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郑州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雷锋就在我们身边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雷锋就在我们身边
我市各校志愿者社团爱涌绿城

本报记者 李 杨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地坚守着你生活的岗位?”这些《雷锋日记》中的话语你还记得吗?

初春三月,情暖人间。我市各学校纷纷在三月“学雷锋月”发起学雷锋活动,传承雷锋精神。其实,雷锋一直都在我们身边,他们就是活跃在校园内外的各个学生志愿者社团。快来认识一下这些可爱的“雷锋”吧!

今年2月的一天,郑州长途汽车客运东站候车厅里,来自郑州市实验高中的“小红帽”们一个个干得热火朝天,他们贴心地为旅客提供各种服务和帮助,积极踊跃地帮旅客买票、安检、搬运行李,还帮助车站工作人员对车站进行了大扫除。他们就是郑州市实验高中公益社的学生。

“每当别人对自己说一声谢谢,心里就感觉特别温暖。车站就像是一个城市的名片,这个寒假,我很荣幸能够在这个名片上添上自己的色彩。短短的时间里,自己收获了很多,成长了很多,我更加懂得了奉献的真正含义,明白了能够成为一名志愿者是多么幸福而又幸运的事情。”参加春运志愿服务活动的孩子们,都觉得这让自己的寒假过得非常有意义。

“爱如微尘,无处不在,快乐公益,从我做起!”郑州市实验高中的社会公益社是由学生自发成立并由该校团委批准的校内非盈利社团组织,将“担当、责任、爱心、奉献”作为社团工作的核心思想,旨在奉献爱心,共建美好和谐社会,用实际行动证明中国当代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服务项目主要集中在保护生态环境和动物、为外来务工子女进行学习辅导、为敬老院和社区老人、儿童提供服务等方面。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郑州市实验高中拥有500名注册会员的志愿服务队,人员范围覆盖全校各班师生,并成立了社会公益社、学长团、青年教师志愿服务队三个以“互助、和谐”为宗旨,以“爱心·奉献”为原则的公益性团体。两年来,学校团委志愿服务工作得到了上级团委和学校的关心和支持,并在学校团委会的带领下,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继承和弘扬了雷锋精神,培养了青年学生助人为乐、奉献爱心、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高尚品德。

“男神女神明信片,实高偶像粉丝团看这里看这里”“这边走,这边看,您买的是物品,奉献的是爱心”“为爱挥泪大甩卖,各种杂志跳楼价啦,五元钱一本!五元钱一本”……3月2日下午,大课间活动时间,郑州市实验高级中学天元广场的“爱心义卖”现场人声鼎沸,盛况空前。

每年3月,“爱心义卖”是郑州市实验高中公益社的传统活动,但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在班级专场的基础上,还增加了“男神女神”专场、“最美实高”专场和“社团协会”专场,展台上除了琳琅满目的商品,还多了不少男神女神主题的明信片,实验高中魅力风景画,还有社团的经典作品等。“快,帮我找找我们数学老师的明信片”“哈哈,我们最爱的英语老师”“啊,王黎阳老师帅爆了!”男神女神明信片,一经推出,便陷入疯狂抢购,大家纷纷感叹,实验高中教师偶像粉丝团也是蛮拼的!“看到孩子们在义卖活动中如此的满足和幸福,我们也非常开心!”活动现场,不少家长听说活动所得善款将用于“康园听力康复中心”结对帮扶,也纷纷加入购买义卖商品的行列。

“三八节我们组织了‘关爱我们的女老师’‘我帮妈妈做家务’等系列活动,植树节我们要举行校园植树活动、为教室增添绿色盆栽,呼吁同学们低碳出行、保护环境,还要开展‘文明校园’活动,规范自己言行,主动维护校园秩序……”在这个3月,郑州十九中爱心社成员们的日程已经安排得满满的。

