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化产业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和蚩尤有共同点
为了中国电影人的职业良心
突破自我塑造远古“女汉子”
带观众穿越5000年时空
演绎有血有肉的民族英雄
拍《轩辕大帝》是我终生的荣誉和骄傲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拍《轩辕大帝》是我终生的荣誉和骄傲
——访《轩辕大帝》导演兼编剧李晓军

“作为炎黄子孙,作为一个中国电影人,我觉得有义务和责任把中华文明近五千年前的历史搬上银幕。”昨日,《轩辕大帝》导演、编剧李晓军在媒体见面会上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第一部把中华人文始祖黄帝的故事搬上银幕的电影,“我一直认为,我们的民族之所以能开创灿烂厚重的中华文明,是因为我们的民族有轩辕黄帝这样一位伟大的、前无古人的创世纪英雄。”

成长于军人家庭的李晓军坦言自己从小就有英雄情结,为了让更多的炎黄子孙了解自己的民族英雄,李晓军把镜头投向了黄帝。影片中,轩辕和蚩尤、神农三大部落,经过不断战争、交流,黄帝以德服天下、以情感人,建立百氏联盟,华夏民族从这里肇始……为了尽量还原近五千年前先祖的生活场景,李晓军带着摄制组从新郑黄帝故里的具茨山拍到了黄河边,再从河南转场到贵州的黔南州长顺县广顺镇石板村搭建有熊氏部落,世界上最古老的4000多年的银杏树、贵州黔东南州榕江县2000多年的大榕树都在电影里见证着民族历史的变迁和黄帝与嫘祖浪漫的爱情故事。

李晓军认为,《轩辕大帝》将会在中国电影史乃至世界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并产生深远的影响。“人类有电影以来,拍摄的电影所表现的历史时间和跨度,最长的应该是美国拍的《埃及法老》,据考证大概是3000到4000年前,而轩辕大帝生活在近5000年前新郑这片神圣的土地上,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李晓军表示,过去外国人对中国历史的认识只有甲骨文出现以后的近3000年时间,他们认为黄帝是一个能够呼风唤雨的、并不存在的神仙,但这次在银幕上出现的“黄帝”,将把一个实实在在的中国英雄呈现出来,“所以我觉得我做这个工作很有意义。”

当下,观众早被或轻松搞笑,或清新讨巧的电影吸引了目光,《轩辕大帝》这样的作品,如何抗衡具有成熟运作模式的商业影片?对此,李晓军有着自己的坚守和方式:“作为电影人,只要真心热爱电影事业、热爱我们的民族,就应该与时俱进,与当下的80后、90后、00后乃至10后,打成一片,交织在一起,了解他们,理解他们,这样才能把我们的电影拍得更好。”李晓军说,《轩辕大帝》虽然说的是老祖宗的故事,但拍摄制作的时候,也有意识地把年轻观众喜闻乐见的因素融合进去,如情节紧凑、不用说教的方式讲故事、运用大量的特效制作等,“影片里还有精良的特效制作、气势恢宏的战争镜头、纯真的爱情故事,我相信这些内容也会受到现代观众的认可。”

从宣传片来看,《轩辕大帝》最大的亮点为“实”,作为导演和编剧,如何平衡艺术创造与真实之间的关系?“5000年前的生活,每个现代人都不了解。许多资深的考古学家,也只能通过地下发掘的文物来感觉、触摸先祖的生活。”李晓军表示,在参考大量资料后,他根据现代观众所能接受的艺术创作思路,建构了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以及人物关系,等等。

“我们的剧本相对比较客观地反映了那段历史,同时考虑到故事性和人物的塑造性,使得剧本在同类近30个待审剧本中脱颖而出,成为唯一一部通过有关部门审查、并获得一致首肯的作品。”李晓军坦言,有观众质疑影片的血腥和暴力画面,但为了再现那段历史,回避战争和打斗并不现实,“我也做了最大限度的节制和回避,影片中的这些场面是很自然地融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进行的,没有强调血腥和残暴,我认为应该在大家能够接受的范围。”李晓军还补充,希望在观看时家长能够给孩子进行科学的说明和介绍,使得青年观众能够更全面地认识我们的历史。

“作为一个导演,第一次把黄帝搬上大银幕,能为我们的民族、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刻,为我们的历史文化传承做点贡献,我挺自豪,这会是我终生的荣誉和骄傲!”李晓军颇为感慨地说,为了《轩辕大帝》,他前后花了将近10年的时间,他已做好面对一切反应的准备和信心,“如果有更多的炎黄子孙希望对先祖生活有更多的了解,我觉得拍摄电影续集或者把黄帝故事拍成电视剧还是很有必要的。”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