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民之利
全市夏种基本结束
播农作物324万亩
特殊主题班会 别样“致青春”
“郑州最美建筑”
发出全城征集令
2016年度公积金
缴存基数下月核定
长征七号成功首飞
重要部件郑州制造
坚定不移致力于深化中俄
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民之利
教育优质
交通便捷
商业发达

郑州报业全媒体记者 孙娟 张勤

之八

核心提示

这里是郑州,是河南,亦是中国。

这里是天地之中,文明之源。3000多年前,周公在这里测定天地之中,“中国”一词也源自这片土地的历史文献……

这里是交通要道,东西相贯,南北通达,公路、铁路、高铁、飞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

这里是商城肇始、产业之城,古商城遗址横亘市区,新商战烽火点亮神州,现代产业五湖勃兴……

这里是生态之都、幸福之城,古之大象出没,现代地绿水清,文化文明滋润,百姓安居乐业……

这里,就是我们生活工作学习的城市——郑州。作为一名郑州人,你是否认真阅读过郑州,是否认识郑州、了解郑州?认识、了解和关注,是热爱的开始。热爱之后,需要理解、参与和支持。

郑州报业集团旗下的《郑州日报》、《郑州晚报》、中原网及“两微一端”新媒体矩阵重磅推出《郑之中——讲述郑州》大型系列深度报道。报道分《地之中》《郑之名》《商之源》《枢之纽》《业之兴》《国之重》《绿之行》《民之利》《礼之成》《梦之圆》十期,为您讲述古老郑州的历史文化、文明传承、产业勃兴和沧桑巨变,讲述未来郑州的似锦前程和百姓梦想。

从这里,我们读懂先辈,读懂父母,读懂自己;

从这里,我们讲述郑州,读懂郑州;

从这里,我们读懂河南,读懂中国……

郑 旗

郑州,又称“商都”。

商,顾名思义,以贸易货殖而产生社会的流通。

从3600年前的中国商代都城、商文明的发源地,发展到了历史上著名商埠。究竟是什么在主导这个中原腹地的城市激荡起“商都”起落的命运呢?

历史的巨变常常在一些不太起眼的地方留下难以抹去的印记。

2500多年前,中原腹地,孔子周游列国走过这里,道出了一句“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民之利”的基因烙印在这个城市。在他看来,“利民之所利”考验的是执政者的智慧。

中国商人起源于殷商遗民。

《尚书·多士篇》:“成周既成,迁殷顽民。”周灭殷商后,殷商遗民备受歧视,不得不从事颠沛流离、不受尊重的商业。

这也是汉语“商人”一词的由来。

千年不变“士农工商”社会分工,制约着社会发展。矛盾从来都是社会升级的推动力,传统秩序从建立到破坏,再到重新书写,循环往复上演。

商代历史上多次迁都的原因,盘庚声称“视民利用迁”(为人民的利益而决定迁都)。

为民谋利,则国可长治也。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观点,不仅是对封建社会执政者的要求,对于芸芸众生而言,更是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福祉。

在21世纪的今天,“利民之所利”,将民生问题放在管理决策的天平上,朝着对老百姓有利的方向前进。

郑州,是属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城”,以一种给人们带来足够“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满足感的城,它重新定义了“城”的概念,“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安居乐业之城

郑州,是一座古老的城,沧桑的商城遗址传颂着八大古都之首的底蕴;而她也是一座安居乐业的“城”。

市中心,二七纪念塔,这里演绎过商贾云集的辉煌,如今依旧是郑州最繁华、最时尚的商圈,百货公司林立、世界一线品牌聚集地。

81岁的郭素琴老人是郑州最初的城市移民。几个月前,她就居住在相隔几十米的市中心最大的“棚户区”内。

1956年,她跟随丈夫来到郑州,六口人居住在张砦街上面积10多平方米的小屋内。上世纪50年代,低矮草棚被改建成泥墙草屋;60年代,泥墙草屋改建成砖木瓦房;70年代末,砖木瓦房翻建成两层的钢筋水泥楼房。2000年,两层楼房加盖成了三层。

在郭素琴的印象里,房子狭小、阴暗。没有独立卫生间,几百人共用一处厕所,早晚“方便”都得排队;没有独立厨房,屋内随意搭个台子就是厨房,做饭时房顶不时有灰掉入锅中;供排水设施陈旧,污水乱流,雨雪天路滑难行。

而随着郑州棚户区改造,她终于告别了原来的房子。

和郭素琴老人一样,5年来,全市共有100万群众搬入新建成的安置房,享受到更好的居住环境、更好的公共服务、更好的就业环境和更好的社会保障。

2013年年初,郑州市在全国率先推行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三房合一”住房保障管理新机制。“十二五”时期,郑州市新开工保障性住房52万套(户),建成20多万套,50多万进城务工人员享受到公租房政策。

如今,郑州努力打造“生态宜居郑州”,实现了三环内80%以上的污染企业外迁,生态水系加快建设,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标率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生态廊道成了大众“健身房”。

5年来,市区建成生态廊道3854公里,人均水域面积由4.4平方米扩大到10.2平方米,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31.9%扩大到34.9%。

“塑造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和谐的现代田园城市”成为郑州城市的奋斗目标。 (下转三版)

社保完善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