郑州十九中的爱心社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历经两任社长,先后两次招募新成员,现已经拥有345名成员,已成为该校规模最大的社团。“服务同学,奉献社会;磨砺自己,立志成才”是爱心社的宗旨,社团的一切活动都坚持从建设良好校风、学风,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出发,从有利于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落实培养“健康、健美、健全,高尚、高贵、高雅”的人才育人目标出发。爱心社学生从美化校园环境、规范自身和同学的行为做起,从约束自我到帮助身边的同学,进而关心学校周边的社区、关注家乡,关注郑州市同龄人的成长,积极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服务同学、奉献社会、磨练自己、增长智慧,无论是在校园里、家庭中,还是社会上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与人为善,传递社会正能量,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拥有的社会价值观。”郑州十九中爱心社的一位成员向记者介绍说,学校爱心社成立以来,先后举行了“关爱校园环境”“社区敬老院关爱老人”系列活动,还参与了“郑州市暖冬行动”,各种公益活动也从校园里延伸到了社会上。

百花里是郑州十九中师生的必经之路,其环境是否干净关乎学校形象,也影响着每一位师生和行人的心情。每年五月是百花里百花盛开的时节,还有不少市民会专程来这里拍照留念。为了让校园周边环境更加整洁美丽,爱心社的同学们经常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前往百花里,和清洁工们一起捡拾垃圾,清扫街道,用自己的双手扮靓百花里,也用实际行动让人们知道了百花里的十九中,景美,人更美!

为了让孤独的老人们感受到他人的关爱和生命的美好,爱心社同学们经常来到福利院看望老人,陪他们聊天,为他们翻晒被褥、剪指甲;为了贫困地区的孩子们能够有更好的生活,爱心社组织全校师生为河洛镇贫困学生捐书、捐衣,并由爱心社成员亲自把寄托了爱心的衣物、用品送到了河洛镇河洛中学的学生们手中……

“滴水虽小,却能汇聚成洋;善举亦小,岂能坐视不为。一个小小的善念不足以改变人生,却能为贫困地区的孩子送去冬日的暖意。”爱心社成员纷纷表示,学校不仅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而且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这些活动让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郑州十九中“仰望星空 崇尚实干”的校园精神,不仅让他们找到了自己的社会价值,培养了高雅的情趣和高尚的品德,更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养成高贵的人格。与此同时,他们也希望身边能有更多的人参与到慈善活动中来,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能够代代传承、历久弥新。

2015年11月24日,郑州迎来了冬天的第一场雪。人们都争先在朋友圈用美丽的初雪刷屏,而在中原路沿途有一道别样的风景线映入人们的眼帘。那便是郑州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爱心织女团”的“织女”们一起为大雪中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环卫工人、交通协管员送上了她们亲手织的围巾,为他们倒上一杯热水,在为他们送去温暖的同时带给他们关爱和欢乐。

这是一群喜欢做手工、织围巾的“95”后女孩,她们组成爱心社团,把织成的温暖围巾、手套送给环卫工、留守儿童。“爱心织女团”的每一位女生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织女”。这让人不由得想起传说中的织女,心灵手巧,能织出五彩云霞。而郑州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有200多位“织女”,她们用灵巧的双手织出了温暖的围巾、手套,并把它们送给最需要的人,让他们在冬天感受到绿城的爱与温暖。

“一条围巾不值多少钱,但是爱心却无法用金钱衡量。”苗畬是郑州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政教主任,每次“爱心织女团”组织活动,他都全程参与,这次活动也不例外。“为方便大家出行,这些环卫工人在早上5点都开始清扫路上的积雪了,他们真的很辛苦!我们爱心织女团这次织的围巾与以往不同,这批围巾是会发光的围巾,旨在给那些工作在川流不息车流之中的环卫工人、交通协管员带来温暖的同时,更多一份安全的保障。”

2015年12月22日,是我国传统节日冬至。“小饺暖尽心头寒,更胜金银百十千”。为了能让坚守在工作岗位的环卫工人吃上冬至饺子,“织女”们又出发了,走上街头为环卫工人送上水饺,同时还贴心地为他们准备了发光围巾、爱心手工皂、护手霜、爱心衣服等定制大礼包。环卫工人们不仅吃到了热气腾腾的水饺,也收获了满满的温暖和爱心。

