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上一版3  4下一版
打造“软”实力 提升“硬”指标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打造“软”实力 提升“硬”指标
久久为功日日新
志愿者在预防艾滋病宣传条幅上签名
文明创建演出活动丰富多彩
小学生倡导使用手帕节约纸张
大学生捐献“生命种子”
青年志愿者帮老人买菜
志愿者保洁公共设施
文明出行从我做起
市民自觉排队搭乘公交车蔚然成风

(上接一版)

以“软”促“硬”塑精神

思想凝聚发展共识,精神汇聚前进力量。

唱响主旋律、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树立新风尚……在实现中国梦,建设郑州国际化大都市的进程中,我市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和弘扬“城市精神”作为重要任务,打造城市“软”实力,提升城市“硬”指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落细、落小、落实。开展了具有郑州特色的文明服务、文明执法、文明经营、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等6个专项活动,在全市营造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文明人的浓厚氛围。打造了碧沙岗公园、人民公园、紫荆山公园、经纬广场、绿文广场、建设路、京广路等“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主题公园、广场、街道。持续办好用好“道德讲堂”,持续传播好人事迹,放大好人效应,把身边好人品牌叫响,涌现出了黄久生、沈占东、李隆、任庆河、“陇海大院”等一批全国道德模范和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

“大爱之城·志愿郑州”开花结果,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靓丽风景和响亮品牌。截至2015年年底,全市注册志愿者已达71万余人。继2013年“陇海大院”、2014年胡佩兰先后荣获“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后,2015年党员志愿者王宽成功当选“感动中国”人物,可喜的三连冠成就了全国绝无仅有的演绎“大爱之城”的“郑州现象”。

诚信制度化建设扎实推进。建立了“郑州市社会信用信息综合管理平台”,有40家成员单位向郑州市信用数据库提供134个分类的1182项指标信息。

全力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民主公正的法治环境、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等,加快建设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和谐的郑州都市区。

城市因创建而文明,生活因文明而美好。

如今,精神文明建设在浸润着郑州生活的每个角落。公交车上,给老年人和抱小孩子妇女让座的多了;公园广场,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的少了;柜台前面,有序排队的多了;餐厅影院,吆五喝六大声喧哗的少了;十字路口,看灯行止的多了;发生纠纷时,打架斗殴的少了。

精神文明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久久为功,持之以恒。

针对精神文明建设中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我市不断创新载体。3月22日,启动了全市公共文明素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将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文明河南 郑州先行”为引领,以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工作为龙头,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引导广大市民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和城乡文明程度。通过三年努力,基本消除公共场合不文明现象,实现市民的文明礼仪素养、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身心健康素养、民主法治素养显著提高,社会风尚、城市品位全面提升。为郑州国际商都建设提供更加文明和谐的人文、社会环境和坚实有力的道德支撑。

“学礼仪、行礼仪”学习教育、文明服务、“文明执法”主题实践、文明经营、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交通……随着一项项接地气、顺民意的活动在全市如火如荼开展,越来越多的群众在参与中形成互动、共鸣,一幅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画卷正在徐徐铺展,一股国际商都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正在汇聚。

相关链接

我市早在2000年就提出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工作目标,2002年、2005年、2008年连续三次荣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2011年12月20日,我市获得第三批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在2010年、2012年、2013年中央文明办组织的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中,分别位列省会(副省级)城市第8名、第7名、第10名。

2014年是第四批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之年,我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深入开展“三城联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长担任主任、分管市领导担任副主任、市直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完善了文明委会议制度、责任制度等项工作制度。

推进文明河南建设,营造“做文明人、办文明事”的浓厚氛围。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目标,组织开展“践行价值观、文明我先行”主题系列活动,组织开展“图说我们的价值观”“文明河南建设”公益广告进单位、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充分利用文化墙、宣传栏、LED大屏幕、宣传板报、门户网站、单位内部QQ群微信群等载体,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河南建设的宣传力度。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