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新书架
读史记零
赞比亚 我爱你
博古斋
随笔
散文
lh6568
lh6561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散文

洛邑览山说伏牛

逯玉克

八百里伏牛山,呈西北—东南走向,西北接熊耳山、外方山,南接南阳盆地,东南遥接桐柏山,东边的“方城缺口”,是沟通华北平原与南阳盆地及江汉平原的天然交通要道。

伏牛山是秦岭支脉在豫西大地恢宏而秀美的杰作,为淮河与汉江分水岭,三大主峰:鸡角尖(海拔2222.5米,为伏牛山最高峰)、玉皇顶(2216米)、老君山(2217米),延续着秦岭的巍峨雄伟与挺拔俊秀。它的千沟万壑里靓丽着一群水灵灵的女儿:重渡沟、木札岭、白云山、天池山、老君山、宝天曼、卧龙谷、老界岭、尧山等,皆为神来之笔。

伏牛山是暖温带与北亚热带的自然分界线,光照充足,雨量丰沛,植被茂盛,成为多种名贵药材和野生动物的乐园。

伏牛山腹地有座海拔1320米的山峰,曰跑马岭,既是伏牛山、熊耳山、外方山的交接点,又是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流域的“三江源”和分水岭。

唐初,自在禅师于山路遇野牛,以大德威而服之,故名伏牛山。明代兵部郎中乔缙的《伏牛山云岩寺记》就沿袭了这个传说:“野牛降服而山名,白云吐岫而寺号”。有人考证说,伏牛之名始于隋朝,为形状伏牛和水出伏流之故。

伏牛山主峰曰龙池曼,龙池曼南坡一条向阳的山谷,溪水淙淙,银杏挺立,谷中有寺曰云岩。云岩寺分上下两寺,云岩上寺乃唐初自在禅师所建,鼎盛时期,“四方禅侣,丛萃其门”,为伏牛山佛教中心,与嵩山少林寺、洛阳白马寺、开封相国寺并称为“中原四大名寺”。云岩下寺,乃明代重修,落寞破败,至今犹存。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诗经》中这首《小雅·鹤鸣》让一座山闻名天下,这便是九皋山。九皋山,又名鸣皋山,位于洛阳的伊川、嵩县、汝阳三县交界处,主峰海拔930多米,山顶有祖师庙、鹤鸣观。诗仙李白云游至此曾赋诗多首。“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洛阳人程颐这首题为《秋月》的诗尤其为人称道。

宜阳县也有座名山,古书中将它与江西庐山、湖北武当山、河南嵩山并称为七十二福地,那就是主峰海拔1831.8米的女几山。女几山,好一个奇特的名字,缘何得名?传说很多,难以考证,但可以确定是,至少在唐代就有了。

女几山又名花果山,居然是吴承恩《西游记》中花果山的创作原型,有碑为证。清乾隆十五年重修庙宇碑记曰:“斯山也,即西游记所称齐天孙佛成圣处。”居住在洛阳的邵雍写有一首《女几祠》:“西南有高山,山在杳冥间。神仙不可见,满目空云间。千年女几祠,门临洛水边。但闻霓裳曲,世人犹或传。”明代才子唐寅那首《春游女几山》诗意犹浓:“女几山头春雪消,路旁仙杏发柔条。心期此日同游赏,载酒携琴过野桥。”

宜阳城西还有座不大的山,曰灵山,山上有寺,背依山崖面临洛河,曰灵山寺,据说周灵王寝葬于此故名。

黛眉山在新安县境内,它北枕黄河,与山西垣曲相望,东出小浪底水库,西接三门峡大坝,南临帝都洛阳,三面被黄河环绕,主峰海拔1346.6米。

黛眉山,一个好美的名字。西汉《列女传》载:黛眉王后,为垣曲英言乡白鹅村人,姓范名小娥,商汤王王后,黛眉山,便是因她得名。

黛眉山红岩嶂谷、交错层理、波痕沉积、泥裂构造、崩塌地貌、碧水峡湾,再现了古海洋潮涨潮落、山崩地裂、沧海桑田的壮观场面,为世界地质公园,是大山大水完美结合的典范。

黛眉山中有山曰青要,谷壑奥幽,溪秀潭清,《山海经》载:“青要之山,实惟帝之密都。”

还有一座山不能不提。按说,它在洛阳的部分并不多,但它却跟洛阳有着极深的渊源,这就是中原第一名山——嵩山。

嵩山,夏商时称“嵩高”“崇山”,《诗经》有“嵩高惟岳,峻极于天”的名句,西周时称天室山。公元前770年平王迁都洛阳后,以“嵩为中央、左岱、右华”,为“天地之中”,故称中岳嵩山。它北瞰黄河、洛水,南临颍水、箕山,东通郑州、汴梁,西连古都洛阳,素为京畿之地。《史记·封禅书》曰:“昔三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间,故嵩高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

地理上,它距洛阳很近。历史文化上,嵩山和洛阳水乳交融,骨肉相连。洛阳这块地方,以河名之,曰河洛,以山名之,曰嵩邙,古代常以嵩洛代指京师。明代李东阳《京都十景诗》序曰:“盖古之称名都者有三:若长安之河华(黄河与华山),东京之嵩洛,金陵(今南京)之钟山,皆有所据以为胜。”

伏牛山,虽为秦岭支脉,却莽莽苍苍,蜿蜒八百里,堪称豫西之昆仑,众山之所宗。洛阳之山由它而生,却又独具个性。

折碑三尺的邙山太过沉郁,香烟袅袅的万安山略显肃穆,唯有伏牛山足以怡情悦性。

有儒、有道、有佛,有诗、有画、有韵。明朝,我拟载酒携琴过野桥。

你来吗?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