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区街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爱心撑起一片天
建立“1+5”融合型管理模式
“文明使者”助力精细化
“朋友圈”实现“合家欢”
清理整治废品收购站
上街区铁腕整治环境“顽疾”
做创新版农民
“移动模式”周末
zxc6422
zxc6425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儒农”姚庆全:
做创新版农民

初见姚庆全,感觉他压根不像传统意义上的农民:白净高挑,西装革履,语出文雅,言必称“乡愁记忆”“打造五个黄岗庙”“供给侧改革”等等,活脱脱一个“高颜值”“儒农”。

但他确实是个农民。黄岗庙村的来历、村史以及村内乾隆年间的宝物石碑等等却烂熟于心。

姚庆全是典型的新一代农民。高中毕业后就一直在市里做生意、闯江湖,积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除开“高颜值”“高素质”,姚庆全身上闪现更多的还是他的“高品质”。2008年,看到家乡依然处于贫穷境况,姚庆全毅然弃商归农,挑起黄岗庙村党支部书记这副担子。

仿佛是上天有意考验这个村官似的,刚当选的那年,黄岗庙村出现了秋冬春连旱,庄稼大片枯死。于是,姚庆全上任第一炮就是自筹资金两万余元,为村民打了12眼机井。让父老乡亲有饭吃,这使他在村民心中拿到了“通关证”,大伙看到了希望。

黄岗庙村地处金水区东北角,北依黄河,东邻中牟。区位优势不明显,基础条件差。村内有2000余亩连片的鱼塘,一直以来,黄岗庙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和水产养殖。村办饲料厂经营不善,村集体经济负债累累,群众意见大,上访更是家常便饭。

鱼还是要养的,但不能再用“老皇历”了。黄岗庙村的养鱼史从姚庆全手中掀开了新的一页——多次请水产专家为养殖户讲解养鱼知识,多方筹资20万元,对鱼塘的电网和排水设施改造升级;倡导成立渔业专业合作社,大力推广以本村为核心、辐射周边的渔业产业化养殖新模式,并注册了“黄岗鲤鱼”商标,创品牌效应……

2011年连任后,姚庆全的心又“大”了: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和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方面考虑,提出了建设“五个黄岗庙”(畅通黄岗庙、美丽黄岗庙、文化黄岗庙、红色黄岗庙、智慧黄岗庙)和两个项目建设(水产建设和社区建设)。小村庄有了大名气,姚庆全成为全村有史以来的全省劳模。

“我骨子里流淌着的是农民的血液,基因不变,但我要做创新版的新一代农民。”姚庆全直抒胸臆。

本报记者 党贺喜

通讯员 马文静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