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郑风 上一版3
连 载
故园
知味
掌故
广角镜
散文
书林漫步
lh6337
lh6336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散文

学到老 盖叫天

张健莹

燕南寄庐,是京剧前辈盖派创始人盖叫天在杭州的故居,盖老祖籍河北,这里是他南来居住最久的地方。很难说准故居的方位,距曲院荷花不远,却没有人群的熙攘;离苏堤也近,却少了市井的喧嚣。沿指示牌走,见一处门楣上四个赫然大字:燕南寄庐。

燕南寄庐不算很大,北方四合院的格局。房间也不算多,正厅、偏房、前院、后院。每个房间都有楹联、匾额。进门来,最打眼的是盖老练功的大雕像,目光炯炯,神态自若,像是他从来就这样恭候大家。后院还有另一雕像,只一把椅子、一顶武松的帽子、一件戏服、一双靴子,像是盖老刚刚演出,刚刚离去。

西湖边杨公堤的山坡上,是盖老生前自建的寿坟,墓前有一亭子,上有三字匾额:学到老。

故居也见到这三字匾额,足见盖老与这三个字缘分很深。 14岁时,他已经登台演出了,那天晚上要演《花蝴蝶》,要从三张桌子上翻下来,他刚刚病愈,两腿乏力,担心晚上戏演砸了,赶路时在一茅亭里歇脚,心里阵阵愁闷,猛抬头看见亭里挂一横匾,上写三个大字:学到老,茅塞顿开,暗下决心,只要今天台上摔不死,以后一定天天练功,一天不断,一直到老。盖老记住了这句话,日后请黄宾虹老先生写下这三个字,当作座右铭。

盖老果然从小学到老了。

凝视墓地亭子两旁的楹联:英明盖世三岔口 ,杰作惊天十字坡。一代孟优文允武,千秋绝艺柏如松。燕北真好汉,江南活武松。楹联上的赞颂绝不是应景的溢美之词,可看作盖老学到老的印证。怎么能把三岔口、十字坡这些京剧传统折子戏演绎得惊天盖世?怎么能创建武戏文唱的盖派风格?怎么能演活武松?又是怎样的雁北好汉?

我曾经和盖老的嫡孙张善林在河南省京剧团同事,听他说,已是爷爷的盖老练功从不间断,就是打扫庭除,也要有个架势,常常领着子孙们边扫地边练功。听他说爷爷最常教他们的是戳着站着,戳好了站定了才能说到表演。爷爷常教他们要注意身边发生的事,说没准哪天就能用在舞台上。

盖老是这样成就了自己?是,还远远不止。

盖老是活到老学到老演到老的。他付出的是整个生命,是痴爱是坚定是至死不悔。16岁时,他演出时折断左臂,46岁时,他演出时又折断右腿,腿骨穿靴而出,他左脚金鸡独立坚持演完;16岁时,他为了演出,遮遮掩掩,直到左臂自愈,46岁时,他不得不到医院治疗,被告知要截肢,截断的是他的腿,截止的是他的舞台生涯是他的命啊。他说什么也不能同意,后来右腿被庸医接反了,还是不能演戏,他问医生有什么办法可以挽救?医生说只有把腿弄断再接上,他二话没说生生把腿磕断,再次接上,两年恢复,他回到舞台还演那段《狮子楼》。这番苦痛这番折腾几人能忍受?

可是他还是没有逃出“文革”的劫难,1968年夏,造反派游斗他 ,让他跪下,他执意不跪,两个壮汉用一杠子,硬把他的两条腿压断,把他赶到潮湿的小房,由于得不到医疗,83岁时瘫痪在床,这时候他还想演戏,还想重返舞台,编了一出能坐着演出的戏《孙庞斗智》。这是种至死不渝的爱,几人能坚守?

走过亭子就是盖老的墓地了,没有墓志铭,墓碑上只有遵盖老嘱咐的六个字:艺人盖叫天墓。极其简洁的称谓,极其本质的称谓,从艺之人盖叫天,没有级别,没有名号,有的是风骨气度。果然雁北真好汉!

有游客前来拜谒,墓前留有两束鲜花。

想起刚刚在故居听到隔壁新梨园传来的声声唱腔,是对盖老的慰藉?是伴盖老的寂寞?

盖老故居那组雕塑一侧是两棵压弯了腰的树,树干几乎与地平行,干上枝繁叶茂,是为那衣帽遮阳挡雨,还是随时迎候盖老回来。

岁末,张善林请我到逸夫舞台看演出,纪念上海京剧院六十华诞。七个盖派武生表演了整本的《武松》,个个功夫了得,赢来阵阵掌声。最后76岁的张善林披挂上阵,全场欢呼叫好,演出达到高潮。此时我想盖老在天上一定看到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