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谁等燕归来
官打捉贼
和璞追叹
雅哈垭口 rowater 摄影
郑国亮 书法
洛邑览山说邙山
《燃灯者》
矮人看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矮人看场

李济通

矮人看场,出自明代海盐(在今浙江嘉兴市东南)人胡震亨所著《唐音癸签·卷六·评汇二》一书。原文为:“今人只见鲁直(即宋代诗人黄庭坚)说好,便都说好,如矮人看场耳。”可以说,这个成语的产生,与唐代大诗人杜甫密不可分,而杜甫所写一组夔州诗则是直接诱因。说来让人难以理解。

唐代宗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杜甫离开巴蜀,乘舟前往荆楚之地时,因天气原因,曾滞留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多日。并写出不少与之有关的诗篇。如《移居夔州郭》《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十二判官》等。当时,由于大雨连绵,船不能行,只好留住江边的后西阁。面对风雨中的西阁美景,诗人感慨万端、诗兴大发,先后写出了《宿江边阁》《夜宿西阁》《西阁口号》《西阁雨望》《不离西阁二首》《阁夜》《西阁夜》等诗十余首。此前,除了与友人的酬和之作外,诗人专注一个地方,并在多个方面为之讴歌、赞颂的现象,殊不多见。尽管此时,杜甫归心似箭,“懒心似江水,日夜向沧州”(西阁)、“滂沱朱槛湿,万虑傍檐楹”(西阁雨望),心情异常郁闷,但对夔州的眷恋痴迷仍溢于言表,见诸笔端。然而,诗人这组心系夔州的呕心沥血之作,并未得到时人的重视,甚至被后人所误解。

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为了提倡文艺作品“无一字无来处”和“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论,曾以杜甫夔州诗为例,加之赞扬,但很快又被他人所否定。如南宋理学家朱熹就说:“人多说杜子美(杜甫字)夔州诗好,此不可晓。夔州却说的郑重烦絮,不如他中前有一节诗好。今人只见鲁直说,便都说好,如矮人见场耳。”意思是说,人们都说杜甫的夔州诗写得好,这个并不准确。把夔州描写得那样郑重复杂,不如他之前写的一首诗。只是因为黄庭坚肯定了夔州诗,大家就都说这些诗好。就像小个子广场看戏,尽管看不到戏,还是要随声附和罢了。显然,朱熹的这个言论是片面、有失公允的。

矮人看场,也作矮人观场。原意为矮小的人在人群中看戏,看不到戏,只能装装样子,随声附和。现在多用来比喻那些不了解实情,却偏要起哄、人云亦云的人。为贬义成语。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