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郑州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教育时讯
快乐成长在校外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快乐成长在校外
郑州七中的学生正在学习包灌汤包

本报记者 李 杨

你见过3D打印机打印出来的“埃菲尔铁塔”吗?你会制作多肉拼盘吗?你体验过风暴来袭吗?你能用十厘米长的木片建多高的建筑物……这些看似有趣的体验,其实都是我市中小学生开展的校外实践课程。在近日举行的郑州市首届校外教育课程博览会上,学生们被更多更精彩的校外课程深深吸引。

近年来,我市校外教育课程建设成果显著,越来越多的学生来到综合实践基地和各行业场馆进行校外实践活动。究竟是什么样的课程这么受学生们喜爱?这些课程给他们带来了哪些改变?

多样课程任你选

学陶艺、预测天气、开无人机……现在郑州中小学课程这么好玩,你知道吗?

据介绍,目前我市正在实施的校外课程分为综合基地课程、命名场馆课程和局委联合课程三大类。学生不仅可以到综合基地进行生存体验,可以走进科技馆、气象馆、植物园等社会场馆体验丰富而专业的课程,还可以由学校和市科技局、文物局、环保局、质监局、消防支队、交警支队等部门主动对接,开展课程或走进他们的命名基地进行专业体验。

“校外教育和校内教育同等重要。目前,局属学校非毕业年级的学生,每学年必须到校外教育基地上一次课,为期3天;区属学校也在各区教体局安排下参加校外实践。”郑州市勤工俭学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辛海超介绍说,目前我市校外实践基地的活动项目共四类一百余项课程,包括生存体验类、素质拓展类、科学实践类、专题教育类。同时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特点的学生分段设置课程,并将这些课程分为必修、选修,由学生根据兴趣挑选课程。“我们会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去设置课程,比如为了培养孩子们不轻言放弃、勇于拼搏的精神,我们开设了高空拓展训练、攀岩等项目;为了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开设的有生命救护、安全逃生类的课程。”辛海超说。

“校外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及终身发展作用巨大。”郑州市勤工俭学管理办公室主任孟天义表示,除了我市的两个综合实践基地共开设课程119项,每年接待学生62000人,市教育局还命名了37家社会场馆,每年有20多万人次中小学生参与活动。市教育局将学生校外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必修课列入了课程实施,市直中学部分年级统一排课,普通高中、初中、小学生校外实践活动时间每学年分别不少于30天、20天和10天。“我们还建议各县区、各学校根据学生需求和学校特点,可以走进场馆亲自体验,也可以邀请这些场馆走进学校开展活动,若条件许可,还可以和河南博物院联合,建立小型考古博物馆和历史教室,或者和郑州气象科普馆联合,建立校园气象站等。”孟天义说。

校外实践收获多

“这三天是艰苦的,我们迎着寒风、雨雪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任务;这三天是温暖的,朋友间的友谊在这时体现了出来;这三天又是充实的,在别具深意的课程实践中锻炼了自己,收获了感情和思考。”

“三天的时间里,我体会到了农村生活的艰辛,让我懂得要珍惜我现在的生活学习环境,我也领会到了在团队里面要团结协作、敢于担当。短短三天,我学到的比在学校更多。”

……

为期三天的新郑始祖山实践之旅,不仅让郑州四中的学生们提高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也让他们发现了真正的、全新的自己,孩子们纷纷写下了自己的青春感悟。

“当代中学生,不仅要会在学校的课堂里学习,更需要在社会的课堂里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创造。”郑州四中德育处主任黄龙表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当教育从课堂拓展到校外,学生们对生活和社会的理解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而这些变化,家长们也有深切的体会。“孩子每次参加实践活动回来,都非常开心,我也能感受到孩子的进步和成长。非常感谢老师全程的‘实时转播’,让我看到了孩子的勇气和收获。孩子懂事了,有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这点滴的进步都让我们家长为之骄傲和自豪。”郑州四中的一位学生家长感慨地说。

而在郑州七中“日知社”的学生们看来,4月23日的“开封文化实践探究”之旅也给他们带来了别样的感触和收获:第一次学做小泥人,第一次尝试包灌汤包,第一次从清明上河园看北宋社会风貌,第一次感受木板年画的神奇和美妙……

据郑州七中团委书记王珊介绍,该校的“日知社”成立于2010年,取名于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日知录》,契合了社团把课堂所学与实地探究相结合的理念,是一个带领社员通过课内外多种形式,探究河南郑州、开封、安阳、信阳、洛阳等古城地域文化的人文社团。此次的开封之行已经为该社团“印象中原,老家河南”的实践课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此课程不同于单一的文化技能传授,而是对中原文化底蕴的挖掘和鉴赏。旨在挖掘河南文化的内涵及外延,将其拓展为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让优秀的中原文化得以传承、弘扬和创新。活动中,学生更容易提高对问题的认知能力,加强交流与表达能力,形成团队合作精神。”王珊告诉记者,大家在赴开封实践探究之前就已经做足了准备,不仅由政治、历史、地理老师以开封为中心从各角度初步讲解开封的文化特征,社团成员还分小组进行探究,确定主题、查找资料,形成初步的研究成果。通过亲身体验,学生们对开封的宋都文化都有了更加深刻系统的认识。

