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市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为交警
戴上花环
古庙会上新风劲
巩义启动乡村游
中牟组织重大项目建设观摩讲评会
新郑为现代农业发展“减负”
尖山三措施助力精准扶贫
动态称重检测系统亮相
“一站式”办税功能区便民
《溱洧文化丛书》出版发行
农家乐开到贫困村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古庙会上新风劲
庙会上出售的特色食品

本报记者 卢文军 通讯员 许霄 贝欢 文/图

5月4日是农历三月二十八,是中牟县城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村庄七大姑八大姨都会载着礼物来到县城走亲戚。在这个俗称“赶会”的日子里,能吃到好吃的,看到好玩儿的,通过这样的传统习俗,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得到深化。

关于中牟县庙会的起始时间,民间说法不一。从目前的史料看,中牟县有据可查的庙会应起于明朝洪武年间。

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即位后,命令各府、州、县依照其衙门规模建城隍庙一座,城隍神也一律行使建制称呼。并颁布仪注,规定各级官员到任,必须到城隍庙向城隍宣誓就职。据《中牟县志》记载,知县张永泰于明洪武三年(1371年)在县城西门内建丰收城隍庙一座。洪武八年(1375年),朱元璋又规定“各地祠神,令起大会,以报神功”。关于中牟县的祭神大会,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县志(《重修城隍庙碑铭》)作了如下的描述:“吾县城隍庙在县西门内,威爽灵显遐迩,钦仰旧俗相沿三月二十八日有社赛会之享,诸技比集,歌乐喧阗,邑民赴者肩摩踵接,香火之气浮于霄汉,第自建国初迄令,垂二百年……”由此,可以看出中牟县庙会有文字记载的起始时间应是明洪武八年(1375年)。

庙会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民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被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庙会就是这种生活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存在和演变都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据记载,早年间会期各地商贩云集,大戏杂耍热闹登场,艺人绝活各献所长。玩刀山上老杆、飞车走壁钻火圈,各画了地盘,鼓乐班武术队、狮子竹马跑旱船流动出沸腾的彩河,也有卖犁头叉耙膏药眼药、 卖针线木梳篦子偏方秘方,以及吹糖人吹琉璃、摇铃抽签算卦,各自占了沟坎场埠,阡陌之地亦成街衢。

如今这些传统技艺和传统买卖早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商贩搭的帐篷与圈起的围栏。年轻父母们在这一天都变得很有耐心,由着孩子玩个尽兴。年轻人大都围在一起谈天论地,不时地扬起手机合影留念,发布微信微博。

除了街头的小商小贩,记者在走访县城几家大型超市和餐饮饭店了解到,今年庙会瓜果蔬菜成为消费主体,城乡居民对一些包装精美的大物件热情不高,这一方面说明了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绿色的生活饮食,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拒绝铺张浪费、不做面子工程的正能量正逐渐深入人心。

庙会年年有,今年却不同。随着人们素质不断提高,今年中牟县城古庙会上,商贩们摆摊更有序了,道路更通畅了,街上的垃圾更少了,人们的文明程度也更高了。大家把嘈杂、无序的古庙会,转化成了更加文明、有序的人文交流。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