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市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微信群里的警民网事
“石头房”蝶变农家乐
贫困村奔上致富路
戏迷艺术团
坚持十多年
为市民义演
中牟一出租车司机被禁驾10年
实战技术送基层
荥阳王村镇
请来专家规划美丽乡村
新郑启动“衣暖人心”公益项目
打通城区断头路
破解交通“肠梗阻”
新郑将建120个
乡镇村文化服务中心
巩义发放150万元
“一喷三防”物资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微信群里的警民网事

本报记者 张 立 通讯员 郝备备 魏锦池 文/图

警民联系微信群里经常发布公安工作信息,防火、防盗、防诈骗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车管业务小常识。

“您好!马书记,我是郭红伟,你们村前些时发生的刮树皮那件事怎么样了?”

“没事啦,是几个调皮的孩子弄的。”

5月9日下午,记者在新密市公安局来集派出所采访时听到了这样一段微信对话。

新密来集派出所辖区共有21个行政村,按照“一村一警”活动部署,该所抽出7名民警和14名辅警,组建“一村一警”社区工作组。为了方便治安管理、更好地服务群众和与群众及时沟通,今年3月,由包村民警(辅警)当群主,以党员、村干部、治安积极分子为主,加上部分村民,每村都建了一个微信群。

群里经常发布公安工作信息,防火、防盗、防诈骗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及车管业务小常识……群众不出家门,只要打开微信,所需要的治安、防范和服务等警务职能“一网打尽”。有什么需要派出所解决或者帮助的事情,群众只要在微信上一说,包村民警或辅警当即给予讲解,免除群众来往跑路之苦。村里发生一些轻微违法或者是不文明行为,通过微信群大部分都能得到解决,群众连发表情符号点赞。

“刮树皮”的事情是这样的。4月30日,民警郭红伟分包的王堂社区有人把树皮刮了,支部书记马海军同志就在微信群里进行批评:“在这里我不点名,希望他好自为之,也希望大家爱护社区的一草一木,监督不文明行为。”村民“袅袅”等立即回复:“怎么会这样?太没道德了。丢王堂人的脸。”后来查明,是几个淘气孩子的“杰作”,群主找到家长希望加强教育,孩子表示认错。此事圆满解决。

“过去发生这种情况,群众会选择报案。现在有了微信群,很多事都可以解决,既方便群众,又节省了不少时间和精力。”郭宏伟兴奋地对记者说。“目前,我们已在21个行政村全部建起微信群,在群人数已超过千人。”该所指导员王晓钰介绍说,该所自今年3月建起“平安来集”公众号微信群以来,解决治安问题2件,收集意见建议10余条,为群众解答问询20多次。

记者手记

警民情同鱼水,加强联系理所应当。新密市公安局民警利用移动互联网络联系群众,是新时代的有益探索。

让民警利用微信与群众交朋友、聊家常、解难题,密切警民关系,是新密市公安部门此项举措的初衷。希望这项工作能给群众带来方便,而不是用一个时尚的形式去敷衍媒体与大众。

采访中,多名民警和群众表示,此项活动的的确确起有较好的成效,且该经验具有推广价值。记者今后将继续关注这一举措的深入实施,让群众真正从中受益。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