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区街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文联社区的“时间银行”
巡防队员参加急救培训
丰富有趣的公益交友活动
热心业主甘当“小区管家”
三项措施营造和谐税收环境
创新360体系点燃楼宇经济新引擎
将健康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开展机关作风建设“五比五看”活动
“羊肉哥”与“王宽家”的爱心故事
建设智能充电设施方便社区居民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服务今天享受明天 小存折蕴藏大爱心
文联社区的“时间银行”

本报记者 党贺喜 通讯员 姚淼

时光如梭,一去不复返。

可经八路街道文联社区独创的“时间银行”,却能把它留住。

这可是个稀罕事儿!

记者找到这个“时间银行”的发起人兼“行长”、文联社区党支部书记司巧慧,探根寻底。记者看到,发给储户的“存折”统一为朱红色,内页有志愿者姓名、出生年月、卡号、签发日期、单位、负责人、社区联系电话、储户服务时间、服务内容和时间存入、支出项目。

“它不存钱,不存物,只记录储户对左邻右舍的帮扶时间。当储户年老或急需帮助时,即可获得其他储户的爱心援助。”司巧慧几句话道出“关键词”。

小存折蕴藏大爱心。2015年3月正式启动以来,已有45位志愿者成为时间银行的储户,存储时间最长的已近200个小时。

68岁的张老太既是助人者也是受助者。当初,她加入服务行业,也有点“半信半疑”:“书记,我们需要帮助的话,时间银行能不能兑现承诺啊?”司巧慧笑着回答说:“你放心,到时就晓得了。”

“时间银行”上记录了张老太的服务时间。 2015年8月,张老太突然无故大出血,当时儿女都在外打工。司巧慧得知消息后,立即委派女储户王金梅上门为其服务:煎药、买菜、煮饭、做家务……直到张老太病愈,王金梅足足照顾了她10天,提供了长达80小时的服务。

等到刚能下床,张老太就拄着拐杖迫不及待到社区办公室向“行长”司巧慧表达谢意。“这‘时间银行’储蓄还真管用,用30分钟付出换来80小时回报,我享受到了增值服务。”

“时间其实永远无法提取,但是,每每看到储蓄卡和台账上的一笔笔记录,就让我看到了爱心的无价。实际上,我们在‘时间银行’里存入的是不断增值的一笔精神财富。” 司巧慧小结说。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