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发展电商新产业
培育经济新动力
入选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郑州高新区意味着什么?
企业捐资百万
支持书法小学
一季度郑州工业
增加值预计增8%
市人大常委会昨召开
第三十一次主任会议
全市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在校生近28万人
加强合作加大投入力度
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州高新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发展报告”之 责任担当篇——
入选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郑州高新区意味着什么?

本报记者 裴其娟 通讯员 周 伟 赵翔宇

国务院关于同意郑洛新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

科技部、河南省人民政府:

你们《关于支持郑洛新国家级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请示》(国科发高〔2015〕405号)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同意郑州、洛阳、新乡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统称郑洛新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区域范围为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的开发区审核公告确定的四至范围。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郑洛新地区的区位和交通枢纽优势,积极开展创新政策先行先试,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着力培育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面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原创新创业中心,努力把郑洛新国家高新区建设成为开放创新先导区、技术转移集聚区、转型升级引领区、创新创业生态区。

二、同意郑洛新国家高新区享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相关政策,同时结合自身特点,积极开展科技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在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股权激励、科技金融结合、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人才培养与引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评价等方面进行探索示范。

三、同意将郑洛新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工作纳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部际协调小组统筹指导,落实相关政策措施,研究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国务院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在重大项目安排、政策先行先试、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

四、河南省人民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同推进机制,搭建创新合作的联动平台,认真组织编制实施方案,细化任务分工,集成推进郑洛新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各项工作。

依托国家高新区建设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最高层次载体。纳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郑州高新区意味着什么?将肩负起怎样的担当和责任?

据高新区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示范区的入选,意味着高新区拥有了“先行先试”的权利。除了将享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相关政策,更重要的是,可以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在自主创新体制机制、企业扶持、用人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等多方面“个性化”制定各项“先行先试”的政策。这将使郑州高新区创新能力增强,辐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加快郑州高新区跻身全国第一方阵,从而带动全市、全省北斗导航、电子商务、动漫创意、智能仪器仪表等电子信息产业自主创新步伐。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工作,将其作为郑州改革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撬动点和重大平台,重点在科技合作、科技成果转化、高端人才引进等方面先行先试,加快“双创”支撑平台建设。2016年全市计划新增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型孵化器10家以上;确保政府主导的20个创新创业综合体建成投用120万平方米、新入驻企业1500家以上。引进培育高端人才和紧缺型高层次人才200名、领军型科技创新创业团队20个。

新机遇下如何精准对接,以怎样的责任担当聚力前行,促使高新区创新活力迸发?

“高新区所应担当的使命就是打造国际商都建设创新驱动战略的主引擎,建设北斗云谷和千亿科技城,这既是战略部署,也是使命担当。”郑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赵书贤说。

2016年是高新区“科技城双创攻坚年”,高新区将以市委、市政府抢抓建设国际商都实施开放创新双驱动战略为契机,坚持“围绕创新谋划发展、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理念,以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统揽,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方面下功夫,打破体制性障碍,建立全方位激励创新和创业的灵活体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着力强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的制度创新优势、“双创”资源集聚优势、上市企业集聚和金融服务优势,以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北斗云谷·千亿科技城建设,全年计划实现GDP242亿元,增长10%,为实现建成六星级产业集聚区、跻身全国高新区第一方阵的目标夯实基础。

下一步,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高新区将突出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着力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持续优化提升创新创业环境,持续完善促进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体制机制,全力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力求在科技孵化体系建设、科教资源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在全市全省乃至整个中部地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全力打造国家重要的区域创新中心和创新驱动型经济发展高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