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繁华的枝叶
欧阳修与钱惟演
春田 (油画) 皇甫娟
《物联网》
陈世旭
糖 画
残荷 (油画) 侯涛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欧阳修与钱惟演

八月天

中国文学史上,欧阳修无疑是一座巅峰。千余年后,欧阳修的文章还在被传诵,“醉翁之意不在酒”与“物既老而悲伤”的人生况味依然深刻,他培养的诸多文学大师也在文学史上屹立。且不说他的文学成就,单说他作为宋代文坛领袖的伟大与贡献,可谓功勋卓著。

众所周知,欧阳修功成名就之后,以超人的学识、眼光与胸襟,发现、提携了一大批年轻人,这其中包括苏轼、苏辙、曾巩等文坛巨匠,也有张载、程颢、吕大钧等旷世大儒,王安石也曾得到过他的指点。他一生桃李满天下,包拯、韩琦、文彦博、司马光等,都得到过他的赏识与推荐。“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均是他的学生。他对宋代文学的巨大贡献,无以估量,堪称千古伯乐。

说起欧阳修的领袖地位,就不能不说一个人:钱惟演。毫不夸张地说,是钱惟演成就了欧阳修——欧阳修年轻时候在洛阳与钱惟演一起共事的那段生活,为他日后成为当朝文坛领袖有着极大的影响,甚至可以说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欧阳修出身并不贫寒,父亲在绵州(今四川绵阳)做推官(相当于副厅级),家境还行。但他三岁丧父,母亲带着他去湖北随州投奔叔叔。叔叔家却不富裕,好在母亲是受过教育的大家闺秀,可以胜任家庭教师,用芦苇在沙地上教儿子写字。加上叔叔关怀,欧阳修童年的基础教育还算不错。学成参加科试,欧阳修以第十四名进士及第。

欧阳修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洛阳钱惟演手下当差。

钱惟演是五代十国末代吴越王钱俶的第十四个儿子,后世对他评价不是太好,说他“为人好趋炎附势,多写歌功颂德的文章献于朝廷以邀恩宠,尤善以联姻手段巴结皇室,攫取权利,为时论所鄙薄”。但钱惟演很喜欢有才华的年轻人,对待欧阳修等文士十分赏识,不但很少让年轻文人们承担琐碎的行政事务,还天天召集大家吃喝玩乐。据记载,有一次欧阳修和年轻的同僚到嵩山游玩,傍晚下起了雪。几个人正愁雪路难行如何回去,钱惟演却派使者赶到,还带来了厨子和歌妓,并捎话给大家:“府里没什么事,你们不用急着回来,好好在嵩山赏雪吧。”此举足见钱惟演对青年才俊的厚爱与“富养”——这无疑是功在千秋的佳话。

后来,钱惟演因官场变故离开了洛阳。欧阳修等年轻文人为钱惟演送行。送行的场面令人伤感不已:钱惟演老泪纵横,久久地不忍离去。欧阳修等人伤心垂泪,啜泣不止。

钱惟演的继任者王曙是位年逾古稀的老先生,对属下十分严格。王曙看到这拨年轻文人整天游山玩水,吟诗作赋,非常不满,便把欧阳修等人叫到一起,严厉地评判他们。从此,书生们无拘无束的奢华生活便一去不复返了。

欧阳修后来曾满怀感情地写道:“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可见他对那段优裕的生活有多么留恋。毋庸讳言,荣华的青春生活成为他生命中最美好的记忆,也造就了他高贵的精神品质。

欧阳修读书、写作常常于“三上”,即枕上、马上、厕上,为后世文人所效仿。据说,欧阳修此习惯也是从钱惟演那学来的。年轻的欧阳修,从钱惟演身上,汲取了不可估量的“营养”。

每每读欧阳修,会不由得想起钱惟演,心中常常为钱惟演不平,他对年轻文人那么的宽容、大度,培养、影响了欧阳修这样的文学巨匠,人们为什么就不能包容他“为人好趋炎附势,多写歌功颂德文章”的瑕疵呢?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