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提升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
郑州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方案公布
倾心守护生命最后防线
一场特殊的表彰仪式
国务院确定郑州航空港等首批双创示范基地
距中国国际摄影艺术节
暨第16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
开幕还有13天
河南今年中招
实施多项新政
4月郑州CPI
环比降0.4%
郑州文创产业
亮相深圳文博会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倾心守护生命最后防线
——记河南最美护士、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高杰

本报记者 汪 辉 王 治 文/图

在医院,重症监护室集中着全院的急危重症病人,是一个生与死的搏击战场。

在这里,医护人员争分夺秒地与死神博弈,竭力守护着危重患者生命的最后防线,她们的辛苦指数可用“爆表”来形容。

在护士节来临之际,记者走进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为读者展现一位重症医学科护士长高杰的苦乐人生。

监护室里的“长明灯”

“这里都是急危重症患者,进入人员必须做好防护措施,以免感染患者。”当我们敲开一扇厚重的大门,护士长高杰一边递出医用大褂、鞋套,一边歉意地说。

自2005年毕业,她就一直坚守在重症监护一线,被患者誉为重症监护室里的“长明灯”。

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走进监护室内,只见30张配备各种监测治疗设备的床位上,躺着插满管子的病人,医护人员来回地穿梭忙碌着。紧张的氛围,让人深感“生命与时间赛跑”的含义。

“有尿了!有尿了!”看到一位患者排尿,高杰抑制不住内心的欣喜。这是一位肾移植术后合并夹层患者,心外科紧急实施了“象鼻术”。她带领护理团队日夜守护,患者体重100千克,她们坚持每天为其翻身、擦浴、抠大便。

重症监护工作很辛苦,但在高杰看来,护士是一个充满责任感和荣誉感的职业。曾有一个患者突然心率消失,血压降低。她和同事一直不放弃,整整63分钟的接力按压,最终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在这里没有家属的陪伴,病人唯一的‘亲人’就是我们。”高杰说,有个5个月大的患儿,因为家贫,家人把孩子送来后就消失了,她们不仅全力救护孩子,还买来奶粉、玩具、衣服,为孩子洗澡、打扮,当起了临时妈妈。还有一位遭遇车祸的昏迷患者,在她们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在50天后找到了家人。

“既然选择了护理工作,就注定选择了牺牲和奉献。”11年来,高杰在重症医学科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用坚持与责任倾心守护患者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年轻的重症“领头雁”

27岁那年,年轻的高杰临危授命,勇挑重担,成为医院最年轻的护士长。

当时,科室护理团队很年轻,最大的40岁,最小的20岁,90后占了二分之一。

为了做好护理工作,她的婚期一拖再拖,要孩子也拖到近32岁。怀孕8个月时,为抢救患者险些早产。一次晚查房时,羊水突然破裂才不得不直接住进产房分娩。

如今,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她们科室全年救护危重症患者3000多例,较以前翻了三倍,救治成功率从95.7%提升至98.5%,护理事故零发生。

她说:“监护室里的医护人员游走在生死之间,说实话,对生命,我们比谁都要敬畏。但有些病情确实无法挽回,我们真的尽力了,这需要病人家属的理解。”  

勇于探索的守护者

“只有细心、耐心和责任心,照顾重症患者,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生命奇迹。”11年来,高杰始终用爱心和技术全力守护病人。

去年8月,在她们的精心护理下,该院免费救助的61名青海先心患儿全部康复,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2015年元旦后,一个本要转出的心脏瓣膜术后患者,被发现有心衰的迹象。她们监护团队顶着压力,与外科及麻醉沟通,决定首次采用床旁应用该院的新技术。经过66个小时的齐心协力,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由于危重患者戴着呼吸机,体位对预防肺炎非常重要。她带领团队集思广益搞研究,最终制作出准确性100%的床头角度仪。她发明的婴幼儿密闭式精密集尿装置获得了国家专利。

“亲爱的萍,我现在又来到了黄河边上,我是来为你祈福的,我是多么希望,你永远都能陪着我……”一位车祸女患者昏迷不醒,她和护理团队非常关注患者心理需求,每天坚持为她读家信,盼望她能奇迹般地醒来。

没有轻言放弃,只有对生命的承诺;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对生命的敬畏。4000多个日日夜夜的生命守护,高杰以责任和良心诠释着护理工作的平凡与价值。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