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游铜山
端午诗话
《大都无城》
八倍辛劳勤补拙
春云出岫 柴清玉
秋山云泉 范扬
走近汉魏受禅台
巴基斯坦咖喱虾
古代考官阅卷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八倍辛劳勤补拙

——陈鲁民《八倍的辛劳》读后

周振国

拿到陈鲁民先生的新作《八倍的辛劳》,我并没有“一口气读完”,因为我觉得那样狼吞虎咽,有点暴殄天物。我用了一周时间,大约每天一个多小时,读完了这本书,不想夸张地说“如进宝山,满载而归”,但确实收获不小,有些篇什还想以后重温。如果说开卷有益是对一本书的最重要评价,那么陈先生这本书当得此誉。

陈鲁民先生是成名已久的杂文家,早在20多年前就送过我杂文集子《冷眼热风》,让我爱不释手,时时拿出赏读。后来,他又每隔两三年就出版一本集子,加上这一本,我手头大概已有陈先生十本左右的集子,摆在一起,也颇壮观。《八倍的辛劳》是陈先生近三年的作品的一个选集,依然保持了其一贯风格:内容多样,文采斐然,富于哲理。

这本《八倍的辛劳》,题材极为宽泛,大到国计民生,小到市井百态,古今中外,经史子集,文韬武略,琴棋书画,林林总总,无所不涉。其说理之精辟,行文之潇洒,产量之丰硕,正所谓“谈天说地,铺天盖地,惊天动地”。这大概也与作者大学教授职业有关,深厚的学养,开阔的眼界,敏锐的触觉,不凡的见识,使他关注的领域很宽,能驾驭各方面的题材。如书中的《站在台风口的猪》《奥巴马励志有感》《主角与配角》《舌头在,就够了》《李娜的“报复”》等篇什,从IP精英到美国总统,从京剧泰斗都纵横大家,从网球明星到乐坛巨擘,跨度虽大,但他都谈得津津有味,入情入理,毫无生涩牵强之感。此类文采飞扬、赏心悦目的华章,在书中比比皆是。

文采斐然,是作者的又一重要特点,在该书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作者自谦是“低吟浅唱”,文章有励志的“鸡汤”,有抒情的美文,有诙谐的戏说,有开悟的体会,海阔天空,东拉西扯,虽难言厚重,但肯定是言之有物。诚如作者在序中的夫子自道:“读我的东西,虽不会有醍醐灌顶之感,但也不会枯燥无味读不下去,对这一点,我是有些自信的,这就应了杜工部那句切中肯綮的精辟之见:‘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如《人生总得爆发一回》《你凭什么坐在这里》《笑他三万六千场》《人可以貌相》等篇什,无不文笔优美,构思精妙,情趣盎然,机敏睿智,令人击节称叹,深受教益。

富于哲理,是作者一以贯之的理性追求。如今美文流行,但如果美文缺乏思想,没有哲理,那就好比空虚的花瓶。但说理之文,容易写得呆板生硬,令人敬而远之,作者较好地处理了这个问题,他的说理尖锐而不偏激,深刻而不呆滞,幽默而不油滑,厚今而不薄古,重理而不轻文。陈先生的文章,既注重了文字的优美,又在富于哲理上用力颇多,读来既能含英咀华,齿颊留香,又能引起思考,得到启迪。所以,他的文章有很多粉丝,特别是在大中学生里影响很大,每年全国各地许多初、高中都把他的文章收进中考、高考复习参考书,以他的文章为范文,来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言以蔽之,此书值得一读,不会让你失望。诗曰:

雕虫为文意趣博,海阔天空寓意多;

殚精竭虑心不悔,八倍辛劳勤补拙。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