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建业花园里业余足球联赛郑州开战
“皎洁的月儿”让我认识了阅读之美
陈正雷太极拳馆绿城分馆开馆
嵩山超级马拉松世界赛“温暖”开跑
郑开马拉松赛啦啦操大奖赛落幕
建业将士中牟基地轻松备战
河南方言神曲《白慌》郑州首发
拜祖大典童声合唱团开始培训
豫剧名家慰问在京务工人员
慰问一线献歌舞
文化春风沁心脾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作家王蒙“天中讲堂”谈阅读
“皎洁的月儿”让我认识了阅读之美
要“苦”读 不能“悦”读人要保持学习的心态

本报记者 左丽慧 实习生 刘锦丽 文 李 焱 图

19日上午,著名作家王蒙做客郑州图书馆“天中讲堂”,面对热心好学的郑州读者,82岁高龄的王蒙先生口若悬河、旁征博引,讲述了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看法;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更提出人们要永远保持学习的精神,潜心“苦”读而不要“悦”读,这样才能在书籍的滋养中收获生命的感悟。

阅读是人认知世界的方式

“我到现在还记得自己读过的第一本书,是《小学生模范作文选》,第一篇文章叫作《秋夜》,第一段话就是‘皎洁的月儿升上了天空’。”时隔70多年,王蒙还记得上小学二年级的“小王蒙”第一次从阅读中感受到的文学之美,“原来我只知道月亮亮了,不知道还是‘皎洁的’,月亮还能是‘月儿’——那种美好的感觉,简直振聋发聩。”王蒙笑言,自此,他对月亮有了切身的认识和体会,感觉与月亮的感情拉近了,由此,他也感受到了阅读的重要性:“书籍不但是对生活的反映,也是人作为认知主体,对世界的认知和把握。”

书,读还是不读,对王蒙来说早已不是问题。在他看来,书籍与生活相互补充、印证,通过读书,他认识了世界,使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世界的美好与希望。

要“苦”读 不能“悦”读

解决了读不读书的问题,怎么读书,则成为读书人必须思考的问题。

作为中国最具有活力的作家之一,王蒙在长达60年的写作生涯中,创作出了《青春万岁》《恋爱的季节》等读者耳熟能详的作品,还写作了大量的评论、散文,2015年长篇小说《这边风景》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这与他从小就养成的良好阅读习惯和方法不无关系。

而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和大众信息消费的时代冲击下,传统阅读遭遇了来自各方的挑战,现场也有不少读者表示,在生活中越来越依赖手机,手机阅读、浏览信息……对于这种问题,王蒙表示,不可否认,现代人都获得了互联网和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但人还是需要多思考,浏览不可能代替悦读。他对年轻人提出自己的希望:“如果仅仅由于空闲无聊而上网,漫无目的地点击一个个链接,就容易变成网络上正在爆炸的信息的猎物,成为‘网虫’。这种浏览式的浅阅读,对人精神的滋养意义不大。”

王蒙认为,有系统的阅读、思考与交流,是需要多花些功夫的:“有的人喜欢‘悦’读,但我认为不能总读让自己觉得愉快、轻松的内容,还要‘苦’读,读一些自己觉得很难、不好理解的内容,坚持攻读下去,总有些收获是互联网、是纯粹轻松的休闲式阅读无法取代的,希望大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人要保持学习的心态

去年以长篇小说《这边风景》斩获茅盾文学奖时,王蒙已到耄耋之年,直到目前,王蒙仍在坚持创作。

“我的兴趣很广泛,爱学习,1991年就开始电脑化写作,手机微信也会使用。”说到自己的各种“潮范儿”,王蒙以自己为例,鼓励大家要勇于学习,保持学习的精神。

“人无论到多大年纪,到什么时候,千万不要以为自己不能学了,要一直保持学习的心态,千万不能自动给自己断电、关机了,要勇于激活自己。”王蒙幽默地表示,人最不受剥夺的就是学习的权利,“学习”能让人受用一辈子:“人类虽然行恶,但仍崇善、信仰美好,面对人类的愚蠢,还有什么比学习、比阅读更重要的呢?”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