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2016全国两会 上一版3
政府工作报告部署 之 郑州实践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政府工作报告部署 之 郑州实践

互联网+政务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环境保护……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所提到的不少“关键词”,其实不仅已经悄然走近我们郑州人的身边,并且还将在未来一年中实实在在影响到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互联网+政务服务

【报告摘要】

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向纵深发展。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效能。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

【郑州实践】

便民政府服务网点6月全覆盖

“互联网+政务服务”将使企业和个人更便利地享受政务服务,不仅降低了政府行政成本,而且提升了社会民众的满意度。2015年,郑州公布实施“五个清单”,明确市本级权责7478项、调整行政审批147项、压减行政事业性收费275项,政府性基金压减至11项、确认企业投资项目管理负面清单106项,全市四级政务服务网启动运行,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加速形成。

2016年,我市要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通过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重大决策法定程序。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推进政务公开。同时,为持续提升行政效能,规范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完善政务服务网功能,今年6月底前力争实现便民服务网点覆盖率、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率、已发布政务服务事项网上申报率“三个100%”;12月底前,实现行政权责事项网上运行率、电子监察系统监管率、公共服务事项进驻大厅率“三个100%”。

此外,能否真正让人民满意,关系到每一位公务人员的素质能力。今年,全市将加强公务员平时考核,实施公务员能力素质提升工程,强化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持续开展懒政怠政为官不为专项治理,大力整治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

新型城镇化

【报告摘要】

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国最大的内需潜力和发展动能所在。要打造智慧城市,改善人居环境,使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安心、更省心、更舒心。

【郑州实践】

打造和谐宜居现代田园城市

2015年,郑州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新型城镇化迈入全面推进的新阶段。去年一年,我市强力推进“畅通郑州”工程;南四环至机场城郊铁路工程顺利推进;未来路下穿金水路等工程竣工通车;全市完成支线路网138条,市区新增公共停车泊位8.3万个。为了加快大棚户区改造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全市全年累计启动村庄拆迁改造359个,开工建设安置房4414万平方米,回迁群众42.6万人,基本实现围合区域内及县城、产业集聚区、组团新区规划区范围内村庄拆迁改造大头落地。

2016年,我市将加快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独具特色的现代田园城市,为了让市民出行更便捷,我市计划持续推进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一方面,郑徐高铁年内开通运营,加快郑万、郑合高铁建设,开工建设高铁南站、机场至洛阳城际铁路。另一方面,我市加快“畅通郑州”工程建设,农业快速路(除铁路代建部分)、京广快速路二期等工程建成通车,107辅道快速化工程(北三环至南三环部分)开工并实现高架主体贯通,开工建设支线道路50条以上,建成通车30条以上;地铁2号线一期“十一”前试运营,1号线二期、南四环至机场城郊铁路年底前试运行。为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我市将加快侯寨水厂、双桥污水处理厂等一批水电气暖、污水及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建设;计划新增公共停车泊位5万个以上;积极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向城市薄弱地区和农村延伸,持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打造“畅通、整洁、有序”市容环境。

改善民生

【报告摘要】

为政之道,民生为本。我们要念之再三、铭之肺腑,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财政收入增长虽放缓,但该给群众办的实事一件也不能少。

【郑州实践】

新增财力重点投向民生领域

2015年,郑州在保障民生、改善民生领域不遗余力。就业为民生之本,我市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0.6亿元,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万人。教育是民生之基,我市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市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37所、新建幼儿园47所,妥善安置5.6万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社保是民生所依,全市医保、低保、居民基本养老金,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优抚对象抚恤标准稳步提高;为了让郑州居民看病不再难,去年一大批优质医疗资源项目投入使用,新增床位9300张;“片医”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持续完善。为了让“居者有其屋”,全市新开工公租房1万套,建成保障性住房4.85万套。

2016年,郑州将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办民生实事,新增财力重点投向民生领域,全力保障省、市民生实事资金需求,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咱郑州居民能够享受到的民生福祉将越来越丰厚。其中,全市计划安排教育专项资金37.2亿元;安排社会保障和就业专项资金16.5亿元,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市级财政补贴和企业养老保险补助政策;计划安排医疗卫生专项资金13.2亿元;计划安排体育文化事业专项资金4.3亿元,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安排4.3亿元专项资金,扶贫开发。

创新驱动

【报告摘要】

充分释放全社会创业创新潜能。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提高实体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郑州实践】

