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大力发展全域旅游
助推“国际商都”建设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大力发展全域旅游
助推“国际商都”建设
——写在2016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即将开幕之际

大力发展全域旅游

助推“国际商都”建设

本报记者 成 燕 通讯员 陈迎军

核心提示

2008年4月10日,首届中国(郑州)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启幕,来自海内外的数百名市长及代表会聚一堂,纵论世界旅游发展,首次集体发表《郑州宣言》。

此后每隔两年,好客的郑州都会如约敞开大门,迎接国内外旅游城市市长、代表相聚绿城,在如意湖畔共话发展。连续四届举办旅游城市市长论坛,数百位海内外旅游城市市长相聚郑州,通过交流研讨,形成《郑州宣言》《世界旅游城市趋势发展报告》《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联盟公约》等丰硕成果,一次次地向世界精彩亮出郑州“城市名片”。

5月24日,由国家旅游局、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河南省政府共同主办,世界旅游业理事会、亚太旅游协会作为支持单位,河南省旅游局、省政府外侨办、郑州市政府承办的2016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将在如意湖畔隆重启幕。围绕“旅游·城市互联互通的纽带”主题,一场令人瞩目的全球旅游“思想盛宴”将再次开启。众多国内外旅游城市市长、副市长及市长代表将相聚郑州,共谋全球旅游发展。该论坛为开放的郑州拥抱世界搭建了宽广平台,对郑州构筑中部对外开放高地,加快郑州“国际商都”建设将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统计数字显示,“十二五”期间,郑州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旅游总收入连年保持10%以上增速,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完成投资额和新增投资额居全省前列。

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朝着建设“国际商都”宏伟目标,郑州正全力推进城市国际化,努力创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奔向繁花似锦的未来!

发展全域旅游 郑州砥砺前行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源自《诗经》的这段斑驳记载,似乎早就在历史长河中为商都郑州刻下了“自由飞翔”的烙印。

当时光一泻千里跃进2016年春天,随着郑州被确定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古老而现代的郑州再次起航,向着更高、更远的苍宇展翅飞翔。

飞翔,需要激情与梦想,更需要强有力的翅膀。四通八达的交通集散优势和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为郑州旅游腾飞插上了有力的翅膀。

看空中——郑州机场昂首迈入双跑道、双航站楼时代,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拥有双跑道、双航站楼的重要枢纽机场,以及全国第二个集航空运输、城际铁路、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为一体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

看陆地——“双十字”铁路框架与“五纵六横”干线公路叠加的郑州,在航空大枢纽强力引领下,优越的区位、交通优势迅速放大,带动“米”字形高铁、城际铁路等相关交通配套建设,进一步扩大郑州游客集散辐射半径。

看未来——大枢纽、大物流、大产业、大都市,“买全球、卖全球”将有力推动郑州成为世界瞩目的“国际商都”,带动郑州全域旅游提速发展。

作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旅游早已成为人们增长见识、陶冶情操、认识发现新世界的重要途径;在新常态下,关联度高、带动作用突出的旅游业既是城市软实力,也是城市硬实力,更是城市发展新动力。大力发展旅游业是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新举措,加快全域旅游发展是郑州现阶段发展的重要特征和郑州都市区建设的重要产业支撑。

2014年12月10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加快全域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要求各级各部门把握旅游产业阶段性特征,围绕最终把郑州建成世界旅游城市的目标,坚持“一统三大三层次”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一统”,就是要坚持将旅游产业的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谋划,用发展旅游的理念谋划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谋划易地扶贫搬迁、文物保护利用、文化传承创新、工厂企业形态、商贸服务业发展等工作;“三大”, 即发展大产业、优化大环境、惠及大民生,用大产业、大环境、大民生来谋划旅游业发展;“三层次”,一是依托登封少林寺和新郑黄帝故里两个世界级旅游资源,打造国际化的旅游景区。二是依托黄河沿线旅游带、中牟时尚文化创意休闲区、通用航空展会等景点项目,打造国内优质旅游品牌。三是依托移民扶贫搬迁、都市区现代农业、都市区休闲度假项目等,打造区域知名休闲旅游品牌,形成中原城市群休闲旅游胜地,努力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富民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把郑州建设成为国内外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2015年4月27日,郑州市政府正式印发《关于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从树立全域旅游发展观、明确全域旅游发展目标、拉长全域旅游发展链条等方面出台一揽子新举措。在打造“全域旅游”的征程中,郑州正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生态旅游等九大新型旅游业态,正在建设智慧旅游城市,郑州旅游业发展的灿烂春天正在向我们阔步走来。

