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州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教育快讯
《残疾人助行器》
图片新闻
在教学中发现“小确幸”
校园速递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被灯光照得明亮的夜晚,车水马龙,川流不息。骑行在放学途中,此时正是夜市小贩们出摊的最佳时间。

我就是在那时看见她的。

一个繁华的十字路口,等待绿灯的时间显得格外漫长。向四面看看,透过车辆的间隙,我发现了她。不过十一二岁的样子,却一人抱了摞得高高的十几把塑料椅子。一双松垮的粉红色凉鞋趿拉在黑瘦的脚上,随着她灵活地在桌子之间的缝隙里穿梭。不难看出,在一旁简陋的锅灶旁做着馄钝的那个人是她的母亲,随着锅盖的起落,汤水的蒸汽在路灯下升腾、弥散,这个街角规模不大的摊子,应该就是这娘俩的生计。

她时而端着食物送到客人面前,时而动作麻利地擦拭油腻的桌面。细瘦的两条腿跨过地上的残食轻盈得如同一只小鹿。脏兮兮的发箍被油烟熏得像她脚下乌黑的油渍,已完全失了本色。在这一首低迷混乱的乐曲中她似乎是唯一跃动着的高音音符。

最令人瞩目的是她嘴角淡淡的微笑,快乐,明亮。笑着端水,笑着说话,甚至她坐在路沿上发呆时,眼睛都是亮的,那是对生活充满美好向往的人才有的生机。

绿灯亮了,我却迟迟不愿离开。当我终于回过神来望向别处的时候,她的身影、她的眼睛、她的微笑却越发地明快,就像站在了舞台聚光灯下,周身光芒晕染了整个夜色。我不禁想,她住哪?上不上学?一队长蛇阵般的汽车驶过,把我和她都淹没在轰隆隆的车流里,再也不能相见。可我知道她一定仍在那里,在这偌大的城市的某一个角落,在油腻的桌子间穿梭,暗暗地发着光,带着她对未来的憧憬。

我也不知道她是谁。

可我知道她在卑微的现实里传递着希望。

郑州外国语新枫杨学校 宋一帆

辅导老师 曹招君

点评:本文作者用细腻的描写、生动的语言,刻画出一个对生活充满乐观的人物形象,并引申出对人生的感悟。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