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国际国内新闻 上一版3
巴西16岁少女遭33人轮奸
我国首颗量子卫星7月择机发射
热气球集体婚礼
空中浪漫上演
《人民陆军》报创刊发行
推进全球环境保护刻不容缓
解决南海争议应摒弃滥权越权霸权怪现象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提前5年实现将缺乏安全饮用水人口比例减半目标
■持续的武装冲突和大量难民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
■环境大会向世界推介中国“生态文明”理念成就
推进全球环境保护刻不容缓
专家提醒尽量减少午后至傍晚时段户外活动
联合国环境大会 聚 焦

■提前5年实现将缺乏安全饮用水人口比例减半目标

■持续的武装冲突和大量难民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

■环境大会向世界推介中国“生态文明”理念成就

第二届联合国环境大会5月23日至27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在持续5天的会议中,来自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20多个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约2000名代表出席会议,商讨关乎全球命运的环境问题。会议达成海洋环境治理、遏制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等25个决议和行动计划,助推《巴黎协定》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落实。

观察人士认为,过去几十年,人类在保护环境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全球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改善环境已成为世界各国肩负的重任。

取得积极进步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报告显示,过去几十年,人类在环境保护领域取得诸多进步,使人类的健康状况有所改善,也使人类在经济、金融和社会发展方面获益匪浅。

1990年至2015年间,世界各地有21亿人的环境卫生条件获得改善,全球提前5年实现了将缺乏可持续的安全饮用水人口比例减半这一千年发展具体目标。近100种臭氧消耗物质被弃用,这意味着到2030年每年将有多达200万人因臭氧层趋于恢复而免患皮肤癌。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纳认为,过去十年,人类在追求全球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各国政府在政策、融资及监管等方面付出巨大努力,推动了全球生态环境的改善。

此次大会还向世界推介了一些国家在促进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处方面的成功经验,其中包括中国的“生态文明”理念。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指出,中国通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理念取得巨大成就。

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中国城镇节能建筑面积达105亿平方米,约占城镇民用建筑面积38%。此外,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在2011年至2015年间增长了45倍。

施泰纳说:“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有益探索和具体实践,为其他国家应对类似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挑战提供了借鉴。”

环境形势严峻

虽然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全球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显示,2012年,全球约有1260万人的死亡与环境恶化有关。当前,空气污染导致的死亡人数每年高达700多万。此外,全球还有24亿人仍在使用未经改良的卫生设施。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数据显示,自199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与天气有关的灾害已导致60.6万人死亡,受伤、无家可归或需要紧急援助的人数以亿计。

施泰纳说:“地球生态资源的消耗以及人类污染的增加,使我们为健康和福祉付出的代价日益增加。”

面临多重挑战

全球环境形势严峻,是由人类发展道路不完善、战争和冲突等多种原因导致。如何从根本抓起促进环境保护,成为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重大挑战。

在本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专门举办了关于战乱和环境问题报告会。报告会认为,战乱国家丧失了环保能力,其环境问题更加严峻,生活在这些地区的人,更容易受到环境问题侵害,导致人口死亡率升高。

例如,在西亚和中东等地区,持续的武装冲突和大量难民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曾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担任过律师的卡尔·布鲁赫在此次大会期间表示,不断增加的难民,对人类环境造成挑战。

布鲁赫表示,现在很有必要采取措施,缓解一些国家面临的冲突和贫困问题,以帮助这些国家实现发展,进而解决环境问题。

此外,如何进一步推动各国落实有关解决全球重大环境问题的多边协议、共同推进全球环境治理依然存在很多困难。

目前,全球在环境治理方面已通过一些多边协定及官方文件。例如,关于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和《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等,但这些协议在落实中面临困难。

据新华社内罗毕5月28日电

相关阅读

臭氧成夏季空气质量首要污染物

据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记者 倪元锦 王迪迩)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28日发布当日空气质量预报称,当天,受高压后部影响,北京市扩散条件一般,大部分地区PM2.5浓度为“2级良”,但下午时段空气质量将变为“3级轻度”至“4级中度”污染,首要污染物是午后浓度升高的“臭氧”。

自2013年全国执行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监测6种污染物以来,臭氧便成为一些城市夏季空气质量“超标日”的首要污染物。

进入夏季,臭氧有时会成为首要污染物。北京市臭氧超标主要发生在气温较高、光照强烈的5至9月。

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大气室主任李云婷接受采访说,臭氧有明显的时间规律特征,超标时段集中于高温强日晒的午后至傍晚。“与PM2.5不同,臭氧不稳定、易分解,减少或避免午后至傍晚时段的出行和户外活动,可有效降低臭氧的健康影响。”李云婷说。

臭氧,在常温下,是一种有特殊味道的淡蓝色气体,具有强氧化性。聚集在平流层,它是“地球卫士”,可吸收太阳光照中的紫外线;在近地面,极高浓度的臭氧会刺激和损害人的黏膜组织,如眼睛、呼吸系统等。

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大气环境规划部副主任雷宇指出,臭氧是区域性问题,臭氧超标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以及山东、河南等地。

北京拟立法将“霾”列为气象灾害

一旦遇“霾”,可采取临时交通管制、停工停课等措施

据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记者 乌梦达 梁天韵)“霾”或将列入北京市法定气象灾害的范畴。记者从正在召开的北京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上了解到,北京市拟立法规定,一旦遇到霾天气,可根据应急预案,采取临时交通管制、错峰上下班、停工停课等措施。

据了解,目前国家相关法规列举的气象灾害指台风、暴雨(雪)、寒潮等,未包含“霾”。

北京市政府法制办主任刘振刚介绍,国务院制定条例时,“霾”的问题尚未凸显,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霾”的问题已成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天津、河北在气象灾害防御地方立法中均已将“霾”列为气象灾害。

草案提出,一旦遇有“霾”等气象灾害预警,公安、交通等部门可根据相关应急预案,采取临时交通管制、调整或暂停大型活动、错峰上下班、关闭公园、停工停课、限制生产经营单位用水和用气等应急处置措施。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相关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组织有关单位及时开放办公楼、体育场馆、学校、商场、宾馆、饭店等场所用于应急避险。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