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区街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专开火车头的乘务员
社区养老实施“志愿服务+”
托老站的幸福事儿
举办“两学一做”知识竞赛
522名科级干部培训充电
她用坚持诠释了爱
开启“互联网+”智慧社区建设
既是带头人 就要带头干
年过八旬的“大管家”
让文明行为渗透到每个角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她用坚持诠释了爱

本报记者 王思俊 通讯员 张瑞红

“要不是有她这样的好媳妇,他早就不在人世了!”在管城区南顺城街西南的一个院落,一位平凡普通的妻子演绎着一个不平凡的故事。

她叫张丽,今年39岁,1995年从河南项城市农村来到郑州,先后在纺织厂和商场超市上班,经亲戚朋友牵线搭桥,与马宝贤相爱相识。2002年,张丽与马宝贤喜结连理,组成幸福恩爱的小家庭。那时,马宝贤开出租车,张丽在纺织厂上班,小日子过得甜蜜幸福。2003年,女儿的出生让这个家庭又多了一份幸福的喜悦。

2011年岁尾,劳累一天的马宝贤回到家里,简单吃下几口饭,草草洗漱之后,匆匆上床歇息。没等到天亮,他口吐白沫,四肢抽搐,只能喃喃细语。 急急忙忙送到医院,经过长达8个小时的医治,马宝贤捡回了一条命,脑干梗塞,四肢瘫痪,确诊为闭锁综合征,虽然意识清楚,但因身体不能动,不能言语,四肢全瘫。为了全力救治丈夫,花光了积蓄,卖了出租车,张丽挺起腰杆挑起了照顾一家人生活的重担。

“再苦再累,只要每天能看到他,就觉得心里踏实!”每天都要为马宝贤至少擦洗两次身体,保证身体的舒适度。为给丈夫补充点营养,她轮换买来鱼、肉、蛋和营养品,进行粉碎,输入丈夫胃里;丈夫在床不能动弹,她让丈夫睡大床,自己在旁睡狭窄的小板床……

“只要丈夫在,就是一个完整的家!”天天守在家里围着病床转,每当看到马宝贤期盼的眼神,悲悯之情难以割舍。整整5年过去了,张丽不离不弃,悉心照料;婆婆每天走近病床前,细语轻声给儿子诉说;女儿放学回到家里,轻轻亲吻病床上的爸爸,他们用真情真爱点燃了马宝贤生命的火花,奇迹般稳定了病情。“刚到医院就被判了死刑,只等着死了。有这样好的儿媳妇细心照顾,是我儿子的福分!”婆婆看着躺在床上的儿子,眼里噙满泪花。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