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热烈祝贺郑州市“两会”隆重召开 上一版3  4下一版
整合引领打造区域性眼科医学中心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整合引领打造区域性眼科医学中心
——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亮点扫描
▲省内首台眼科专用体检车
▲聘任王宁利教授为医院首席专家
郑州市二院整合眼科大楼

本报记者 汪 辉 通讯员 陈 燕 尹 歌 文 丁友明 图

核心提示

转变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引进国内眼科学界三大知名团队,打造眼科生物技术前沿转化中心等“七大中心”。

创造性地确立“整合眼科学”的发展模式,新投入使用的整合眼科大楼,成为全国范围内唯一贯彻整合眼科学发展理念的综合医院范本。

围绕“眼科名院,综合强院”目标,大力推动医院多学科齐头并进快速发展,让患者享受到整合医学所带来的“一站式”便捷诊疗服务……

2015年,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大力推行整合医学模式,为医院内涵建设、服务水平、患者就医体验等方面带来了空前巨变。

该院院长孙世龙诗意地形容说:“如果将整合眼科学比作琴弦,郑州二院人奏出了最华彩的乐章;如果将它比作宣纸,郑州二院人挥洒出了酣畅淋漓的万千气象。”

“在这至关重要的一年里,二院人以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谈起过去一年跨越发展,该院党委书记赵玉兰更是无比自豪。

站在“十三五”开局之年的门槛上,回眸医院发展亮点,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整合引领,打造区域性眼科医学中心”的美好愿景正在逐步变为现实。

亮点一

整合眼科学

整合眼科学,无疑是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关注最多的关键词,也是我市乃至国内最大的眼科亮点之一。

2014年底,由我国著名眼科大咖、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主任委员王宁利教授主编,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参与编纂的《整合眼科学》出版发行,在眼科界引起很大反响。

“整合眼科学”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它由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樊代明院士提出的整合医学理论引申而来。

“整合”,顾名思义就是将零散的东西通过某种方式而彼此衔接,将其视为一个整体。医学需要整合,还器官为病人,还症状为疾病,在学科划分越来越细化的今天,整合医学是医疗界一直在呼吁的方向。

所谓“整合眼科学”,就是指以视觉通路为先导,把所有和视觉相关的学科整合联动,最大程度地避免漏诊、误诊。

因为,眼部疾病往往只是表征,许多眼部疾病是由其他病引起的,例如高血压、糖尿病、肝病肾病等都会引发眼部问题。

而单一专科体制难以形成对生命和疾病的整体认识,所以必须利用眼科优势,由眼科症状延伸到各个相关学科,以眼科的强势带动其他学科发展,使优势更优,强势更强。

近年来,孙世龙一直关注整合医学发展,并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研究。他说,王宁利教授的“整合眼科学”理念,非常适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发展。

2015年,该院创造性地提出了“整合眼科学”的发展理念,成为全国范围内唯一一个贯彻“整合眼科学”发展理念的综合医院范本。

众所周知,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是一家大型综合医院,同时也是郑州市眼科医院,其眼科是河南省重点培育学科、郑州市重点学科。

作为综合医院的眼科,有充足的条件进行眼科与多学科的整合,医院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以视觉症状作为一个轴线,把所有和视觉相关的学科糅合在一起,也避免了患者在治好视觉通路的症状之后,再带着视觉通路后的其他病变,到其他医院其他科室去“转圈”。

孙世龙说:“整合眼科学的实践,符合国家医改方向,它也大大节省了患者的时间,减少了病人的花费,对方便患者就医,意义重大。”

亮点二

整合眼科病房大楼

2015年7月3日,郑州市民生重点项目——整合眼科病房大楼正式启用。

这栋按照现代医学建筑规范设计的病房大楼,硬件设施充分满足医生和患者的诊疗需求,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设计理念的完美体现,完全契合了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推崇的“人文医学”精神。

病房大楼的走廊远远宽于一般病房的走廊,两侧都设置了扶手,供患者走动时使用;每一层朝阳的、宽阔的空间都全部设计成病房,走廊的中间还设置了舒适的阳光房,供患者在病房活动、休闲;每一层都装置了直饮水设备,经过净化的水可以直接饮用;而背阴的、狭小的空间则设计为医护办公区和值班室。

大楼设计了8部客梯供患者使用,供医护人员使用的以及运送医疗垃圾的电梯则单独设计在其他区域,与患者完全隔离。

为了方便患者及家属生活之需,大楼的设计还涵盖了不少“非医疗元素”,银行、超市、咖啡厅……基本上家属和患者不用出大楼,就可以满足住院期间的日常生活所需。

据悉,整合眼科大楼投入使用后,医院设置床位将达到1200张,其中眼科床位增至500张,专业学科划分更为精细,拥有各种国内一流甚至国际一流眼科先进医疗设备,是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眼科医院。

