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2016郑州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让“大爱之城”成为郑州文化符号
加强立项 抢救渐失的祠堂文化
让东区车辆少停路面多停地库
关爱老人 建议推广“311类家庭”
以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经济发展
国际商都建设青年要担当主力军
请给予高龄产妇更多关爱
建设国际商都科技是支撑人才是重点
畅所欲言 共谋郑州大发展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让“大爱之城”成为郑州文化符号
——访市政协委员牛雷莉

建议郑州打造专属自己的特色文化元素和符号。”市政协委员、二七区文化馆馆长牛雷莉快人快语。

牛雷莉说,城市文化重在个性特色,我们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建成具有国内外影响力、亲和力、感染力的大文化体系,建议将我们厚重的历史传统文化与富有现代特色的城市特征有机融合,打造郑州文化符号,比如“大爱之城”。

牛雷莉建议,对我市丰富的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普查,整合各类文化资源,把握全局,统筹考虑,形成合力,尽快制定合理的、可操作的、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传承政策,加大文化资源的宣传力度,打造一批具有郑州特色的、在全国能够产生巨大影响的文化品牌。

牛雷莉直言,应多关注以普通农民、普通市民等为主体的非遗文化传承人和民间文化人士,把民间的一些珍贵的文化资源挖掘出来,在市区的公园、游园等场所开设场地,让民间文化人士有一方展示之地,同时引导他们搭载上移动互联网的快车,利用“互联网+”的思维,不要让我们的非物质文化成为“即将消失的记忆”。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