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感动中国 大爱之城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州 总让人感动
有爱 最让人心动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州 总让人感动
有爱 最让人心动
王宽
任长霞
王百姓
李剑英
李隆
刘洋
胡佩兰
陇海大院爱心集体

郑州 总让人感动

有爱 最让人心动

本报记者 左丽慧

21日,央视12套记者走进郑州的王宽家,就候选“CCTV慈善之夜”十大年度慈善人物进行前期采访。

王宽,是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是十多年来郑州“诞生”的第9位“感动中国”人物,也是郑州报业集团连续三年成功挖掘的第三位“感动中国”人物。

自“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评选举办以来,任长霞、王百姓、李剑英、李隆、刘洋、胡佩兰、陇海大院、王宽等郑州人先后当选!胡佩兰、陇海大院、王宽更是连续三年登榜,也使郑州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连续三年“诞生”“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城市。

郑州,这座在早期中华文明版图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文化之城,在物质文明欣欣向荣的现代社会,精神文明也枝繁叶茂花开满枝。

“王宽家”卖唱育孤“感动中国”

2月14日晚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的2015“感动中国”颁奖盛典上,由郑州报业集团率先报道并持续关注的豫剧名家王宽,因“为救孤,古稀高龄去卖唱;为救孤,含辛茹苦十六年”入选年度人物。

1998年,年近退休的王宽、王淑荣夫妇在回乡探亲期间收养了第一个孤儿,此后3年,他们陆续从老家收养了6名孤儿,加上外孙,两位老人用有限的退休金养育7名孩子。

因生活压力大,身为国家一级演员的王宽鼓足勇气,走进省会街头茶楼“卖唱”,以补贴家用。

只要没有去外地,没有其他演出,王宽风雨无阻、日复一日地去茶楼唱戏。每天从晚上8点半到第二天凌晨5点,六七个茶楼来回跑。16年栉风沐雨,除一名孩子因病离世外,其他5个孤儿都已长大成人,有了稳定的工作,成为各行各业的有用之才。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们也都成为乐善好施的“爱心使者”——“王宽家”曾多次全家出动,吹拉弹唱,在公园和街头广场义演,为素不相识的白血病患者募捐……

对于王宽一家的报道,郑州报业集团旗下的《郑州晚报》于2001年便开始着手。15年来,对他们的关注从未间断,去年9月30日,郑州报业集团负责人亲自撰写长篇通讯《有一种爱叫王宽家》和评论《大爱之家 大爱之城》,旗下媒体重磅刊发,中央媒体、全国数十家主流晚报、知名网站,纷纷转载跟进。一时间,王宽家的大爱故事传遍神州大地。

“三连冠”大爱之城当之无愧

大爱仁医胡佩兰、爱心集体陇海大院、“卖唱育孤”的王宽……连续3年,郑州报业集团挖掘、持续报道的爱心人物和集团先后登上“感动中国”的舞台,站到了精神中国荣誉之巅,这种“郑州现象”的出现,绝不是偶然。

在郑州大学教授、博导辛世俊看来,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独特的“郑州现象”,与郑州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有着密切关系。他认为,河南、郑州地处华夏文明重要发源地,郑州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黄帝故里、商代都城、嵩山文明、禅宗祖庭等,都是这座城市重要的文明资源,以爱国、厚民、崇德、守信、尚和、从善为主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这里孕育、传承与弘扬,成为滋养郑州人民强大的精神力量,也是郑州成为大爱之城的历史文化基础。

“大爱精神既继承了中原文化的至善与至美,又是新的历史形势下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蕴涵着丰富的时代精神。”2月18日,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郑州报业集团、市社科联等联合举办的“大爱之城·郑州现象”理论研讨会上,郑州师范学院科研处长、教授王永恒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在郑州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弘扬。正是厚重的中原文化,为‘感动中国’人物的成长提供了肥沃土壤。”

黄河科技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赵会利认为,郑州成为“大爱之城”并非偶然。郑州街头文化墙上随处可见《三字经》《弟子规》的内容或漫画,这一点一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已深深“化”进了郑州儿女的骨血里。

“说到郑州,扑面而来的是:好人比比皆是,好事蔚然成风,感动激励社会,大爱充满人间。郑州优秀儿女在以实际行动传递着强大的‘郑’能量,树立着‘大爱重义有担当’的‘郑’形象。”中州大学副教授张豪说,“感动中国”在全国范围内每年只评选十个名额比例下,郑州连续三年当选,实现“三连举三连上”,“大爱之城”当之无愧!

情满绿城“郑州现象”引关注

近年来,从“送水哥”的默默奉献,到“气球奶奶”的自强不息;从“西瓜哥”的忠心守护,到“一碗面温暖一座城”的爱如潮涌;从李灵的艰难坚守,到胡佩兰的素手仁心;从陇海大院的爱心传递,到王宽的“卖唱救孤”……郑州好人好事一再涌现——这不能不说,是大爱河南、大爱郑州,是这片爱心涌动的土地,缔造了这种“传奇”。

正如河南大学教授马进举所说:“巍巍高山,不会是孤峰陡立,拔地而起。必定是群峰簇拥,峰上起峰,这才会有凌天高度。胡佩兰、陇海大院、王宽这些道德典范必然是在社会道德风气熏染下产生的,善风良俗孕育着道德典范,道德典范也代表着民风民德。”一个城市能够集中出现这么多好人,是有更多好人作为基数的,“郑州现象”的出现不仅反映出一个城市的民风民德,市民群体向善慕善者众,同时也反映出这个城市的道德水准,以及城市管理者和全体市民在精神文明建设上的努力和取得的效果。

“郑州现象”的产生,也激励着更多郑州人向善向美。

在建中街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胡佩兰爱心诊室”,胡佩兰的学生唐利平在接诊。唐利平曾跟随胡佩兰从医30年。“第一次见面,老师就嘱咐我,要是只想着挣钱,就不用跟着她了;要真想着学医,治病救人,就留下来。”唐利平说,老师的这种大医精神始终激励着她不断前行。五彩社区党总支书记任伟延介绍,胡佩兰的儿子、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每个月最后一个周五上午,都会亲自或安排自己的学生在爱心诊室免费接诊,展现了新时代医生的道德风范。

市民代表、金水区杜岭街老党员徐建设表示,陇海大院、王宽就像一面生动的镜子,让自己懂得了什么是大爱,什么是无私奉献,同时也看到了差距。“我要从自身做起,从一件件小事做起,传递正能量,也希望大家能积极行动起来,共同为郑州这座‘大爱之城’的建设添砖加瓦。”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