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2016郑州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构建“十大体系” 打造国际商都
2016郑州两会a
07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构建“十大体系” 打造国际商都
——解读郑州市“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二)
关键词 战略任务

郑州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孙娟 张倩

构建“十大体系”

支撑郑州打造国际商都

大枢纽

体系

大物流

体系

大开放

体系

大民生

保障体系

大产业

支撑体系

大创新

体系

大文化

体系

大都市

城镇体系

大生态

体系

大服务

体系

大枢纽体系

按照“枢纽先行”的发展思路和“布局合理、联动便捷、功能完备、集疏高效”的建设理念,以三网融合为重点,以四港一体、多式联运为支撑,着力提升综合运输通道能力,打造国际化、现代化立体综合交通枢纽。

“十三五”期间,要完善提升新郑国际机场、郑州东站、郑州南站、郑州站“四枢”功能,形成航空网、铁路网、公路网“三网融合”,航空港、铁路港、公路港和海港“四港一体”,内捷外畅、多式联运的立体综合交通枢纽,打通辐射全国的陆路通道和贯通全球的空中通道。

到2020年,郑州货运通航城市超过50个,国际地区货运航线超过40条,中转机场旅客吞吐量超过29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超过100万吨;全市新增高速铁路通车里程100公里,新增城际铁路通车里程120公里;全市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630公里以上,新建和改建国省干线道路800公里,通车里程达到1200公里以上,新建和改建农村公路1200公里以上。

大物流体系

联通世界,辐射全国,加快建设国际物流中心,重点完善三级物流网络体系,着力打造内陆口岸经济高地,加快物流基础载体建设和智慧物流的信息互通,构建“买全球、卖全球”的大物流体系。

“十三五”要依托陆空高效衔接的大枢纽优势,着力在健全三级物流网络、推动各类口岸战略联盟、加快智慧物流发展三大领域求突破,持续提升国际物流、区域分拨、本地配送三大功能,构建形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和亚欧大宗商品商贸物流中心。力争2020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速17%以上。

大产业支撑体系

构建智慧化、国际化、高端化的大产业支撑体系,以智慧产业为引领,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中心任务,十三五期间,我市将大力推进产业信息化、集群化、融合化发展,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双管齐下、共同发力,加快构建中高端现代产业体系。

以智慧、集群、高端为导向,以电子信息、汽车与装备制造、现代金融商贸物流、文化创意旅游“四大战略支撑产业”为重点,以产业集聚区和服务业“两区”为载体,全力打造“六大基地” :全球最大的智能终端(手机)研发制造基地、全球最大的客车生产基地、国内领先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基地、国内领先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基地、中部地区时尚文化创意旅游集散基地。力争2020年战略新兴产业比重达到70%,各类产业集聚区对经济贡献率达到90%以上。

大都市城镇体系

构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大都市城镇体系,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强周边组团建设,有序疏解中心城区功能,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将统筹解决好“三个一批人”的城镇化问题,力争推动80%以上的农民实现阶段性城镇化转换。

构建形成“一主、一城、三大板块、四个组团”的都市区空间布局,统筹推进与周边城市的交通对接、产业协同、生态共建、服务共享“四个一体化”,发挥好郑州在中原城市群“一极三圈八轴带”中的核心带动作用。力争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以上,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达到73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5%。

大开放体系

构建与国际接轨国内领先的大开放体系,全力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完善提升对外开放平台,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不断提升开放层次、质量和水平,拓展开放型经济新空间,加快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和参与国际国内竞争的新优势。

发挥好航空港实验区的内陆对外开放门户功能,以自由贸易试验区申建和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为抓手,带动郑欧班列运营水平、国际陆港集疏能力、口岸平台互联互通、跨境电子商务大通关服务“四个提升”,促进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有序流动、两个市场深度融合,使郑州成为中西部地区国际化会议、会展、文化、经贸等国际商务活动中心城市。力争2020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700亿美元,出口额占全省比重达到55%以上。

大创新体系

构建科技创新链、人才支撑链、全民创业链“三链融合”的大创新体系。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加快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为核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创建郑州自主创新示范区。

强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瞄准打造“全民创业热土、国家创新中心”的目标,以申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抓手,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和服务链融合对接,构建形成辐射中原的科技资源集聚中心、技术转移中心、科技研发和服务中心、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力争2020年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65%。

大生态体系

构建自然之美、田园风貌、绿色低碳的大生态体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背水一战的勇气,推动发展方式向绿色转型,迅速扭转大气环境质量恶化的被动局面,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清、景秀、宜居的美丽郑州。

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绿色惠民的理念,统筹推进以大气、水和土壤为重点的污染综合治理;进一步强化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清洁生产,积极推广利用新能源和再生资源;健全完善城市生态格局,塑造提升现代田园城市风貌,建成天蓝、地绿、水清、景秀、宜居的美丽郑州。力争“十三五”末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5%,城市绿化率达到45%。

大民生保障体系

构建以人为本、共建共享的大民生保障体系,坚持富民导向,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医疗水平、教育水平,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均等化水平,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

“十三五”期间,我市将把改善社会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健全完善公共财政民生支出机制,突出抓好精准扶贫、就业优先、公共服务均等化“三大工程”,推动群众办事难、上学难、就医难、出行难、就业难等“五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2017年完成3.9万人现行标准下的全面脱贫,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末千人病床数达到8.1张,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社会保险参保实现全覆盖。

大文化体系

构建具有国内外影响力、亲和力、感染力的大文化体系。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提升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基础,以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主体,培育与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多元包容文化。

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以提升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基础,以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工程、黄帝故里历史文化名城、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世界象棋文化产业园开发建设为重点,以“艺美中原”“古韵河南”“书香郑州”等文化工程为抓手,构建形成与国际商都相适应的多元包容文化,各类人文合作交流活动实现国际化、常态化、品牌化。

大服务体系

构建高质高效、公平正义、责任有序的大服务体系,继续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加强法治社会建设和城市精细化管理,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郑州建设。

加快以“五单一网”制度改革为核心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深化规范提升以网格化管理为载体、以“4+4+2”党建制度为基础的基层治理体系,持续提升以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为导向的依法治市水平,营造稳定、安全、和谐的城市发展环境和整洁、文明、有序的群众生活环境。

制图 柴莹莹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