据介绍,郑州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爱心织女团成立于2012年9月,以发扬“奉献、友爱、互助、和谐” 的志愿者精神由学校优秀共青团员及优秀学生干部组成,4年来爱心织女团成员由最初的30人发展到200多人,累计编织围巾、手套等针织品1万余件,受助人群涵盖环卫工人、交通协管员、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多个群体,受到了媒体的关注和市民的好评。

由于经常组织、参与爱心志愿者活动,“爱心织女团”被郑州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慈善总会等部门确定为志愿服务项目资金援助工程单位,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现在织女团的毛线、毛衣针等,都由学校出资购买。织女们可以自己来领取材料回去编织。”一位“织女”告诉记者,学校专门开设了《毛线编织》选修课,号召有爱心的同学加入,成立织女班,还会聘请专业老师授课,在一个月内教会同学们围巾、帽子、手套等的基本编织方法,使同学们掌握编织技能,实现由学生到织女的华丽转变。今后,“爱心织女团”还将把编织的种类进行扩展,增加刺绣、裁剪等。“这样,织女们可以做更多的手工作品,帮助更多的人。”

“春天是一个多梦的季节,春天是一个希望的季节。在这个生机勃勃的季节里,你可曾想起一个不朽的名字——雷锋。听到“雷锋”这个名字,你的心中会油然而生一股敬佩之情。“学习雷锋好榜样。”让我们把这句口号变成具体的行动吧!”初春三月,管城回族区五里堡小学向全体师生发出这样的倡议。

其实,在五里堡小学,一直有这样一群“雷锋”,他们坚持看望、鼓励盲人阿姨黑献玲已经有13年的时间了。他们就是“光明使者小队”,前后共有6拨人,400多名成员。他们陪她唱歌、运动,给她讲故事,还自发组织义卖进行资助,“光明使者”已成为一种符号,他们说,陪她“看世界”,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年轻时的黑献玲和所有的人一样,用明亮的双眼欣赏着五彩缤纷的世界,体验着生活的美好与多姿。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使她永远失去了光明。黑暗的降临让她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与乐趣,内心的苦闷、惆怅、痛苦、压抑、孤独让她变得忧郁寡言。2002年,五里堡小学大队辅导员了解到盲人黑阿姨缺少照顾、生活非常艰难的情况,随即成立了五里堡小学第一批“光明使者小队”。一群孩子的出现使她重新感受到了光明,感受到了生活的快乐与喜悦,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和向往,从此她的生活充满了欢声笑语。

十三年来,“光明使者小队”的队员们,每逢节假日都会去看望黑阿姨。他们用自己的零用钱为黑阿姨买一些生活用品;他们为黑阿姨整理家务,按摩肩背;他们为黑阿姨读新闻,让黑阿姨更多地了解社会;他们讲故事、说笑话、表演节目让黑阿姨开心;他们还时常陪伴黑阿姨到公园散步散心……

为了便于和黑阿姨联系,2003年在大队辅导员老师的组织下,队员们制作了精美的小饰品,到市中心二七塔下进行义卖,把筹得的款项和队员们的捐款凑在一起,为黑阿姨安装了一部电话。2005年20名“光明使者小队”队员拎着汇聚着爱心的鸡蛋,来到已经接力照顾了3年的盲人黑献玲家。六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代表,要在这次爱心接力仪式上,用“笑脸”给“因残而困”的黑阿姨送去祝福。

就这样冬去春来,年复一年,十年如一日。爱心的接力棒不断传承着,一批批队员庄严而光荣地接过“光明使者小队”的旗帜。截至目前,已经有六届学生近400名爱心小使者参与了这项活动,该小队也被全国少工委评为“优秀小队”,被郑州市评为“十佳小队”。“光明使者小队”十年如一日地接力传递,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倡导了“在家中为长辈尽孝心,在学校为同学送关心,在社会为他人献爱心”的社会主义新风尚。在这一活动的带动下,五里堡小学的党团员和教师代表也自发去看望黑献玲阿姨,进行慰问,表达爱心,带去诚挚的祝福。学校先后有许多班级建立爱心小队,常到学校附近的敬老院、爱心公寓慰问老爷爷、老奶奶,为他们打扫卫生、讲故事、跳舞、唱歌,让老人感受到快乐和幸福。

