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市供销社官微助农增收
农民致谢山药赠敬老院
全省国企招聘高校
毕业生须信息公开
持居住证可办出入境证件郑州全面落地
长兴路升级改造
首届三月三上巳文化节启幕
郑州4名小摊贩“变形记”
寻找“最美母亲”
即日开始报名
我市一人一集体
候选河南最美护士
本周多云为主
气温逐渐回升
郑州统筹城乡发展破解“城市病”“农村病”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州统筹城乡发展破解“城市病”“农村病”
创新权益保障
农民就地城镇化

(上接一版)按照规划,郑州加快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主城区以基础设施建设和大棚户区改造为重点,提升城市功能,工矿企业、批发市场外迁,功能外疏。县域则依托产业集聚区和新型社区,承接产业转移和农民居住创业就业。

城乡一体的“畅通工程”是城镇体系的有力支撑。3年间,郑州新建或改扩建“两环31放射”路网、10条快速通道、7条国省道及近1500公里县域道路,把主城区与周边组团和乡村连接起来,形成1小时通达各县城,90分钟通达乡镇的交通圈。登封市企业家赵先生说:“离郑州机场70多公里,以前要走近2小时,现在快速路加高速路只需50分钟。”

主城区内380多个城中村改造,177家批发市场、几十家企业外迁,节约出土地近20万亩,为256所中小学、306处卫生机构、231处文化场所、421处环卫设施和266条断头路打通腾出了建设用地,主城区绿化率、供水及污水处理能力全面提升,尤其作为城市发展两大新引擎的郑东新区和航空港城快速崛起。

功能向县下延伸

生产要素向下流动

郑州依托分布在各县市的产业集聚区,进行产业梯次布局。主城区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县域发展先进制造业及劳动密集型产业。据此,郑州市一批工矿企业和批发市场外迁,为主城区“消肿”的同时,有力拉动县域产业和人口聚集。

如荥阳市产业集聚区承接原本在郑州市区的上市公司“白鸽”和磨料磨具研究所等企业和机构,打造超硬新材料产业基地;新密市服装产业集聚区吸纳了一批服装企业,使以“轻纺城”著称的郑州纺织业脱胎换骨,转型升级;新郑市则引资建起华南城商业物流综合体,承接市区几十家批发市场外迁。

各县市围绕主导产业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快速崛起。如今,郑州6县市综合实力囊括了河南省前几名。产业带动就业,全市七成以上农村劳动力转产至二三产业,基本实现就业不离家,就地城镇化。近5年郑州新增114万城镇户籍人口大半是在县级市和新市镇落户,6个县级城市人口都超过30万,大中小城市协同性增强。

中国社科院《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显示,郑州在全国294个城市中的排序,由2011年的54位前移至2014年的19位,并跃居省会城市第5位。

创新权益保障

农民就地城镇化

在中牟县最偏远的刁家乡付李庄社区,村民任伟民说:“以前老村庄脏乱差,有新房,无新村,姑娘外嫁,小伙子找对象难,现在搬进了新型社区,生活跟城市一样,邻近的姑娘找上门来相亲。”

记者看到,新型社区一般5000至10000人口规模,房型各不同,但公共设施一律“城市标配”。水电、天然气、有线电视、幼儿园和小学、卫生室、科技文化中心、银行和超市等一应俱全,垃圾和污水集中处理。目前,郑州1994个行政村参与社区建设,已有100万群众入住。

农民变市民的核心是权益保障。郑州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集体所有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等“老三权”变现途径,使“权益随人流动”。在确权登记的基础上,耕地有偿流转,以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置换新型社区的商品房,集体收益实行股份合作制的村庄和农民越来越多。郑州农村土地流转率达24.4%。

郑州还探索推进户籍市民化、管理社区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一体化等制度创新,使乐意在城市落户的农民顺利市民化。近5年,郑州城镇化率由63.6%提高到69.9%。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