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绿之行
中州大道十八里河
立交桥开始试通车
8万初中毕业生本周末迎中考
郑州进口澳大利亚活牛口岸正式投用
郑州航空港实验区
科锐工业园开建
凝聚扶贫攻坚合力
确保如期完成目标
全国人大代表点赞
郑州检察创新举措
省委督导组督导
我市县乡人大工作
0304仰韶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绿之行
宁可毛毛迷眼
法桐绝不能砍
市区街景
金水河
郑州树木园
生态廊道

郑州报业全媒体记者 苏 瑜

之七

核心提示

这里是郑州,是河南,亦是中国。

这里是天地之中,文明之源。3000多年前,周公在这里测定天地之中,“中国”一词也源自这片土地的历史文献……

这里是交通要道,东西相贯,南北通达,公路、铁路、高铁、飞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

这里是商城肇始、产业之城,古商城遗址横亘市区,新商战烽火点亮神州,现代产业五湖勃兴……

这里是生态之都、幸福之城,古之大象出没,现代地绿水清,文化文明滋润,百姓安居乐业……

这里,就是我们生活工作学习的城市——郑州。作为一名郑州人,你是否认真阅读过郑州,是否认识郑州、了解郑州?认识、了解和关注,是热爱的开始。热爱之后,需要理解、参与和支持。

郑州报业集团旗下的《郑州日报》、《郑州晚报》、中原网及“两微一端”新媒体矩阵重磅推出《郑之中——讲述郑州》大型系列深度报道。报道分《地之中》《郑之名》《商之源》《枢之纽》《业之兴》《国之重》《绿之行》《民之利》《礼之成》《梦之圆》十期,为您讲述古老郑州的历史文化、文明传承、产业勃兴和沧桑巨变,讲述未来郑州的似锦前程和百姓梦想。

从这里,我们读懂先辈,读懂父母,读懂自己;

从这里,我们讲述郑州,读懂郑州;

从这里,我们读懂河南,读懂中国……

郑 旗

1983年的夏天,一位美国青年来到河南,拍了一组照片。在那个影像弥足珍贵的年代,普通人是很少照相的,胶卷主要用于拍摄人像,记录风景非常吝啬。只有他,出目里利吕井(Leroy W. Demery, Jr.),一名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专家,从美国费城来到中国的许多城市,用反转片拍摄了连风景也称不上的街道。

30年过去了,清晰的彩照被作者扫描到网上,足以媲美数码单反。那无数个瞬间的定格,让人震撼,也迅速开启了人们的绿色记忆——

历史的色彩如此清晰自然,而法桐组成的行道树,让郑州在同一时期的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

绿满郑州

风沙之城告别“三黄”历史

郑州成为享誉全国的绿城,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

1959年,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全国性的大型展览——全国农业成就展上,郑州用直升机拍出的图片来突显郑州遍地绿荫的风貌。几十年后,参会的人还清晰地记得,郑州占的版面很大,“绿满郑州”四个字的大标题异常突出。展会结束后,很多媒体争相来郑州采访报道,其中不乏海外发行的媒体,从此,郑州便以绿城闻名天下。

郑州成为绿城,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历史上的郑州,是个风沙肆虐的地方。郑州的风沙源有两处,一处在碧沙岗,沙丘连沙丘,自春秋战国时就是埋人的乱坟地、不毛之地。另一处在现在的花园口、柳林镇一带。由于历史上黄河改道等原因,遗留了5000多公顷沙荒、400多个流动沙丘。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让郑州的春夏交替时节干旱多风,于是,黄风呼啸,黄土弥漫,黄沙直上白云间。

“三黄”笼罩全城到什么程度?沙砾满街、灰尘飞扬,黄尘把砚台淹没、提笔都写不成字。这是清康熙年间,郑州学正徐杜在《郑州揽胜赋》中描绘的可怕场面。

在郑州当了6年副市长、12年市长的王均智说,1951年,他从洛阳调到郑州时,几乎见不到绿,全是黄的。当时,宋致和市长把“种树,大量地种树,防沙治沙”作为当时工作的重中之重。

“当时经济非常紧张,树种选择了便宜而且长得快的刺槐,其次还有柳树和杨树。但这些树树形、材质都不好。后来曾有法国留学经历、主管农林水利和城建工作的副市长史隆甫提出用法桐做行道树。”

近百万株法桐树苗从上海旧法租界引进到郑州。久旱逢甘露,郑州大建苗圃,广育树苗。紧接着,全民义务种树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街道上要种,城外也得种,市、区两级政府的机关干部、青年团员拿着铁锨,提着水桶,扛着树苗,奔向西部、北部、东北部、东南部的沙区去种树,每个星期天都有几千人上阵。一个春天下来,种植旱柳、刺槐、沙枣、荆条800万株,营造固沙护林网、林带、片林3000多公顷。现在森林公园的刺槐,就是那时栽种起来的。

都说十年树木,对绿的渴望,让郑州的树木不到10年就蔚为壮观。1958年,郑州城区公共绿化面积达193公顷,人均3.92平方米。次年12月,在无锡召开的全国绿化工作会议上,郑州被评为全国绿化先进单位,郑州一跃成为享誉全国的绿城。

行道树解决后,郑州又开始倡导常绿树。雪松开始在郑州的苗圃、公园、马路上安家了。绿城更绿了。至1985年,郑州人均绿地面积4.12平方米,位居国务院公布的全国大中城市之首。

宁可毛毛迷眼

法桐绝不能砍

法桐是郑州一宝。曾经,无论是政要商贾,还是普罗大众,谈及对郑州最深刻的印象,无一例外,都是郑州的行道树。假如没有法桐行道树,郑州是一座很普通的城市。 (下转三版)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