全域推广实践 收获累累硕果

全域旅游是将特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进行整体规划布局、综合统筹管理、一体化营销推广,促进旅游业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实现旅游业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的发展模式。围绕全域旅游发展核心理念,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统三大三层次”要求,各县(市)区积极谋划全域旅游发展新思路,提速推进旅游重大项目建设。

被誉为“功夫之都”的登封市坚持“全域旅游、城乡统筹、5A登封”发展理念,把全域旅游理念和手段融入城乡发展中,将城市作为最大的景区、最美的旅游目的地来建设和经营,并以旅游功能的提升和完善为抓手,通过资源整合,在空间板块上形成不同特色的旅游产品或业态集群,逐步形成全域旅游发展态势。按照“组团式发展、片区式开发”思路,通过实施一批龙头项目,推进“一城三区”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发展。

“黄帝故里”——新郑市以全域旅游产业发展为引擎,辐射带动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协调集聚发展,把黄帝文化、郑韩文化、红枣文化、历史名人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和具茨山山水生态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构建以历史文化为内涵、山水生态为基础、全域多元复合旅游产品为支撑的发展格局,形成由单极向多极发展、多极向组团拓展、组团向全域延伸的旅游全域化发展模式。

“潘安故里“——中牟县则遵循“集点、连线、汇面”的全域旅游发展路径,着力增强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核心引领作用,通过打造“一塔”“一寺”“一河”“一湖”旅游点,充分利用独特的历史、生态、田园优势,打造黄河水乡休闲游、时尚创意文化体验游、田园中牟游、人文中牟游4条精品旅游线,逐步形成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

“中国象棋文化之乡”——荥阳市逐步形成北部以古柏渡飞黄旅游区、河阴石榴风景区、楚河汉界文化产业园、江南春温泉、桃花峪景区为代表的沿黄文化旅游产业带,南部以环翠峪风景区、塔山风景区、洞林湖景区为代表的自然风光旅游产业带,中部市区以清华大溪地、索河整治项目、六大主题文化公园为代表的旅游休闲服务中心“两带一中心”旅游产业发展格局。

新密市以羲黄文化为灵魂,以山水生态为基础,以多元复合产品为支撑,把“华夏圣地、乐都新密”作为城市一大核心品牌,打造“乐游华夏圣地、乐闲千年古城、乐养岐黄圣境”三大名片;力争把新密打造成以文化旅游消费为核心,康体养生、生态观光、休闲体验、商务研学、旅游地产等多产业联动集聚发展的华夏文化旅游名城、生态休闲度假圣地。

与此同时,郑东新区、金水区、二七区、惠济区等多区也纷纷实践全域旅游理念,打造都市游、乡村游、科普游等多种业态,推动旅游业创新发展风生水起。

未来任重道远 奋进步履铿锵

旅游是什么?在首届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上,222位旅游城市市长及代表共同签署的《郑州宣言》中,有这样一句点睛之笔:“城市是旅游发展之基,旅游是城市活力之源。”它揭示的,不仅是城市与旅游的微妙关系,更指明发展旅游是优化城市经济结构、提升城市影响力的有效载体。