创新引领构建大都市战略支撑产业体系

2015年,郑州市大力实施开放创新双驱动战略,以开放创新促转型、促发展。一方面,郑州着力打造开放载体平台,出口加工区B区通过国家预验收。另一方面,省会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获批;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业务迅猛增长,走货量突破5000万单。此外,我市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20个创新创业综合体建成11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1060家,培育科技创新团队36个,引进科技领军人才82名。

2016年,我市将把创新放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着力构建大都市战略支撑产业体系。在创新方面,郑州将加快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重点在科技合作、科技成果转化、高端人才引进等方面先行先试。同时,郑州将加快“双创”支撑平台建设,今年新增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型孵化器10家以上;确保20个创新创业综合体建成投用120万平方米、新入驻企业1500家以上,力争年底前15个综合体实现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全覆盖。

今年,省会将着力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构建大中小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创客多方协同的新型创业创新机制。建设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培育创业服务业,发展天使、创业、产业等投资。

环境保护

【报告摘要】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治理污染、保护环境,事关人民群众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强力推进,下决心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之路。

【郑州实践】

三环内不再有污染企业

2015年,通过大力实施蓝天工程,全市拆改市区燃煤锅炉110蒸吨,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9.7万辆,中心城区机械化清扫率达到80%,建筑工地扬尘治理基本达到“六个100%”整治标准。同时,大力实施生态绿化工程。新增绿地1201万平方米,新建公园游园28个,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5.3%;植树造林7.4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3.4%。

2016年,省会将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齐抓共管,标本兼治,努力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关于大气污染防治,我市将重点治理燃煤、扬尘、机动车尾气排放、散源排放四大污染源,力争市区禁燃区面积达到建成区面积的80%,中心城区机械化清扫冲洗率达到85%,市区建筑工地文明达标率达到100%;全面启动大围合区域工业企业外迁升级,三环内所有污染企业升级改造外迁或停产关闭。

今年,全市将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园林绿化,完成营造林10万亩,市区新增绿地500万平方米以上;大力推进“乡村清洁工程”,加强农村公路两侧“双违”整治,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着力加强生态环境管理,全市将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严守各级政府环保责任红线,落实排污单位主体责任,实施一票否决。

“一带一路”建设

【报告摘要】

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出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新十年规划。促进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升级。

【郑州实践】

郑欧班列一年至少开行200班

如今,郑州已经成为“一带一路”核心节点城市,国际商都规划上升为全省战略;特别是枢纽优势、开放优势、体制优势逐步显现,大发展的态势和能量正在形成。

怎样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2016年,郑州将进一步加快航空港实验区建设。以建设航空、铁路、公路“三网融合”现代立体综合交通枢纽为基础,重点提升“四港一体、多式联运”物流功能,增强国际影响力和带动力。今年,我市还将加快打造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力争国际货运航线达到36条。并在改造提升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以上街机场为核心的通用航空运营网络。加快郑州—波兰铁路物流双枢纽建设,积极开拓郑欧班列增值服务,确保全年开行200班以上。大力发展复合型多式联运,谋划实施国际陆港二期,力争完成货运吞吐量12万标箱。同时,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力争全年走货量突破1亿单。加强口岸体系建设,实现汽车、邮政、肉类、活牛、水果、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等口岸规模化运营,粮食、药品口岸建成运营。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报告摘要】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持续增长动力。围绕解决重点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郑州实践】

推动“郑州制造”转向“郑州创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2015年,郑州坚持扩大优质增量、调整优化存量并举,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工业结构优化。汽车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四大战略性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提升了2.6个百分点,传统高耗能产业比重降低了2个百分点。七大主导产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78%,千亿级主导产业达到5个。

2016年,我市将以加快新旧动力转换为核心,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发,推动郑州制造向郑州创造、郑州速度向郑州质量、郑州产品向郑州品牌转变。突出高端引领,做大做强战略性产业。以智能终端产业为引领,加快液晶面板、智能穿戴等相关产业发展,着力打造全球重要的智能终端产业基地、国内领先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智能终端产业销售收入突破30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力争达到3600亿元。以汽车及高端装备制造为引领,加快推进东风日产第二工厂、中国中车轨道交通基地等项目建设,力争新能源汽车生产能力达到6万台、整车产能达到100万辆、汽车及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突破3000亿元。以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产业为引领,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新材料产业销售收入突破2000亿元。加快提升改造传统优势产业,推动现代食品、铝精深加工、品牌服装及现代家居制造3个千亿级产业基地建设。

郑州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 红 文 本报摄影部 图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