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进行专业学术探讨的同时,《手铲释天书——夏文化探索历程》《淡妆浓抹总相宜——唐代的女性形象》《谁是我们的祖先》《何以中国——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等数场公共考古讲座让市民领略到考古大家的风采,感受到考古学魅力。
昨日下午,河南博物院多功能报告厅座无虚席。“1996年博士毕业后,我有幸来到二里头遗址工作,与河南有着深厚的缘分,我爱河南。”讲座开始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夏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兼二里头工作队队长许宏的一番话道出了他与河南的渊源,也拉近了大家与考古的距离。
“何以中国”是对最早的中国如何产生的追问。那么,“中国”的称谓从何而来?许宏开宗明义,中国即“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最早的“中国”就在河南,早在他的另一著作《最早的中国》就利用考古发掘与研究成果,辅以出土文物与传世文献等材料,以偃师二里头遗址为切入点,系统地阐述了东亚历史上最早的广域王权国家即早期“中国”形成的过程。
提到二里头遗址,许宏连用好几个“最”:最早的城市干道网、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宫殿建筑群、最早的青铜礼乐器群、最早的青铜器铸造作坊、最早的绿松石器作坊、最早使用双轮车的证据、最早的具有明确城市规划的大型都邑。许宏表示:“二里头遗址宫城城墙的发现是我最好的40岁生日礼物,它是中国最早的‘紫禁城’!”
许宏向观众讲述了始于公元前2000年,中原发生的一系列事件,通过对黄河河道的变迁、大禹治水等事件的分析,突出了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通过陶寺的兴衰、嵩山地区文化的星罗棋布、新砦遗址的崛起等,最后辐辏到二里头遗址,进而解读中国第一个王朝——夏王朝的诞生,与观众一起分享了祖先留下的灿烂辉煌的古代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