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玉娟 文/图
“俺社区有对出名的好婆媳,去年婆婆被评为‘郑州市十大最美婆婆’,好婆婆背后是一位勤劳能干的好儿媳,婆媳俩十几年来互相搭档包粽子,生意做得好,日子过得甜!”昨日,接绿东村电缆社区报料,记者慕名拜访了这对勤劳致富的好婆媳。
婆婆程玉琴,今年已是83岁高龄,她的儿媳名叫段留亭,今年44岁。听说记者采访“好婆媳”,婆媳二人并排坐到床沿,就互相夸起来。儿媳说:“我没啥说,主要是俺妈好。”“看我们长得像吧?不光你说,好多人都说我们长得像母女俩,其实我们跟母女俩差不多!”婆婆接过话茬说,“她,就是俺闺女;俺,就是她娘!闺女儿媳一个样!俺家顿顿第一碗饭,都是先给我端!”
听社区副主任樊冰介绍,这个家庭原来并不富裕,小两口曾经双双下岗,跟老人一起生活多年,但全家人勤劳能干,婆媳俩团结和睦,相互配合包粽子,日子过得很和美,婆婆去年还被评为“郑州市十大最美婆婆”。说到包粽子,老人介绍说,自己年龄大了,不会包,从洗粽叶、淘米到包,都是儿媳妇一个人干。儿媳妇麻利能干又干净,光粽子的种类,就包有五六种,且个大馅鲜,还没有绳子,很受邻居们欢迎,老远的客户都跑来买。听婆婆夸自己,儿媳笑着说:“别看俺妈年龄大,账头可清了,收钱算账都是她管,从来没有出过错!”
说起刚下岗的那段岁月,段留亭颇有些感慨。她介绍说,公婆都是知书达礼的明白老人,婆婆曾是棉纺厂职工,后来还当过多年的社区主任。她和爱人曾经都是棉纺厂的下岗职工。下岗后这么多年来,平日里,小两口四处打工维持生计,一到四五月份,她就专门在家与婆婆一起打理粽子生意。
在她们家的客厅门旁,摆放有两个超大的冰柜,一问,果然是储藏粽子用的。段留亭介绍说,为了追求粽子新鲜的口感和质量,每年她们都只在4月份才开始动手包粽子,最初只是邻居间相互送些尝尝手艺,结果很多街坊邻居觉得她家的粽子好吃,随后多年都是一到端午节前都来她家排队要。随着口碑相传,又引来了周边许多市民来家买。“最近两年,甚至有饭店、公司提前上门预订。今年我想,既然这么多人都认可俺家的粽子,俺娘俩琢磨着怎样把这个事情做大做好!”说到这儿,婆媳俩相视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