整合眼科病房大楼的正式启用,全面提升了郑州市二院的硬件设施和服务能力。孙世龙充满信心地说:“病房大楼的启用,把医院带到了一个新的起点和高度,在整合眼科学的发展思路引领下,医院将进一步打造优势学科,带动各综合学科,本着‘专科辐射远处、综合服务周边’的理念,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亮点三

引进眼科“三剑客”

2015年12月26日,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迎来了建院史上最大的“学术事件”——同时引进国内外眼科学界鼎鼎大名的王宁利教授团队、黎晓新教授团队、刘旭阳教授团队,在教学、科研、临床等方面通力合作。

这三大知名眼科团队,在各自的领域里都代表了顶尖的学术水平。

北京同仁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宁利教授团队,主攻青光眼专业,他将率领自己的团队在该院建设具有持续性创新能力、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青光眼相关疾病的终极治疗中心。

在国际上享有“玻切女王”美誉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黎晓新教授,主攻眼底病专业。她和她的团队将联合该院在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玻璃体微创手术以及小儿眼病与斜视方面,开展多项目合作研究。

暨南大学附属深圳市眼科医院副院长刘旭阳教授,主攻眼科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他将率团队在该院开展眼病的基因和蛋白治疗,以及眼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眼科业内人士评价说,能与享誉全国眼科学界的南北“三剑客”建立合作关系,等于架起了中原眼科学界连通国内外眼科学前沿阵地的桥梁。

这不仅对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人才学科建设、科技创新能力、科研学术水平的提升意义重大,也是造福中原眼病患者的重大利好消息。这意味着,中原百姓不出河南,就可以享受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眼科诊疗服务。

亮点四

眼科名院

不久前,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58岁的病毒性角膜炎患者王某接受了我省首批人工角膜移植手术。

目前国内仅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医院可以开展此类手术。而该院是我国人工角膜上市后河南首批开展此类手术的医院之一。

在激光准分子手术领域,一些高度近视或者角膜过薄的患者,是无法通过此类手术矫正视力的。然而,如今在该院这个“壁垒”被悄悄打破了。

该院副院长赵宏,率领团队开展的中央孔型有晶体眼的人工晶体植入术(ICL-V4c),通过眼内镜技术,将一枚生物材料制成的晶体植入眼内,相当于把“近视镜片”直接戴在了眼睛里面。

这项与国际接轨的手术,使高度近视患者也能摘掉厚厚的镜片,拥有明亮美丽的眼神,而高度近视手术带给患者的不止是医学的治疗,更改善患者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的深层社会学内涵。

开展这项手术,不仅体现了该院作为郑州市眼科医院的领先技术,更体现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同时,在熟练开展23G、25G玻璃体手术的基础上,市二院在省内率先开展首例27G玻璃体手术,这项新技术的开展,不仅使郑州市二院眼科在省内继续保持领先水平,也成为国内为数不多能开展此手术的的医院之一。

技术不断更新,充分彰显了其学科的强大实力。

多年的厚积薄发,该院开展了河南最全面的眼科学体系,已发展成为拥有11个独立病区、16个专业组、30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500张床位,年门诊量逾20万,手术2万余例的中原特色品牌专科。

一大批身怀绝技的“光明使者”在这里为患者驱走阴霾,还原清晰视界。

眼视光领域权威赵宏,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十大科技医学领军人物,兼任郑州医师协会眼科分会主任委员、郑州市医学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白内障复明专家陈鹏,精于显微眼科手术,已完成的白内障手术数万例,作为市眼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市眼科研究所所长, 30多年来,他创下了郑州市眼科界的多个“第一”。

眼底病克星王瑞峰,“中原健康好卫士”、市二院大眼科主任,由他领衔的“现代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填补了省内空白……规模空前,实力超群,阔步发展的眼科医院,令国内眼科学界惊叹。

亮点五

综合强院

“眼科名院、综合强院”思路,是郑州市二院在几年前就确立的。

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它不仅与“整合眼科学”的发展理念不谋而合,而且“整合眼科学”优势更优、强势更强的发展轨迹更有利于建设“综合强院”。

回溯郑州市二院73年的发展史,除了传统优势学科眼科之外,还有一大批历史悠久的品牌专科。

高压氧科,国内最早开展高压氧治疗的科室之一,在国内率先成功开展“高压舱内肺围手术”及“高压舱内椎管手术”,填补了国内、省内舱内开展手术的技术空白,为我省高压氧的临床应用创造了良好开端。