拥有注册青年志愿者1226名,志愿者骨干200多名,品牌项目16个,志愿项目服务分队11个,每年服务时间都在2000小时以上,拥有12个“青年志愿者实践基地”或“共建基地”……很难想象,一所中学的青年志愿者队伍能够发展成如此规模。然而,郑州三十一中的青年志愿者协会就是这样一支组织严密、分工明确的志愿者团体。

“精细化管理就是一种高标准做事的意识,一种力争最佳的理念,一种认真的态度,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郑州三十一中青年志愿者协会的管理就十分精细,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还建立了11个志愿服务项目分队。

“校园安全巡逻志愿者服务队”旨在维护校园安全,在中午时间及午餐时间对学校内出现的不稳定因素进行制止,对来学校发传单和小广告的不明人员进行劝阻劝离等,将逐渐承担起维护留校学生纪律的任务;“节假日爱心课堂服务队”,利用周末及假期时间提供服务,为农民工及进城务工人员及其他贫困家庭子女和想学习的孩子免费辅导家庭作业及功课;“尊师重教志愿服务队”唤醒同学们的感恩意识,负责在课余时间为老师打扫办公室,在教师节期间策划主题活动等;“文明交通疏导志愿服务队”在校园内及周边路段引导大家文明交通,对校园内骑车的同学进行劝阻等,已参加金水区文明办、综治办组织的多次交通疏导活动;“公交站点志愿服务队”负责培养同学们及社会大众养成排队乘车的习惯,在丰乐路天明路公交站点开展活动;“尊老爱幼志愿服务队”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深入到敬老院、孤儿院开展志愿服务;而“赛事活动项目志愿服务队”旨在锻炼同学们的临场组织协调能力,也为活动承办方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减轻承办方压力,促进赛事活动圆满完成,已为河南省第三届攀岩比赛,郑州市第三届青少年跳蚤市场等多项活动提供服务支持……

“高考当天,我们早早就来到候考场地,搭建遮阳凉棚,搬出饮水机,摆出小凳子,以方便考生和家长。同时也让我们提前感受到了高考的氛围,既帮助了别人也锻炼了自己。”郑州三十一中的志愿服务队当中,“中高考考点项目志愿服务队”是非常耀眼的一支,这个团队旨在为高三学生营造一个良好温馨的考试氛围,并且用实际行动支持他们。据介绍,该校作为郑州市中学唯一的一支志愿者队伍参加了去年的高考考点志愿服务,并受到团市委领导的好评与肯定。

“让自己的生命为别人开一次花,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有意义”。秉承着这样的理念,郑州三十一中青年志愿者协会自成立以来,先后参加了多次志愿服务活动,如义卖平安果救助白血病患者、文明大拇指活动、河南省中小学安全教育日演练、郑州市第三届青少年爱心跳蚤市场义卖、关爱自闭症儿童活动等,涌现出很多优秀的志愿者,该校也相继获得了金水区优秀志愿者单位、郑州教育系统十佳明星志愿服务项目学校、郑州市优秀社会实践单位等荣誉称号。

3月4日早上,在河南省红十字会血液中心采血车前,郑州八十四中志愿者教师代表们正忙碌地向社区群众发放宣传册,组织着社区群众献血登记、验血、采样、抽血,春意盎然的采血车内更是暖意融融。

“这已经是我第七次参加无偿献血了,我们学校团委号召年轻团员教师参加到无偿献血这项公益事业中来。”郑州八十四中团委书记张宁在献血时表示,学校和河南省红十字会血液中心联合开展“学雷锋献爱心”活动,为了响应无偿献血号召,郑州八十四中团委发出了献血倡议,学校校长、团委书记带头献血,发动教职工积极参与无偿献血活动,履行社会责任,弘扬文明新风。现场参与活动的志愿者教师也纷纷表示,无偿献血是一项公益事业,特别在学雷锋月里,就更显得意义不同,今后不仅自己要积极参与其中,还要积极宣传献血的益处,带动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用爱心和实际行动来回馈社会。

