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2016郑州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一枝一叶”总关情
倾听政协会场的声音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民生改善、创新创业、对外开放……
倾听政协会场的声音

郑州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武建玲 李颖 王译博

昨日下午举行的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8位委员分别代表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市政协专门委员会和委员个人,围绕建设国际商都建设、构建职教体系、疏解中心城区功能等问题建言献策。

让郑州越来越有“国际范儿”

举办上合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会议、跨境电子贸易如火如荼、郑欧班列领跑全国……近年来,郑州的“国际范儿”越来越引人注目,也让郑州人越来越自豪。

如何让郑州更潮、“国际范儿”更足?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给出建议。

加快开放平台建设。加快提升我市口岸发展优势,争取在新郑机场航空口岸设立进境免税店;推动多式联运监管中心功能发挥;推进信息化平台开发和建设,创新“四港联动”的多式联运监管模式;加大自由贸易试验区申建力度,建议我市紧抓有利时机,配合省相关部门加快申建进度。

创新开放体制模式。加快推进“三互”大通关建设改革;支持我市率先在内陆地区建立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积极推进“一站式作业”,推动建立口岸联合防控机制;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兴贸易方式发展;大力发展“保税+”模式,尽快建立与新型贸易业态相适应的监管模式和信息化系统。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优势企业。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我市优势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机械、汽车、电子设备等先进制造业;提高创新竞争能力,建议积极引导我市企业建设国家级企业研发技术中心,鼓励我市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加强协作,构建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推动我市外贸“优进优出”,支持我市装备制造产业扩大出口规模,鼓励我市企业“走出去”到国外投资办厂。

破解“城市病”,建卫星城行不

生活在大都市的你,是不是受到“城市病”的困扰?到底该咋破解?

民革郑州市委员会开出的“药方”是:加快发展卫星城市,逐步将所辖县市建设成为郑州的卫星城,形成主城区和卫星城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卫星城到底该咋建?

规划先行。根据各个县市的地域环境、功能定位、产业布局、文化特色,科学编制郑州卫星城建设总体规划。卫星城规划要与郑州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有机衔接。

产业支撑。要根据郑州所辖各县市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产业布局规划,发展作为卫星城各具特色的产业体系,坚持产城一体、融合发展。

设施完善。按照中心城区的标准实施卫星城规划建设,卫星城的配套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道路都要按照大城市标准建设,甚至高于中心城区标准。卫星城与中心城区之间要打造便捷的交通圈,通过地铁、城铁、轻轨、快速通道、高速路等方式实现快速来往。

政策配套。建设卫星城是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改革政策,如户籍制度、农村产权制度等同步配套推进。卫星城居民可享受与中心城区居民相同的待遇,再加上完善的各项基础设施,对外来人员才有吸引力。

生态宜居。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郑州卫星城建设,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把卫星城建得生态宜居,避免千城一面,让居民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

郑州要培育“创客”摇篮

如今,“双创”“创客”成为热词。郑州该如何“破题”,在全国创新创业热潮中独立潮头?

市政协经济委员会给出的答案是:转换“双创”发展动力。

建设“双创”产业园。借势大力发展“双创”建设,建设一个能把全省所有众创空间集聚在一起、整合能力极强、能形成创新创业生态圈的“创新创业产业园区”。

建立创新创业基地。主要建立“创新创业产业园区”的物理空间,包括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资源共享空间,使创新创业更加简单。

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空间。“创新创业产业园区”可以完善“创新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创新创业综合体”的全程孵化链条,形成创新要素融合和互动的全息全要素创新创业生态圈。

打造创业创新新高地。以“双创”产业园区为依托,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吸引全国以及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到郑州创业,把郑州打造成为未来河南吸引人才新高地、高科技发展新引擎,乃至中国“创客”的聚集地、创业家的摇篮和新时代创业文化的发祥地。

在郑州周边建特色小镇咋样

你的周末时光都怎么度过?外出旅游,两天的时候太短;宅在家里,又觉得无聊。如果在郑州周边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兼具旅游与社区功能的特色小镇,你觉得如何?

