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导 读
世界读书日 绿城书香浓
一季度郑州机场旅客
吞吐量同比增长10%
一“网”情深
打造“软”实力 提升“硬”指标
连续三年“感动中国”背后的城市温度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
全面提高新形势下宗教工作水平
全域规划 描绘郑州美好明天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连续三年“感动中国”背后的城市温度

郑 言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14年,14名(包括群体)河南人登榜,其中省会郑州占了9名。更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以来,郑州人更是连续三年“感动中国”:大爱仁医胡佩兰、爱心群体陇海大院、卖唱救孤王宽家,使得郑州成为全国城市中的“独一个”(详见《郑州日报》昨日6版),也让郑州人和关注郑州的外地人,真切感受到了郑州这座大爱之城的风度、气度和温度。

黄河之南,嵩山脚下,省会郑州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崇善、向善的优良传统浸润着城市的血脉,温暖向善之风薪火相传、绵延不断。胡佩兰、陇海大院、王宽连续三年“感动中国”,就是这种向善之情的古今延续,更是昂扬向上的现代郑州人至情至性的本色担当。

崇善向善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百折不挠的。城市发展的加速、竞争压力的加大、生活节奏的加快,都不能磨灭郑州人施行善举的本性。这种温暖向善的人性光辉,不仅闪耀在每一个特殊的、需要的节点和时刻,更多地闪耀在郑州人的日常工作、日常生活中,闪耀在默默无闻的坚守和付出中。这,就是文化的力量;这,就是精神的力量。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善行善举的发起和由点到面,政府的推动也必不可少。这些年,省会郑州勠力同心创建文明城市,多措并举助推慈善事业发展,吸引了更多人参与到慈善活动中来,进一步浓厚了崇善向善的社会氛围,使郑州这座快速发展的城市,多了份温情脉脉的感动,多了包容开放的亲切。今年颁布实施的《慈善法》,更是从国家层面为心向慈善、努力行善的爱心人士和慈善团体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让他们的善行善举能够照亮每一个真正需要关怀的人。

择善而交,择善行而从。在“择”的过程中,媒体舆论的影响是巨大的。“高举旗帜、引领导向,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形势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的寄语。媒体在宣传正能量方面的担当,与慈善的结缘也就是题中之意。和王宽夫妇一样,许多爱心人士的事迹之前并不为多数人所熟知,正是通过媒体的挖掘与持续宣传,更多更大范围的人才认识了他们、熟悉了他们、支持了他们;而很多需要帮助的人,也是通过媒体的宣传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得到了及时的帮助和救助,这正是媒体助力慈善的特殊的使命担当。

行善非一日之功。随着越来越多的郑州人参与到慈善活动中,参与身边的正能量传递中,可以看到,中原腹地温暖向善的优良传统将继续闪耀在城市之中,善行善举将更加有序开展,感动郑州、感动中原、感动中国的故事,将更多地在这片土地上涌现!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