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距丙申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还有4天
75名优秀导游讲解员
内外兼修靓丽迎嘉宾
郑州4名小摊贩“变形记”
郑州统筹城乡发展破解“城市病”“农村病”
动力转换带动“智慧之城”
沪蓉高速多车相撞
3人遇难31人受伤
1.7万罐冒牌乳粉案
相关省市彻查流向
把改革“红包”实实在在发到企业手中
进一步深化文化市场
综合执法改革意见出台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州大力发掘经济新增长点——
动力转换带动“智慧之城”
创新发展 老树发新枝
之105

经济日报记者 夏先清 郑州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石大东 聂春洁

编者按

昨日,《经济日报》头版头题“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栏目,以《郑州大力发掘经济新增长点——动力转换带动“智慧之城”》为题,从“动力转换 旧路辟蹊径”“”“厚植优势 金巢引凤来”三个方面,报道了郑州在经济新常态下,以重点项目为踏板,定位“大枢纽、大物流、大产业”,动力转换、经济转型之路走得踏实稳健。本报今日全文转载并配发评论《“转”出一片新天地》。

在位于河南郑州中牟县的厂房里,河南欧帕工业机器人有限公司工人李德伟正低头检查着一个个细小的零件,确保机械安装效率更高。“现在我们产品销售正是旺季,供不应求。”公司总经理助理闫小保介绍说,作为河南首家工业机器人公司,欧帕是国内窑厂制砖机领域龙头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超过六成。

区域经济增长,首先体现在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继而通过经济要素向外扩散传导,带动区域发展。经济新常态下,郑州市以重点项目为踏板,定位“大枢纽、大物流、大产业”,动力转换、经济转型之路走得踏实稳健。

动力转换 旧路辟蹊径

去年11月18日,郑州经开区在河南省“互联网+”开放合作大会上斩获大单:中国先锋金融集团有限公司与河南省进口物资公共保税物流中心有限公司将在经开区共同打造国家郑州跨境E贸易互联网金融平台,单项投资达到10亿元。

在项目带动下,作为郑州老装备制造基地的经开区,商贸物流业风生水起。

“郑州试点项目创新性强,是全国复制推广最成熟的模式。”专家组如此评价郑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E贸易)试点项目。如今,郑州的业务单量是全国其余6家试点城市的总和,纳税额、参与企业数量等综合指标跃居首位。

作为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郑州工业基础坚实,“纺织城”的辉煌记忆在老郑州人的心中挥之不去。但这显然不能应对新经济形势。原来以房地产业为支柱的郑东新区,另辟蹊径,从单核支撑到多核带动,在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建设方面日臻完善。

去年11月19日,中原证券新营业大楼建设项目在郑东新区龙湖正式奠基。

在中原证券董事长菅明军看来,作为河南省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龙湖被视为未来的中原地标,极具升值潜力。不仅是新营业大楼,其旗下的中原农保、中原资产管理公司等也相继落户郑东新区并运营。

截至去年底,郑东新区累计入驻金融机构257家,完成金融业增加值99.5亿元,实现金融业GDP占比过半的目标,改变了起步之初“房地产挑大梁”的格局。

创新发展 老树发新枝

去年10月15日,比利时世界客车博览会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郑州宇通的纯电动客车被法国最大的客运公司看中,宇通成为这家公司未来10年新能源客车的主要供应商之一,这意味着我国新能源客车将成规模进入国际市场。

(下转二版)

“转”出一片新天地

郑旗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表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必须遵循这样的大逻辑、顺应这样的大趋势。

对地方发展而言,经济新常态的本质,说到底还是增长动力的转换、经济结构的转型。把握这一本质,结合郑州实际,过去几年,我市以重点项目为踏板,定位“大枢纽、大物流、大产业”,动力转换、经济转型之路走得踏实稳健:在经济新常态下,“转”出一片新天地。

数据最有说服力:“十二五”时期,我市保持了年均11.2%的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全省3.4个和1.6个百分点,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全省保持了升级晋位态势。2015年一般公共预算占全省比重由28%提高到31.5%,对全省增量的贡献率达到40.3%,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中由第7位前移至第6位。

新常态下郑州经济调速不减势,提质又增效,利好多多。动力转换、旧路辟蹊径,创新发展、老树发新枝,厚植优势、金巢引凤来——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与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借助转之势、转之力,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混合动力”“多翼驱动”得以形成,郑州发展必定后劲十足;“以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建设为载体,加快发展智慧产业、智慧城市,培育区域竞争新优势”,承接转之基、转之路,郑州发展,前景可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