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微型小说
新书架
随笔
名家新篇
聊斋闲品
czl6646
czl6641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微型小说

鞭 王

贺敬涛

鞭王姓赵名四,身长不足五尺,精瘦,肤黑。

赵四自幼家贫,两岁丧父,七岁丧母,尝尽人间辛酸。

12岁那年腊月三十,天降大雪,年幼的赵四在东桑庄李员外家,讨得了两块玉米馍馍和一碗白菜粉条汤,一路小心翼翼往栖身的关公庙赶,上台阶时被地上一物几乎绊倒,定睛看时,是个羸弱潦倒的老头,单薄的破帽破袄破裤,在呼啸的北风中缩成一团,怀里却紧抱个黑布包裹的细长物件,用手一探,身有余温,赵四急忙将老人抱至庙内,生起火,将馍馍饭菜重新热了来喂老人,老人不说话,一把抢过去,狼吞虎咽吃了馍馍,喝尽了汤,吧咋吧咋嘴,倒头就睡。

第二天,赵四出去讨饭,回来将讨的饭送给老人,老人亦不说话,仍是吃了就睡。

雪,下了又化,年,来了又走,一晃正月就这样飘走了。

一个早晨,天刚麻麻亮,赵四被老人从睡梦中拉起,见老人斜夹了包裹,老人不说话,只是拉了赵四,疾走至庙后松林空地,“噗”地抖开包裹,眼前竟亮出一杆奇特大鞭,老人这才道出了自己身份,并将一身绝活传给了赵四。

那赵四天资聪慧,加之悟性又高,遂练得一身使鞭绝活,鞭梢过处,多少烈马亦乖巧老实,名震数十里。

绝的是那杆鞭,鞭杆长七尺,全用生牛皮条丝丝绕就,鞭长一丈五,一丈二处有九个扣结,内有九枚铅块,名唤九珠连环,鞭梢一尺为狗皮割成。

这杆鞭不懂门的即使身长体阔,依然打它不开。

更绝的是“金龙三点头”,赵四站定,运气抖鞭,每走一步,会快速打出一鞭,而每一鞭打出,鞭出一声,抽回一响,落地又一响,真真奇绝。

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年,豫西沙河镇上住一队日本兵,队长山本有三好,一马二色三杀人,多少无辜中国人被打个半死,用绳子捆了,拴在马后活活拖死,多少姑娘被摧残。

这一日,山本又从别处弄来一匹烈马,马身长丈二体高六尺,浑身雪白无半根杂毛,真是一匹好马,怎奈马没有驯,又踢又咬,没人敢近身,有狗子就把鞭王推荐给了山本,山本给赵四下了一帖,限三日到日本兵驻地,第四日不到,就要血洗沙河镇,不想,赵四一口应下。

第三日,太阳初升之时,赵四已怀抱大鞭悄然立在山本养马大院。

那马一见有人来,吸溜溜一声咆哮,四蹄腾空向赵四扑来,赵四闪身避过,旋即退到后院,那马扑了个空,拧身再扑,“叭”,赵四出手一鞭,这鞭法极其讲究,系用九珠连环下两环打马眼眶上两耳中下一穴道,马扑通卧倒。

那马不服,打个响鼻,腾空再扑,但见赵四身轻如燕,耳听得声声脆响,马扑通一声四腿跪地,浑身哆嗦不止,赵四则稳稳落地,

无声无息,鞭身亦轻盈收回绕到鞭杆上,赵四抛出四块灰砖,喝令马立在上面,马竟不敢动半步。

山本早已惊呆许久,醒过神来,跷起大拇指,笑眯眯地来拍赵四的肩:“吆——西!”

赵四显出惊恐状,低着头、愣愣的,用手在自己脖子上比了一下,接着浑身发抖起来。

山本哈哈大笑:“杀头的没有,留下马倌的干活!”

赵四竟笑呵呵地点了头。

五日后,经赵四细驯,那马竟能通人性懂人语,跳跃腾挪矫健非常,山本每天爱不释手,骑个没够。

这一日,山本带了一卫兵骑马去沙河镇炮楼巡查工事,骑在马背上得意扬扬,好不威风。

沙河道里,茅草、芦苇有一人多高,森森立着。

猛听得半空中一声哨响,那马忽地跳起,咚!把山本掀翻鞍下,一只脚被套在马镫上。又一声哨响,那马飞奔起来,路上乱石、树桩像把把重锤、尖刀,撞击、剐蹭,转眼间山本已肚破尸裂,卫兵提马来追,那马背上早已端坐一人,怀抱一杆大鞭,正是赵四。

卫兵举枪瞄准,不料凌空飞来一鞭,鞭身绕着卫兵,鞭梢则缠住了枪托,赵四猛一抽鞭,人借马势,枪冲天放了个日天炮后,飞到了空中,鬼子兵亦被凌空抛出三丈远,落地当即气绝。

赵四哈哈大笑,提马疾驰而去。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