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大爱之城 郑州现象 上一版3  4下一版
每每想起 那一份温暖总能拨动心弦
希望今后能多合作
让爱心故事感染人
他们无私大爱的精神
是社会需要的正能量
老夫妻的故事
感动首都人民
其乐融融的一家人
有着超越血缘的爱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北京晚报》记者:
老夫妻的故事
感动首都人民

老夫妻的故事

感动首都人民

郑州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翼飞 文/图

2015年10月15日 ,《北京晚报》A23版《温暖人生》以《曾是豫剧名家,17年收养6个苦孩子—— 一对老夫妻的故事……》为题,向首都人民讲述了“王宽家”的故事。

虽然距离来郑州采访的时间已经过去了5个月,但昨日本报记者采访时,当初被《北京晚报》特派来郑州采访的记者白更表示,王宽家给他带来的触动,依然时时涌上心头。他说:“这是德艺双馨、平凡又伟大的两位老人,他们向全国人民传达了一种无私的大爱,一种美丽的情怀。这种爱,应该播撒到每一个角落。”

10月13日,白更风尘仆仆,从北京慕名来到王宽家采访。

来之前,他做了充分的准备,精读了能找到的所有关于“王宽家”的相关报道,对这对老夫妻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当他近距离了解了两位老人的故事,尤其是听到王老师说到“收养的孩子越来越多,手里的钱开始不够用了。但从未想过抛弃这些收养的孩子,而是决定重登舞台,给孩子们挣生活费,于是开始茶楼卖唱,一唱就是十年”的过程时,白更深受感动。他说,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他忍不住热泪盈眶,心里对他们的那份敬重,更加深刻了。

因为有了触动心灵的采访经历,在《北京晚报》的报道中,“王宽家”的故事就像一首缓缓道来的歌曲,没有铿锵激昂,宛转悠扬,一咏三叹,令人欲罢不能,到最后,那种饱满的情感会触动每个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如今,年纪最小的老五汪欣都已经大学毕业,进入一家文化传媒公司工作。5个收养的孩子,都已经长大成人,独立生活。孩子们没有忘记爷爷奶奶,每个周末,都有孩子来家里探望他们。

采访结束后,白更说,王宽家的故事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值得向北京读者讲述,他们用一个整版的篇幅刊登。他还感慨地说,要为郑州报业集团发现和挖掘报道了王宽的故事点赞。他说:“郑州报业全媒体记者的敬业精神和专业能力值得学习!”

10月15日《北京晚报》A23版推出了郑州“王宽家”的故事。这个“大爱郑州”的故事,不仅在郑州、河南,也在北京、在全国传开。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