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2016郑州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接地气”道基层心声
“身边事”说百姓愿景
感受“热情”
完善配套措施
拥抱二孩时代
郑州这座城 有爱有温度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接地气”道基层心声
“身边事”说百姓愿景

“接地气”道基层心声

“身边事”说百姓愿景

昨日,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代表们肩负着为百姓谋幸福、为郑州谋发展的重托,捎来了更多基层的心声,讲的都是老百姓关心的事,内容涉及社会管理、医疗、教育、环保、美丽乡村建设等热点问题。

严控煤炭消耗才能确保蓝天工程

市人大代表张福顺说,去年,郑州大力实施蓝天工程,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精力,取得了明显成效,百姓有目共睹。拆改市区燃煤锅炉110蒸吨,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9.7万辆,市区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但是,除了黄标车、建筑工地,煤炭消耗量不严格控制,“蓝天工程”就是一句空话,因为燃煤是PM2.5污染重要原因,尤其冬季更为严重。

他建议,燃煤电厂要加快实施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燃煤消耗量。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了新力电力“热电外迁”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完成郑东新区热电厂、高新区泰祥电厂、荥阳国电等5家燃煤电厂11台机组超低排放改造,这样的部署令人欣喜,相信未来郑州的空气质量会有很大改善提高,实现蓝天碧水。

鼓励社会单位停车场向公众开放

市人大代表郑恺锋说,在土地资源极度稀缺的郑州,盘活存量泊位资源从而增加有效供给是主要的应对之策,服务单位能否开放停车场供公众使用。

他说,这几年随着机动车数量的不断攀升,缺少车位导致停车难问题越来越突出,在较短时间内大幅减少机动车出行不现实,尽管有关部门采取了在路边画线、新辟停车场等措施,但僧多粥少。为此,他建议政府部门充分盘活市区的停车资源,特别是一些机关、企事业单位可尝试向公众开放停车场,比如采取错时停车的办法盘活现有停车设施资源,在夜间及节假日期间开放空余停车设施,供周边居民和游客临时停放车辆,缓解市区停车难问题。

医卫人才接地气是实现家门口看病关键

市人大代表王武认为,人才奇缺是让基层医院最为焦灼的问题,没有优秀的医生提供优质医疗服务,靠什么把病人留在家门口?

王武说,医生这个职业对专业性要求极为严格,而基层医院毕业生来源不足,且很多有经验的医生也逐渐流失到市区大医院,造成服务水平极为有限。

基层医院人才流失严重,这种现象在深化医疗改革中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他建议,加大基层补贴,提高基层医生的合理收入,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卫生人才扎根农村,鼓励医卫人才“下基层、接地气”。

道路规划建设应同步建公交车站

市人大代表王建勋说,大学南路前段时间竣工投用,可路通了,公共交通没跟上,百姓出行还是不方便。据了解,此路段建好后,新密产业集聚区一家服装企业买了四辆公交车,负责接送员工。“要是有了公共交通工具,不仅服务了企业和园区,更方便了百姓,带动地方发展。”王建勋说。

他建议,城市路网越建越多,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在修路的同时,提前规划公共交通配套设施,修路与公共交通同步进行。

集合公私资源提供更丰富优质教育服务

市人大代表王太松说,高考方案、高校人才选拔模式、高中课程方案在2017年将发生根本性、结构性、系统性变革,将深刻影响基础教育的未来走向,谋划如何建立符合家长教育期待、社会人才需求、国际教育趋势、国家改革方针的“新学校”。另一方面,随着郑州城市人口吸入能力不断增强及全面二孩政策,市区中小学入学人数势必长期大幅增长,需要政府集合公私资源,提前谋划如何供应大量学位。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6年要制定实施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措施,王太松说,这个举措可以有效增加学位供给,解决教育量方面的问题。为此,他建议,市政府在联合办学和委托管理方面有制度政策创新,在办学体制改革方面有实质性举措,可以让心怀教育理想但资金并不充足的教师、校长、教育专业机构有机会进行特色办学,把创业概念延伸到教育领域,释放教育生产力,势必在“新教育”目标下涌现出一批“新学校”,提供丰富、优质、符合家长期待的教育服务,为解决教育质量方面的问题做出贡献。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