未来空间更广阔

4月18日,是一个值得激动的日子,郑州市盲聋哑学校的20多名盲生和聋哑孩子一起踏入郑州市中小学生校外教育基地新郑园区,参加为期两天的实践活动,他们难掩兴奋的心情,同时也对实践活动充满了期待。该校团委书记夏林告诉记者,盲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视力障碍,经常生活在一个封闭狭小的空间,外出活动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其实,他们比正常孩子更需要这种实践机会,能够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在实现自我超越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朋友、师生间的信任。

这次活动过后,一位盲生写下了这样的感受:“以前在家,我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未觉得自己可以做这么多。我不仅坚持了近10公里的野外拉练,更懂得了去感恩身边的老师、同学、父母以及社会上帮助我们的人。我相信这次活动对我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将会有很大的帮助。虽然我们的眼睛看不见,但我们也是很有能力的,希望我们不再被别人拒绝。”

夏林告诉记者,带领这些孩子们参加校外实践远比想象中的要困难,不仅需要考虑到行动不便、沟通不畅等问题,还需要有更多的老师悉心照顾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平均一个老师只能带两个学生。“即便这样,学校还是会积极创造各种机会带孩子们到科技馆、动物园、绿博园、地质博物院等场馆进行参观体验,也希望社会上能有更多的人关注这些特殊的孩子,为他们提供信息和平台,为他们能够像常人一样接触社会创造更多的机会。”夏林说。

采访中,不少学校的相关负责人都表示,目前成规模的基地还较少,而且每学年一次为期三天的校外实践活动有些短,希望以后能够增加校外实践课程的时间和次数,并逐渐将资源覆盖面扩大至局属中学。

在师生对校外教育发展充满期待的同时,近日召开的郑州市校外教育工作会也传来了好消息。市教育局党委委员王巨涛提出了理顺校外教育管理机制、实施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学分制改革的设想和建立中小学校外教育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推进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建设、加大对全市校外教育扶持力度等政策举措。

“尤其是郑州市中小学校外教育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今年投资45万元,目前已进入实施阶段。”孟天义介绍说,该平台将与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对接,通过郑州校外教育网、微信平台和手机软件等多种形式,实施对郑州市校外教育活动的全面管理;基地和场馆可以通过平台发布课程信息和活动通知,或者提供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岗位;学校和学生可以通过平台选择课程或岗位;平台可以实施对实践活动的记录、评价和互动,可以用在线答题的形式检验活动效果并实时反馈,通过才可以计入学分。届时,我市的校外教育将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市教育局推荐优秀校外教育场馆一览

黄河博物馆

黄河博物馆是以黄河为陈列主题的自然科技类博物馆,被誉为“黄河巨龙的缩影”,生动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流域的地理、地貌、气候等自然概况,灿烂的黄河文化遗迹历代水旱灾害、河患治理、水土保持、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开发与远景规划、人水生态和谐等内容。

河南博物院

如今的河南博物院着力构建多层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形成了“历史教师”“华夏古乐”“志愿服务”“在校教育”“讲解服务”“国学讲坛”六大面向公众尤其是中小学生群体的服务品牌,为社会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教育服务体验。

河南省地质博物馆

河南省地质博物馆设有地球厅、恐龙厅、生物演化厅、古象厅、矿产资源厅、地质环境厅等7个展厅,还有4D动感影院和地震海啸感受剧场,馆外有矿石林、科普广场、恐龙雕塑等。目前,馆藏各类矿物岩石、古生物标本50000余件,展出2193件。

河南省文学院

河南省文学院是我省的文学殿堂和省会的文化景观。河南省文学院进行了庭院园林建设并完成了以河南历代文学人物为主体内容的大型青铜浮雕、以中原神话为内容的大型铜版腐蚀壁画以及河南文学史展览,以丰富、生动的图文资料、实物,勾勒出了3000年河南文学史的发展脉络。

郑州二七纪念馆

郑州二七纪念馆是以纪念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为主题的革命纪念馆,由郑州二七罢工纪念塔、二七纪念堂、郑州铁路职工学校旧址三处二七遗迹和一处原日本驻郑州领事馆旧址,四处近现代革命史迹组成,是一座近现代纪念馆。

郑州科学技术馆

郑州科学技术馆是对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科学教育的重要基地,通过常设展览、临时展览、科技大篷车、科普报告会、趣味科学实验、科普表演剧、科技馆科学课设计大赛等科普活动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从而充分发挥科普教育基地作用。

郑州气象科普馆

郑州气象科普馆是依托郑州新一代天气雷达站建设的现代化气象科普体验活动场馆,分为六大区域、八大主题、四十多个项目、二百多件产品、一千多个知识元素,并建有河南省最大的180度超大环幕4D动感电影院、仿真地震体验厅、天气预报模拟体验厅,以及全省唯一的泥石流剧场、地球述说剧场等。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