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繁华的枝叶
欧阳修与钱惟演
春田 (油画) 皇甫娟
《物联网》
陈世旭
糖 画
残荷 (油画) 侯涛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陈世旭

知止有定

每晚散步要路过一家茶店,临街只有一间房,最多十五六个平方。门里两面的墙是敞开的格柜,放着茶叶、书和文房四宝之类。当中只有一张蛮大的长方形桌子,铺上毡子就可以书画。与门相对的那面墙上挂了一副横批:“知止有定”。下面的书案后坐了一个花白头发的人,手上常是握了一卷书。据说开店要扎堆才好做生意。但这家店很孤单。那条街很僻静,除了政府机关,就只有几家卖油盐酱醋和蔬菜的杂货店。我每次散步来回从这家茶店门口经过,偶尔见到有一二个人在书案那儿与店主交谈,大多数时候里面唯那店主一人握书独坐而已。

生意如此寡淡,却安之若素,开店所为何来呢?我甚好奇,某日不由踅进门里。

那一晚,我们相谈甚洽。店主退休前是某国企老总,任内最后几年接手了那家半死不活的企业,刚刚盘活就到点了。退休后好几家私企争着高薪请他,他一概谢绝。儿子和女儿都在外地成家了,他和老太婆守空巢,就用一间空置的房间开了这家茶店。该歇时就该歇着,他说,钱赚多少算完?没个头的,留给儿女搞不好害了他们。他并不指望茶店生意兴隆,有朋友来坐,就品茶聊天,或切磋字画,没人,就自己读书,总算有时间读一点年轻时想读没时间读的书了。

话题就转到读书上。我向他请教“知止有定”。那幅字出自他本人的手笔,工稳的颜书,一派端肃。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这是《大学》上的话。“止”指归宿,“知止”即知道归宿。在佛教里,“止”指通过坐禅入定,扫除妄念,专心一境,达到寂静的境界;“定”是定向,“知止而后有定”就是知道了归宿,坚守不移。于是“能静”,“静,谓心不妄动”;“能安”,“安,谓随处而安”;“能虑”,“虑,谓处事精详”;“能得”,“得,谓得其所止”。这几“能”是朱子《大学章句》的解释。总之是从容有度,心安理得。

这里描述的是一个进入某种境界的过程,要想进入这个境界,首先要知道“止”。

古往今来,“知止”何其之难。我于是想起清朝同行钱德苍写的《不知足诗》:“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具足,又想娇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做了皇帝求仙术,更想登天跨鹤飞。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

在现实生活里,这种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了”,“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红楼梦》)的人举目皆是,前仆后继。

也是啊,店主叹了口气,说起钱德苍还写过的一首《知足歌》:栋垣何必要嵯峨?颇堪容膝且由他。田园何必苦谋多,身伴闲云挂绿蓑。衣裳何必用绫罗,布衣亦足遮身体。盘餐何必羡鱼鹅,欣然一饱便吟哦。娶妻何必定娇娥,黾勉同心乐更多。养儿何须尽登科,虽然顽钝可磋磨。苦口婆心地奉劝世人“请看破,莫求过”,可惜真正听进去并且愿意实行的人不多啊。

这家高悬“知止有定”的茶店,让我看到人的良知的一息尚存。临别,我把这感受告诉店主,说这也许是我们可以不必过于悲观的理由。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