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国内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中国地震台网负责人
回应四大地震热点话题
统计显示九成以上事故
由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
新疆内蒙沙尘暴
西南江南强降雨
长江湖北段水位
全线高于1998年同期
公交车像漏水的船
积水倒灌进地铁站
国务院工作组要求全面调查泰宁
泥石流灾害成因及工棚选址问题
台北捷运连续杀人案
残忍凶犯被执行死刑
心脏外科手术必用药
缺货问题月底或解决
我国首个导航领域
国家重点实验室挂牌
大规模扶贫搬迁行动
今年将惠及200万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中国地震台网负责人
回应四大地震热点话题

中国地震台网负责人

回应四大地震热点话题

今年是河北邢台地震50周年,也是唐山大地震40周年。在我国第八个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主任潘怀文接受记者采访,回应四大地震热点话题。

一问:我国地震形势如何?

今年3月以来,全球7级以上地震频发,引发广泛关注。这种全球强震频发的态势对我国地震活动有什么影响?

潘怀文介绍,从近期看,我国大陆1到4月共发生5次5级以上地震,总体看地震活动水平不高。从全球强震活动看,今年3月以来全球7级地震多发,近一个半月发生5次7级以上地震,这种活动频率已超过了1900年以来全球每年发生18次7级以上地震的平均频率。

“但必须指出的是,全球强震连发对我国地震没有明确的预测意义。一个地区是否发生地震,主要取决于本地区是否具备发生地震的条件,周边环境只起到应力触发或扰动作用。我国大陆地区的地震主要还是受自身应力积累规律的影响。”他说。

据介绍,我国大陆地区地震活动特点一是地震多,我国大陆每年平均发生20次5级以上地震、3到4次6级以上地震、0.7次7级以上地震;二是强度大,2000年以来全球共发生20次8级以上地震,仅有3次位于大陆内部,均发生在我国大陆及边缘;三是分布广,我国大陆有30个省份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20个省份发生过7级以上地震,12个省份发生过8级以上地震;四是震源浅,我国大陆94%以上地震的震源深度小于40公里,对地表建筑物造成的破坏就比较强烈。

二问:我国地震预测预报水平究竟如何?

地震预测预报至今仍是世界上未解决的科学难题。我国的地震预测预报水平如何?

“近几十年来,我国有30多次不同程度短临预报成功的案例,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实际减灾效果。”潘怀文说,我国已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长、中、短、临渐进式的地震预测预报思路,发展了多学科综合方法,建立了年度、年中、月、周常规会商和紧急、加密、专题震情会商的工作机制。

他说,目前地震预测科学水平总体较低,但十年尺度的中长期预测对西部7级和东部6级左右地震把握相对较好;1到2年内的中期预报可以确定年度地震危险区,对6级左右地震总体预测效果相对较好,对5级以上地震的预测准确率约在30%;短期和临震预报更为困难,目前仅能对少量特殊类型的地震做出有一定实效的短临预报。

“地震预报还将长期处于探索和经验积累阶段,我们目前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对某些类型的地震,作出一定程度的短期和临震预报。这就是地震预报的现状。”潘怀文说。

潘怀文介绍,统计显示,在我国大陆的地震中,主震—余震型、孤立型共约占80%,也就是说80%的地震之后不会发生更大地震。

三问:我国防震减灾的重点区域有哪些?

潘怀文介绍,根据我国中强以上地震及活动地块的研究,我国大陆及邻区可以划分出青藏、西域、南华、滇缅、华北、东北亚等6个Ⅰ级活动地块和拉萨、祁连、滇西、天山、东北、燕山、南海等22个Ⅱ级活动地块。有历史记载以来,我国大陆所有8级以上地震和86%的7级以上地震都发生在这些地块的边界上。

“基于强震活动的构造块体划分,通过地震和震害预测的研究,考虑到地震致灾因素、人口密集程度等情况,我们确定了防震减灾的重点地区,如纵贯我国大陆的南北地震带、新疆地区的天山地震带、大陆东部的张渤地震带和郯—庐地震带等,要切实提高防震减灾的综合能力和实效。”他说。

“目前我国的地震监测、速报能力在国际上已处于先进水平。”潘怀文说,在地震监测能力方面,对国内地区整体监测能力下限达到3.0级,人口密集地区达到2.0级,首都圈等重点区域达到1.5级甚至1.0级以下。地震速报可以在震后1到2分钟内给出自动速报结果,10分钟内给出正式速报结果。

四问:我国地震预警工程有何进展?

地震预警和地震预报不同,是指在大地震发生以后,抢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之前,快速发布警报信息。

潘怀文表示,地震预警作用重大,日本的研究表明:如果预警时间为2秒,地震死亡人数能减少25%;预警时间为5秒,死亡人数能减少80%。但其局限在于震中附近地区是预警“盲区”。

他介绍,我国的地震预警起步较晚,但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发展建设。“十二五”期间我国建设了两个示范性地震预警台网,即首都圈地区预警台网和兰州地区预警台网。

据介绍,2015年我国在京津冀地区、福建沿海地区以及川滇地区启动了简易烈度计地震预警示范区建设,同时在广东开展了珠江三角洲地震预警示范区建设,以10至15公里平均台站间距建设密集型地震预警观测网络,针对社会公众、学校和特殊行业开展地震预警信息服务示范,力争能在震后5至10秒发送地震预警信息。

全国范围的地震预警工程目前已完成总体研究规划,以及预警台站的台址勘选工作。在项目完成建设后可实现公开向社会发布地震预警信息。 新华社北京5月10日电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