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这几天,让两会记者最兴奋的节目之一——各省代表团媒体开放日轮番上演。 3月7日下午3时,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河南代表团举行对外开放日联组会议,审议“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 在将近3个小时的时间里,66家中外媒体、155名记者牢牢锁定“河南时间”。 下午2时,不少记者已经开始入场,排队、安检、抢位…… 领到相关文件的文字记者们抓紧时间阅读,摄影记者也架好“长枪短炮”。 下午3时,开放日准时开始,在会场正对面的最佳区域内,有30多家媒体的话筒和相机,而媒体区已是“一位难求、一足难立”。 新媒体时代,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新媒体话筒多,比方说郑州报业集团全媒体的话筒都放在了非常显眼的位置,可见新媒体记者的用心良苦。 联组审议结束后,会议进入第二阶段,部分驻豫全国人大代表要留在现场接受采访。 155名记者最想围堵采访谁呢?当然是:施一公、凌解放、胡葆森。 但是,想要围堵到代表,也不是一个容易差事。 面对里外三层的采访队伍,抢到一个好位置非常困难,挤进去之后如果稍微挪动一下位置,自己的位置就可能被其他媒体趁机占据。 “这要是个子不够高,身体不够壮,还真挤不进去。”一位媒体同行说。而为了寻找更好的位置,许多新闻记者还带上了梯子,随时登上新闻报道的“制高点”。 施一公,说话快,走路快,总是一副风风火火的样子。这次的开放日上,他依旧像“风”一样,突出重围,给记者们留下了遗憾的背影。 不过,中外媒体像对待明星一样的追捧他,这种现象在国内并不那么常见,科学家受追捧还是令人欣喜和欣慰。 凌解放,也就是著名作家二月河,果真有着大家风范。 面对记者的围访,尽管凌老师身体一直不好,但仍坚持回答记者提问,足足说了一个小时的话。 当前的楼市备受关注,建业住宅集团董事长胡葆森也成为热点人物。见惯了大场面的他,面对如此众多镜头和录音笔,他还是有点惊住了:“怎么这么多人。” ………… 晚上6时30分,道路上熙熙攘攘,河南大厦门口一如既往的车水马龙。 忙碌了一天的记者们,依旧在忙碌着,文字、视频、音频不断传输出去,让河南的声音扩散到全世界。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