参加无偿献血的这些老师们都是郑州八十四中星火志愿者服务社的成员。星火志愿者服务社是该校团委为了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本着“素质教育、真才实学,知行合一、薪火相传”的教育目的而组织的社会实践性学生团体,现在发展成面向全校师生的公益服务性和社会实践性相结合的社团组织。自成立后,该服务社每学年都会发展新的社员,从学生到年轻教师都可以成为社员,现在星火志愿者已经遍布学校的每个年级、每个班级。

在“世界地球日”深入社区开展环境清理活动,风雪过后自发组织到校外进行除冰扫雪活动,逢年过节到圃田幸福院开展关爱老年人活动,寒冷的冬天为环卫工人准备一壶热水、送去一杯温暖,多年来坚持开展汽车东站志愿服务、关爱残疾人活动……郑州八十四中星火志愿服务社自成立以来,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志愿活动,并以此为载体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协调地融合在一起,使学生了解社会、使教师回报社会,在全校的师生中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塑造成新时期师生共同成长的先进群体形象,成为学生提高社会能力、教师展现个人才华、大家回报社会的特殊平台,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果。

为了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结合到实践生活中,郑州八十四中一直积极为“星火志愿者”寻找和创造社会实践的机会。2015年4月20日上午,郑州八十四中“学生社会实践,青少年志愿者服务”基地揭牌仪式在河南省地质博物馆举行。地质博物馆成为了“星火志愿者”的社会实践基地和开展校外学习的第二课堂。“星火志愿者服务社”的成员通过严格考核成为义务讲解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验证着郑州八十四中“笃行不倦,止于至善”的校训,把知识的储备延伸到校外,再把校外的经验精华于课堂,增强学生自身才干与本领,同时也增进校园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紧密联系,真正达到“知行合一”的教育目的。

“奉献爱心,点亮他人。” 去年3月,二七区幸福路小学的“红领巾帮帮团”来到了幸福路5号院,帮助社区清除卫生死角,并且看望了居住在此的高新海老人。帮帮团的队员们来到社区以后,自发分为一个个小组,在少先队委员们的安排下,有条不紊地为社区打扫卫生。在场的社区居民看到此景,也被孩子们的精神打动,纷纷加入清洁队伍。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社区环境焕然一新。

随后,帮帮团的成员们来到了高新海老人的家中,帮助老人收拾家务,并且陪老人聊天解闷,为老人带来一段轻松快乐的下午时光。学校领导为照顾高新海老人的樊石头献上了鲜花,同学们也都为“陇海大院”的事迹所感动,表示要加入志愿者队伍当中来,为身边需要帮助的人点燃希望。

幸福路小学的“红领巾帮帮团”成立于2012年,三年多来,团员们以“用我们的汗水换来别人的幸福”为宗旨,致力于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他们服务着,快乐着,无私奉献,倾情投入。

“红领巾帮帮团”活跃在学校与周边社区,无论春夏秋冬,这群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孩子们,微笑着提醒家长遵守交规,提醒孩子们排队整齐进校,形成了一道和谐而温暖的校园风景;他们与低年级各班结成友好班级,为他们打扫卫生、布置黑板报,手把手教小朋友们做值日;他们在社区认领了绿地,清除杂草,布置标语;他们去看望社区里的孤寡老人,为他们送去温暖的问候;他们走进消防中队、交警中队,慰问奋战在一线的武警官兵;他们走上街头,为社区居民宣传科普知识……3月是学雷锋月,幸福路小学的“红领巾帮帮团”还专门开展了主题为“美丽幸福·学习雷锋”的公益活动,成员自发组织到周边社区,帮助社区居民打扫卫生,清理居民区里的卫生死角,清理贴在墙上的小广告和楼道中的一些杂物,消除了小区内的部分消防隐患。帮帮团的工作热情和认真态度,引来了不少群众的称赞,很多居民也加入了打扫的队伍当中。