业内高层人士告诉记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具有较强的高端性、广泛性、互动性和前沿性,来自国内外的旅游城市市长每次相聚郑州,都会带来大量世界旅游发展新观点、新理念、新经验,有力促进了郑州旅游快速发展。瞄准世界旅游业发展趋势,郑州提出全域旅游发展新定位,把旅游业作为“大产业、大民生、大环境”来抓,今年年初,郑州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拉长全域旅游发展链条,郑州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生态旅游、养生旅游、研学旅游、商贸旅游、工业旅游、慈善旅游九大新型旅游业态。力争到2020年,接待境内外游客超过1.36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超过1650亿元,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力争到2020年,打造3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0个旅游示范村(农家乐集群)、30个休闲农业旅游节会活动,培育提升100家精品休闲旅游农庄。

总有一种信念,让梦想飞越万水千山;总有一种力量,让郑州提速融入多彩世界。

旅游,正架起郑州走向世界的钢铁桥梁,编织着郑州连通全球的斑斓纽带。这座已经插上“全新翅膀”的3600年古老商都,必将在广袤湛蓝的苍穹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开放连通世界

风景如诗如画

上世纪80年代,一部电影《少林寺》,让这座千年古刹声名远播,从此,少林山门逐渐向世界“打开”,虎虎生风的少林功夫引领成千上万海内外游客涌向郑州。

2006年3月2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造访少林,在临别合影时,他一把将小沙弥释小广扛在左肩上……这一经典的镜头,记录下一个大国元首在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面前的忘情一刻。

2008年,美国华盛顿市副市长尼尔·阿尔波特来郑参加首届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时,曾说过:“如果你想让别人了解你,最好的办法就是敞开大门让他们来到你们的城市。”

毫无疑问,旅游是提升城市影响力的重要载体。旅游活动能够加深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社会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直接展现一座城市的国际形象。发展旅游,让不沿边、不靠海、不临江的郑州更具活力,更加时尚开放,散发出现代大都市的无穷魅力。

这是一组节节攀高的数字:2010年,郑州接待旅游者近48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09亿元;而2015年这两项指标分别达到7800余万人次、927亿元。据统计,“十二五”期间,郑州旅游总收入连年保持10%以上增速,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完成投资额和新增投资额居全省前列,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二五”目标。此外,郑州成功举办四届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顺利加入亚太城市旅游振兴机构。在国家旅游局面向西班牙、澳大利亚、泰国、德国等国的“中国旅游城市知名度”调查中,郑州排名靠前。

这是一幅令人振奋的旅游发展画卷:“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增国家3A级以上景区十余个,新增星级饭店三十余家,休闲度假,文化动漫、游乐健身等新业态,成为旅游消费的新热点。统计数字显示,旅游产业直接和间接创造就业约占全市新增就业的8%,旅游脱贫约占全市脱贫人口的10%,综合带动作用更加显著。

这是一张密织的城市互联互通网:近几年,郑州旅游推介团千里迢迢南下北上,先后到广东、福建、北京、天津、河北等省(市)数十个城市拓展市场,通过“互联网+旅游营销”等创新推介方式,针对不同城市特点举办“客的根亲,心的旅行”“天地之中、功夫之都”旅游推介会,强劲刮起郑州旅游“旋风”。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所所长苟自钧分析说,“十二五”期间,郑州龙头景区带动作用增强,不少新型热点景区游客如织,乡村旅游遍地开花,都市旅游异军突起。以“天地之中”为代表的传统龙头景区深耕细作,古柏渡飞黄旅游度假区等新兴景区发展欣欣向荣。以方特欢乐世界为代表的主题公园为郑州发展休闲游闯出新路子;黄河风景名胜区等沿黄景区吸引市民假日休闲旅游,带动旅游富民、惠民。新郑枣乡风情游、中牟草莓采摘等乡村旅游有声有色;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少林武术节等大型活动影响力越来越大;上街的低空飞行项目填补了河南通航旅游空白。

随着“米字”形高铁网快速建设,为外地游客来郑提供很大便利,推动郑州都市旅游快速发展。重新规划的商城遗址,生动展现古都郑州风貌;郑东新区CBD都市游及繁荣的会展商务旅游,让海内外游客发出由衷赞叹。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