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2016全国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希望一流大学布局合理竞争公平
河南要打造空铁国际国内双枢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全国人大代表、中州大学校长毛杰——
希望一流大学布局合理竞争公平

四条建议,件件都和市民关注的教育相关……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多年来,毛杰代表一直在为河南、郑州教育的发展呼吁、建言。2016年的全国“两会”上,她的身份也有变化了,从局长到校长,她已经在中州大学工作了近一年的时间。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她带来了四个关于高校发展的建议。

积极鼓励国内外名校到河南设立分院

“建议国家在中西部教育发展行动计划中应对河南给予倾斜和支持。在统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方面,要充分考虑布局和竞争。”毛杰代表指出,如果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仍然附加诸多标签,就必然限制了学校间的平等竞争,也制造了更严重的学历歧视,并加剧我国基础教育的“名校情结”和教育焦虑。

“近年来的考研、大学生就业,都会传出学历歧视的丑闻,而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接近40%,可高考焦虑相比20年前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毛杰代表看来,其原因之一,就在于一流大学的布局不合理,竞争不公平。

因此,她建议在布局上要积极引导、调整,使布局更趋合理,资源更趋均衡。比如国家应该积极鼓励国内外名校到河南设立分院,国家应该给予河南高校更多的支持与帮助。这样才能缓解直至改变生源大省日趋激烈的中学应试教育,才能促进就业市场的公平公正,实现人才选拔的唯品德和能力是举。

推进学分制改革,课程设置更注重多类能力融合

近两年,“协同创新”一词对于高校而言并不陌生,随着对创新重要意义的逐渐认识,这个词汇便成为众多高校追求的重要发展道路。毛杰代表建议,为真正构建高校协同育人机制,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要尽快完善组织管理体系,改革相应的人事管理制度和评价考核制度。

协同育人机制如何打破学科、单位、区域的界限?毛杰代表认为,应以学术而不是行政为纽带。这就需要建立以任务为牵引的人员聘用方式,增强对校内外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造就协同育人创新的领军人才与团队,推动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的人员流动,优化人才队伍结构。

同时,她建议要进一步推进学分制改革,制定相关国家标准。深化学分制改革,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注重人文教育,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课程设置上更加注重科学知识、思想品德、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的融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快推进制定实施不同类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国家标准已经是势在必行。

“管办评”分离落到实处,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

当前,中国教育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如何深入推进?毛杰代表建议,应当尽量加快“管办评”分离背景下,第三方评估教育绩效的制度环境营造问题。

“‘管办评’分离的核心要义在于转变政府职能,重塑政府、学校和社会的活动界限,形成政府依法管理、学校依法办学、社会依法参与的治理新格局。”毛杰代表认为,作为社会参评教育的重要形式,第三方评估教育绩效在当前大形势大背景下其重要作用日益凸显。然而,从当前实践情况来看,政府、学校、社会第三方并未形成“三足鼎立”的态势。教育绩效评估仍以政府内部评估为主,社会主体作为第三方进行评估的空间相对有限。

毛杰代表建议我国要用法律明确第三方评估机构的权利、义务、地位,确保其有足够的权限对学校、政府进行相关评估,获得评估所需要的各类教育信息,回应社会公众的教育关切等。

同时,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毛杰代表指出,在推行“管办评”分离落到实处方面,建议首先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

“首先应该把教师招聘权交给教育部门和学校。新建了学校却没有教师,这样的尴尬在城市化进程中越来越突出。”她还举例说明,比如教师编制的总额人社部门说了算,招聘的权力还是人事部门说了算,学校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录用的教师招不进来,入不了编。

她呼吁希望在教师招聘上,能够真正下放权力,把选人用人权真正下放给学校与教育主管部门。另外,那些走转型发展道路的高校和高职高专要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必须引进一批行业专家和企业技术骨干,但受现有进人模式和应聘者的学历学位、职称等资格条件限制,在履行调入手续时往往更加困难,校企合作、应用型高校建设往往因为师资队伍的欠缺而搁浅。所以加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迫在眉睫。

减少留学生家长的盲目行为和高额花费

针对日益升温的出国热,毛杰代表在昨天上午审议发言中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应该主动规划,畅通渠道,并通过促进国内外中学、大学的有效衔接、合作与交流,规范各种留学中介,减少中间环节,减少家长盲目行为与不必要的高额花费,并防范化解风险,为学生出国学习提供尽可能多的科学便捷的机会与路径。

毛杰代表认为,国际化人才培养仅靠国家公派留学,人数是极为有限的,未来中国在世界舞台的角色以及我们全方位外交想取得丰硕成果,都需要更多的国际化预备人才。

“只有多方拓展有效路径,有目标、有规划、有步骤、有措施地实施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才能培养出更多的祖国未来需要的既有国际视野,又有本土情怀与民族情结的,能够成功参与国际事务、国际竞争、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有中国话语权的世界公民。”她表示。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