民建郑州市委员会认为,特色小镇的定位是具有明确产业定位和旅游功能项目组合的概念,是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一个特定区域。

特色小镇规划区域面积一般应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核心区建设面积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要具有特色产业、资源禀赋、产品、企业等;要有景色,适合居住;另外,在一定区域内,要以“满天星斗式”的分布格局与特色旅游来加速实现“不砍树、少拆房”就地新型城镇化。

最具潜力的特色小镇模式包括:民居生活—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三位一体”模式和休闲、商务、度假等“驿站”模式两种。比如,我市可依托汽车及装备制造业,可打造工业博览小镇;依托生物及医药业,可打造医药健康小镇;依托食品制造业,可打造食品文化小镇;依托樱桃、石榴等种植业,可打造生态田园小镇等。

建设特色小镇,要坚持企业主体、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鼓励以社会资本为主投资建设。每个特色小镇均应明确投资主体。要坚持改革创新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吸引风险投资、私募基金,发行债券以及运用PPP等建设模式,调动各类企业、个人及外商以多种方式参与特色小镇的建设开发,形成最大合力。

治理占道经营可从机制建设入手

占道经营是城市的“顽疾”,如何规范管理,给市民一个洁净、有序的城市环境?民盟郑州市委员会认为,可以从机制建设入手。

机制咋建?

实施精细化管理。制定适合我市实际的城市管理地方性法规,完善督导点评、执法巡查、执法人员管理、现场执法管理等制度,确保管有依据、惩有程序、法有力度。

加强执法人员队伍建设。严格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建设一支过硬的执法队伍,杜绝执法违法行为。

实现城市管理由“治标”向“治本”转变。持续实施网格化管理,实现城市管理由粗放到精细的转变,构建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城市管理体制。

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协调机制,构建“大城管”工作格局。推进城市管理领域改革,建立行政协调机制和部门间的联动机制,解决城市管理体制不畅、权责交叉、协调困难、执法不力等问题。

社会偏见让职业教育“很受伤”

经济发展需要大量技能人才。但不少孩子和家长只对学历教育“高看一眼”,这让学生“供不应求”但却屡屡遭遇“招生难”的职业教育学校“很受伤”。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给出的建议是:大力发展技工类职业教育。

政府应打破僵局,中招按照高中、高职、中职、技工教育分类配发招生代码、划分录取批次,把技工类职业教育纳入统一招生信息平台,为技工类职业院校设置公平竞争的起点。

实现职业院校的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同级互通互认,使不同类别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在升学、入职及晋升、评比、绩效等方面机会均等,达到“能力面前人人平等”,全面提高社会对技工类职业教育的认同。

消除行业、身份、学历歧视,执行国家规定的高级工享受全日制大专学历待遇,提高技能人才的职务津贴和岗位津贴,明显改变技能人才群体的收入状况。

政府加大投入,支持成立高技能教师调配中心、新技能专业教师培训机构,保障特殊技能人才的引进待遇,吸引企业的优秀技术人员加入。

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可在税费减免、资金补贴、表彰奖励等方面享受利好政策,探索 “互联网+”模式,通过“学校+企业+实训基地”等方法,破解校企合作整体迟滞局面,推动校企合作积极发展、深入发展。

建设国际商都,蓝图很重要

建设国际商都的宏伟目标让郑州人干劲十足。民进郑州市委提醒,国际化商都建设,要有高瞻远瞩的规划。

强化法律保障,实现规划长期稳定。要坚持从法律、法规层面确保规划长期稳定地执行下去,为城乡规划的管理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与法制保障。

国际商都建设的宏伟目标,需要我市的城乡规划加快完成从内涵到价值取向的双重转型。规划所包含的范围应当更加广泛,必须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如人口、就业、老龄化、环境污染等。

一个城市的特色是这个城市有别于其他城市的形态特征。我们在城乡规划中应根据城市的历史、人文、自然条件,充分展现城市的个性特征,精心塑造城市的特色形象,努力在城市的特色、个性上做文章。

在城乡规划管理中,还要注意完善有关信息公开制度、群众参与程序,真正搭建规划与公众之间的信息通道,把政府的规划意图通过规划公示告知公众,并将公众的意见向政府反馈,解决政府规划与社会公众脱节问题。

守好民族“根”和“魂”

小区要取洋名字、过节也要过洋节……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一些传统文化似乎在远离我们。咋样才能守住我们民族的“根”和“魂”?

“要重视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留住乡音,记住乡愁。”市政协委员王银玲如是说。

要切实重视文化建设,把文化建设与政治、经济、社会、生态四大文明建设统筹谋划,把文化建设作为一个重要方面列入郑州市“十三五”规划。

大力倡导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把文化作为统领各项工作的“根”与“魂”。

加强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加强城镇化进程中的文化遗产保护等文化建设。留得住乡音,记得住乡愁。城市建设也要注意不能千城一面,要建设富有中国元素、中原特色的郑州都市区。

弘扬传承历史文化,加强历史文化保护,把大河村遗址与中原根亲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

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宣传文化专业人才队伍,落实相关政策待遇,善待支持“地标性文化名人”的工作,充分发挥这些专业人才在文化建设进程中的独特作用。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