该科是“郑州市临床医学特色专科”“郑州市临床医学重点(培育)学科”,同时还是“郑州市高压氧治疗中心”、河南省高压氧培训基地,承担着全省高压氧从业人员的上岗培训和安全教育任务。

2014年,郑州市二院承办亚太潜水与高气压医学会理事会议,院长孙世龙当选为亚太潜水与高气压医学会常任理事,理事会还决定将亚太潜水与高气压医学会培训基地设在该院。

耳鼻喉科,医院最早成立的科室之一,历经60余年的发展,科室“高手如林”,7名高级职称、7名硕士研究生,每位专家都既有学科的全面技术,又有各自偏重的领域,如此强大、层级分明、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在市级医院也是可圈可点,并拥有德国鼻内窥镜及成像系统、奥林巴斯纤维喉镜、耳内窥镜及莱卡手术显微镜等一大批先进设备,多项技术国内领先。

急诊科,作为郑州市急救中心,早在1996年就率先开展了120急救服务,推动了郑州乃至全省急救事业的发展,郑州“急救王牌军”曾闻名全国。

此外,该院腹腔镜微创治疗糖尿病等技术在我省首开先河,神经外科、普外科、中医科等一大批省市级特色专科、重点专科,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成长,形成了群星璀璨的学科集群。

在实力雄厚,体系完整的大眼科辐射、整合与带动下,郑州市二院正逐步整合神经眼科学、内分泌眼科学、高血压与动脉硬化眼科学、儿童眼科学、血液病眼科学、外伤眼科学、高压氧眼科学、营养眼科学、妇产科疾病眼科学等各个学科,覆盖面涉及临床各科室,一大批优势学科即将诞生。

亮点六

高调公益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2016年1月15日,在第三届“郑州慈善大奖”颁奖大会上,该院“善行绿城”——重大眼病救助慈善项目获得“最具影响力的慈善项目”,院长孙世龙获得“最具爱心慈善楷模”荣誉。

作为郑州市慈善医院,在迎来自身大发展时代的同时,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从未忘记自己肩头的社会责任,积极开展各类惠民活动,真正让百姓得到更多的医改发展带来的实惠,在慈善医疗为民方面起着引领示范的作用。

敞开大门,让群众走进医院。医院开展“重阳浓浓敬老情”“糖尿病防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图片巡展等系列开放日公益活动,邀请群众到医院,了解、支持医院。

在第三届医院开放日暨“整合眼科大楼启用,服务社会”活动中,该院与郑州慈善总会共同注入140万元善款启动医疗救助慈善基金,并累计发放近50万元“善行绿城”之重大眼病慈善救助款,惠及贫困患者。

迈开步子,让专家走出医院,打造了省内首台眼科专用体检车,使医院现代化眼科设备进入移动时代,眼科体检专用车上装备了裂隙灯、非接触式眼压仪、验光仪等设备,使专家真正地“走出去”,扩大义诊范围,提升医院服务群众的主动性和便捷性。

全面升级,将每年的“爱眼日”拓展为“爱眼月”。去年“爱眼月”医院面向社会公开征集73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进行手术,并全部使用优质进口折叠晶体,回馈患者,回馈社会。

亮点七

区域性眼科医学中心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是全面推进健康郑州建设、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关键之年。

在统筹规划建设,构筑郑州卫生计生服务大格局的机遇下,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又提高站位,承前启新,转变方式,改革创新,加速构建打造“区域性眼科医学中心”这一目标。

其实,在“全方位开放、国际化融入”发展方式转变方面,该院已经进行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

作为暨南大学在广东省外的唯一一家附属医院,该院积极借助暨南大学的优质资源,提升自身医疗科研、创新管理等水平。

去年7月该院整合眼科病房大楼的启用,该院眼科的床位达到500张,成为中西部地区最大、学科体系最全面的眼科中心之一,其诊疗范围已经辐射到全省和周边省份。

2015年12月26日,在该院引进国内外三大知名眼科团队启动仪式上,王宁利教授宣布,三大专家团队将携手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联合打造青光眼相关疾病诊疗中心、眼科临床科研中心、眼科人才培养中心、眼科前沿技术转化中心、整合眼科学中心、中原地区技术推广中心和眼科生物技术前沿转化中心等七大中心。

今后,随着持续的“整合、借力、融入”发力,这七大中心的建设必将为该院“区域性眼科医学中心”奠定坚实的基础,逐步让居民不出郑州就能享受到国内一流的医疗服务,最终实现“看眼病不出郑州”的终极目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