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廿年磨一剑
陷入老套 动作精彩
《世界尽头的梦幻岛屿:马达加斯加》
《大美郑州诗词选》摘选
渔舟唱晚 (国画) 李茂芳
笔触灵动书郑州
花鸟 沙佐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廿年磨一剑

陈鲁民

贾岛《剑客》诗曰:“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文人骚客,常把旷日持久的著文写诗称为“十年磨一剑”。翻看秦福军的新作《敬礼,测绘老兵》,从写于1996年的第一篇到书成的2016年,正好是20年,说是“廿年磨一剑”,一点也不夸张。

用二十年光阴磨出了一本书,福军走的是精品路线,文不求多,唯求精彩,语不求奇,只求笃实,宁缺毋滥,我手写我心。他的文章,我大部分都拜读过,此次结集出版,又系统通读一遍,更感到含英咀华,受益匪浅。福军是个多面手,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散文写得飘逸潇洒,诗词写得激情洋溢,报告文学写得厚重大气,新闻消息写得清新明快,史海钩沉写得扎实沉稳,言论论文写得精到细腻,这几种文体在集子里都有收录,相映生辉,各放异彩,反映出作者的不凡功底和丰厚学养。

所谓“廿年磨一剑”,首先磨的是经历。福军是中年成功的实力派作家,其写作成就靠作品的日积月累,勤奋耕耘,也靠经历的磨砺和增长,丰富的人生经历,是他写好文章的重要依据。四十四年的工作经历,他历任文书、通讯员、技术员、标图室负责人、外业中队指导员、测绘院院长、院党委书记等,这对别人而言,不过是人生履痕,而对老秦来说,就成了他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之源。于是,我们就看到他笔下那些优美隽永的游记,如《江油纪行》《兰考纪念》《关山吟》等,绘声绘色,读来使人如临其境;那些科学严谨的历史钩沉,如《登封观星台》《周公营洛图》《沈括与古代测绘》等,资料翔实,观点新颖;还有那些来自生活沃土厚赠的报告文学,如《“野人”的丰碑》《人生有梦不觉累》等,浓墨重彩,深情厚谊,都是其丰富人生经历的副产品。

其次,磨的是思想。 古往今来,任何好的文章,都必然或隐或显含有思想的内核,一定是人们精心思考的产物。而思想的成熟,也需要一个积淀、打磨、提升、省悟的过程。福军的文章,也是越到后来写得越有思想性,越有嚼头,越能引人思考。如果按时间顺序来细看他这二十年发表的诗文,其思想性的日趋成熟也是显而易见的。看他早年前写的文章《旅途轶事》《奇事》等,思想的火花只是偶有闪现,如同吉光片羽。而他这些年的作品,则愈加显得深刻、理性,充满逻辑的力量。其中《汤庄,那魂牵梦萦的地方》《大山的呼唤》《感悟新县》《笔耕不辍勤登攀》等篇什,则尤为精彩,读其文,品其意,如同参加一次思想的会餐。

最后,磨的是文笔。季羡林说:好文章都是磨出来的。福军的“磨”,就是反复修改,苦心孤诣。他的经验是,文章写好后,放上几天,再拿出来改,改完再放几天,再拿出来改。就因为这样的耐心打磨功夫,其文字不仅准确精到,而且文采斐然。《兵缘》《岁月如风 把往事轻送》《青山万里看 临风一长咏》等篇什,都是这样“磨”出来的。

如果说对他的写作还有什么建议的话,那就是鲁迅的名言:“选题要严,挖掘要深。”这也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愿与作者共勉。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