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微型小说
新书架
名家新篇
知味
lh6527
czl6519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知味

真性情的读书人

顾 健

真性情的读书人有两样是魂灵之所系,其一为书,所谓“眈书是宿缘”;其二是女人,所谓“平生只有双行泪,半为苍生半美人”。那位“天子呼来不上船”的诗仙李太白,曾无限感喟: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也许那位胡姬的“烟视媚行”早已摄取了诗人的肝胆魂魄。风流倜傥的诗人韦庄,遥想“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的胜景,也是陶醉在温柔乡中而难以自拔的吧。是的,拥有好书和好女人,算是读书人两个瑰丽的绮梦吧。

喜欢读书,是发自内心的喜欢。遇得一本好书,就像茫茫人海中邂逅了相濡以沫的知心爱人。于广厦万千之间,于人群万千之间,没有早一步,没有晚一步,就这样不期而遇,发出“原来你就在这里等我”的感喟。

读书,带给我的快乐却是真切和持久的。特别是当书本上的某些感悟和自己的知识储备相投射、相叠加,那种“心有灵犀”电光火石的快感让我沉迷。每一本好书都令我心动,如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记不起来是哪位哲人的睿智之语了——我所有的沧桑都来自书本,阅读成就了我。

喜欢读书,我也喜欢买书。偷得浮生半日闲时,会自己一个人去路边的小书店淘书。我不去大书店,不喜那里的氛围,喧哗嘈杂,好似集市,亵渎了那些好书。现在的书可真多,林林总总,“乱花渐欲迷人眼”。可真正值得解囊购买并在日后细心品味的,实属凤毛麟角。买书其实于我就是淘宝,“山中石多真玉少”,要买到一本心仪的书是要费些心力的。可我却很享受淘书这个过程,得意处是将那些“养在闺中无人识”的好书请回家里,在日后阅读时,每有会意欣然而忘食,验证了我确属慧眼识珠,眼光独到。我为那些好书而庆幸,“幸有我来山不孤”啊。

闲暇也上网逛逛,鼠标一点,好书尽入囊中,这也算是淘书的升级版吧。网上购书,其实风险也不小。倒不是金钱上的损失,关键你无法亲自翻阅品味,有时凭的就是读书人的直觉。通过网络买到湮没已久的好书之惊喜,夸张点讲就像是“爸妈安排的相亲,去了后发现宋慧乔坐在那里”。

我平生最不喜欢的就是借书和书被借。个中缘由其实简单,看书最大享受就在于可以涂抹圈点,“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得《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之真味,“谩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和属于自己的书畅意对谈,物我两忘,堪比知己红颜,“我看青山多妩媚,料想青山见我应如是”。借来之书,即使艳若桃李,妩媚风流,蠢蠢欲动之际,自己也难免瞻前顾后,不敢造次。不出借收藏之书并不是小气,实在是怕遇到“囚首丧面读诗书”之人啊,若借阅者“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而不谙风情,那好书是否比烟花还寂寞呢?当然,书上我个人化的批注也会泄漏自己隐秘的情感线索,恐为人不解和耻笑,又何苦来呢?记得自己为了不伤别人开口借阅之颜面,有次还特地去书店买了本送他,当时很为自己的周全而窃喜不已。

读书,给了我很多。不仅有外在的虚名、可见的利益,还有潜移默化的气质蜕变,读书疗俗,治愚,养气,怡情。“自当抽暇困苦学,奉劝世人多读书”,让我们都多一些书卷气,少一些烟酒气。

黄金非宝书为宝,万物皆空善非空,此乃真性情读书者心所追也。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