海阳湖周边原有壖坝加高加固,至元和十四年(819年)春,终令海阳湖再现当年锦绣风光。连州百姓感其功德,遂请刘禹锡在海洋湖边修观景亭,以示纪念。

观景亭落成之日,刘禹锡欣然前往。为新亭命名一事,州刺史理应当仁不让。刘禹锡目睹海洋湖畔春意盎然之美景,追忆元结一生由隐逸而出仕、居官而爱民,颇有古人“不以利禄萦于心,虽居官而犹隐者为吏隐”之意境,实为逆境之中应当效法的楷模。当年吕温为衡州刺史时,亦有诗云“吏中习隐”以赞扬元结之政声。心思所至,刘禹锡遂作《吏隐亭述》,将此亭由来备于后人知晓。

自吏隐亭建成至刘禹锡离开连州时,凡有客来,刘禹锡皆要迎往吏隐亭中观景赋诗,盘桓唱和,每每经过,亦要流连一番,可谓情有独钟。

元和十四年,刘禹锡的母亲卢氏以近九十高龄寿终正寝,朝廷追赠为彭城县太君。卢氏虽加哀荣,毕竟抱憾。讣闻传来,刘禹锡欲哭无泪,只叹一生执着进取,年轻时恃才轻狂,冒进获罪,年长后虽得修身之道,却不逢明时,仕途蹭蹬,徒令高堂担忧,最终不得亲奉医药,为母亲送终。

刘禹锡辞去官职,北归洛阳为母亲丁忧。来到衡阳,刘禹锡不由想起元和十年时与柳宗元同出长安,行至衡阳,唱和再三方得分离。

为不失与柳宗元相聚机会,刘禹锡早早命人前往柳州,与柳宗元相约在衡阳相见。十一月时,刘禹锡一行赶到衡阳,在江口寻一馆舍住下,只待柳宗元前来。不料等来的却是柳宗元逝世的噩耗。

遗书中,柳宗元将所有文稿托刘禹锡整理,并又将身后一家孤寡,托付刘禹锡照料。巨大的悲痛将刘禹锡的身心彻底席卷一空。回想与柳宗元相识相知凡二十余年,自同中进士时起,便惊为知己,定为死交,后各经磨砺,在御史台时各领风骚,意气何等风发?永贞革新时,刘、柳参与禁中,多少国家大计皆出于二人之手,运筹帷幄,何等自信?而后十五年江湖沉沦,二人相互勉励,相互安慰,其中款曲,何等感人?

痛心疾首之下,刘禹锡忽然想起柳府差人曾说,柳宗元在柳州并无亲属,身后妇孺无人做主,想来必然孤苦无依,不由得强忍住悲哀,向二人共同好友李程、韩泰、韩晔等人寄出讣告,然后亲自为友人操办丧事。自此之后,刘禹锡待柳宗元遗孤柳周六、柳周七如同己出,亲自教导学业,无不周悉。后唐懿宗咸通年间,受刘禹锡言传身教的柳周六与韩愈之孙韩绾中同榜进士,又谱一段士林佳话。

第二十章 望白帝敬缅先贤

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刘禹锡尚在料理柳宗元后事,便接到朝中传来惊天消息——宪宗突然驾崩,太子李恒已继位称帝。

长庆元年(821年),八司马中除已亡故的韦执谊、凌准、柳宗元、程异和正在丁忧的刘禹锡,韩泰由漳州刺史量移郴州刺史,韩晔由汀州刺史量移永州刺史,陈谏由循州刺史量移道州刺史,正式宣告终结了八司马不得量移的梦魇。

在庆幸同难之人终获量移的欣喜和对自身未来的惶惑中,刘禹锡熬过了丁忧的最后一年。长庆元年冬,刘禹锡丁忧期满。元稹时任翰林学士,深受穆宗宠遇,刘禹锡终可稍受友人援手,迎来了迟到太久的量移之命,得授夔州刺史。

长庆二年(822年)正月,刘禹锡到达夔州治所奉节县,与前任刺史交接完毕后,便思向穆宗上刺史谢上表之事。按朝廷制度,远州刺史除逢节庆奉制书上表之外,只有到任时谢上一表。穆宗为太子时,刘禹锡远在沅湘海隅,并无深分;穆宗登基时,刘禹锡正在丁忧,不由朝觐。因此,到任夔州之谢上表,当是刘禹锡与穆宗第一次直接交往。与宪宗之恩怨已随之远去,适时向新皇表明心迹、申诉沉冤,正是不可错失之良机。到任方三日,刘禹锡便将谢上表拟好,驰驿京城。

谢上表中,刘禹锡以“德宗……知无党援”“例迁省官,权臣奏用”为自己长久以来所背受之“王叔文党羽”之罪辩白,用“先朝追还……又遭谗嫉……”申明题诗玄都观招来的“狂妄悖逆”之恶名,并表白“胸怀向日之心,盼有朝天之路”的祈愿。此时的刘禹锡与天下臣民一样,在新君即位大赦天下的喜悦中对未来怀抱着极大的期望。在这种期望的鼓舞中,刘禹锡信心百倍地在夔州刺史府公厅壁上撰下《夔州刺史厅壁记》,作为视事夔州之宣誓。

刘禹锡每到一地为官,必以巡视州境为始,在连州如此,到夔州亦然。夔州扼守三峡上游,治下四县,地势险要,秩与上郡相同,郡守责任十分重大。虽仍在谪藉,但相较于在朗州的无所事事和在连州的信手拈来,肩上职责的加重,使通身才干荒废已久的刘禹锡得到了施展的机遇,令他得以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为他巡视夔州的旅途增添了几分愉悦的心情。

奉节城东,瞿塘峡口长江北岸山上,白帝城巍然矗立,已有数百余年。杜甫曾于大历初年间在夔州寓居一年又十月,诗作极丰,是杜甫一生中创作的高峰期,刘禹锡在朗州时的故友董颋年轻时即曾在此与杜甫有过往来。

有此名胜近在眼前,自是刘禹锡首访不二之地。因公孙述称白帝并非正统,白帝城中虽仍有白帝庙为祭祀,但更为人所知的是祭奠刘备的蜀先主庙和祭奠诸葛亮的武侯庙,刘禹锡漫步在白帝庙的荒垣废殿中,不由默诵着杜甫当年在此作下的名篇《蜀先主庙》。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