“红领巾帮帮团”不仅走进社区,也奉献在社会。他们为贫困地区,捐献图书,给那里的孩子送去精神的食粮;他们为山区捐献衣物,为那里的人们送去冬日的温暖;他们还去福利院看望伤残的儿童,去街头开展义卖活动,与边远学校同学结对帮扶……

“如果说太阳的第一缕光线能给予人们希望,那它的持续照耀就能让人倍感温暖。”“红领巾帮帮团”的每一名成员都明白,做帮帮团的志愿者不能靠一时的热情,而是恒久的坚持。在这里的奉献不求索取,在这里的付出不图回报。自己多出一份力,多发一些光,就能有更多爱的种子在这里扎根发芽。

“让‘雷锋’行走在中原大地的各个角落。”在郑州十八中,每个加入“锋行中原”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会员都时刻铭记着这句誓言,并在“自身价值体验,在真善美中成长”的理念下,活跃在校内外各个地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入会誓言。在社团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锋行中原”青年志愿者协会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品牌活动,也成为我市校园社团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郑州十八中“关爱聋儿”项目就是由“锋行中原”青年志愿者协会承担的。项目组自2012年初成立以来,本着“青春、活力、阳光、务实”的工作理念,为帮助聋儿孩子恢复听力,为聋儿孩子能像正常孩子一样说话不断奋斗。自2012年起,志愿者们自愿、有效地同聋儿康复中心的老师一起开展与聋儿孩子交流活动,已形成了常规化。2013年4月,学校搬至经开区南三环郑州交通技师学院院内过渡,距离康复中心的路程由原来的5分钟变为1个半小时。但对于“锋行中原”志愿者来说,爱心不是以距离远近来衡量的,“锋行中原”志愿者们仍然坚持看望聋儿,学校倡议并组织学生捐书、举行义卖活动,学校的教职工也加入到帮扶聋儿的行动中。

康复中心的聋儿们是折翼的天使,“锋行中原”的志愿者们就是帮助他们飞翔的使者。秉承着这种信念,“锋行中原”的志愿者们每年多次看望聋儿,为聋儿募集物品,精心准备康复活动,和孩子们融合在一起。志愿者在送出关怀的同时,心灵也被聋哑儿童的热情、纯真、感恩滋润着、触动着。经过多次活动,“锋行中原”志愿者协会已就聋儿康复活动建立一套体系并不断完善。

小梦晖是志愿者们发起校园助残行动的对象之一,也是一个被十八中小卖部张美英奶奶收养的脑瘫孩子。志愿者们为小梦晖的遭遇感到心痛,同时也庆幸她有一个善良的奶奶,于是他们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帮她做训练,帮她穿衣、梳头、喂饭,还坚持教她拼音、乘法口诀、简单的数学题等。小梦晖的事情也触动着老师们的心,不少老师在工作之余来看望小梦晖,有的从家里拿来自己孩子的衣服送给她,有的给她讲故事、讲人生、讲未来。学校领导更是关心备至,鼓励小梦晖坚强起来,坚持学习努力弥补先天不足,还给小梦晖买了新衣服、书籍和用品。“锋行中原”帮助小梦晖的行动传遍了整个校园,即使郑州十八中两次搬迁到过渡校园,小卖部不能开了,张美英奶奶也被聘为了学校的生活老师,更多的学生和老师也都加入了关怀小梦晖的行列。

在“锋行中原”志愿者心中,志愿者是一个普通但又很有分量的名字,它代表着一份责任、一份善良,一种播撒、一种传承。小红帽和鲜红的队旗就是“锋行中原”的标志,它出现在忙碌拥堵的交通中,出现在养老院老人们的身边,出现在爱心义卖的现场,出现在需要帮助的人的身旁。志愿者们说做志愿服务是能上瘾的,因为每次善举所换来的他人的真心感恩,让你感到的自身价值的实现、心与心的交织和善与美的环抱,这种心灵的滋养比其他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锋行中原”青年志愿者协会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感染着周围的人,并将这份责任和善良播撒在校园、在郑州,传承了一年又一年。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