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格局[1949~2016]--《郑州日报》创刊67周1/2016-07/01/04/2016070104_brief.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全面提升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水平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市园林局以第十一届中国(郑州)国际园林博览会为契机
全面提升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水平
郑州园博园鸟瞰图
如意总图
郑州园博园东入口游客中心内庭透视
郑州园博园·豫园
武汉园博会综合大奖作品——郑州园一角

5月28日,在第十届中国(武汉)国际园林博览会闭幕式上,郑州接过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会旗,标志着第十一届中国(郑州)国际园林博览会筹备工作进入倒计时。

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创办于1997年,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承办城市所在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公园协会、承办城市所在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城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举办园博会立足于弘扬生态文明,引领行业发展,旨在扩大国内外园林绿化行业交流与合作,展示园林绿化建设、管理的最新成果,传播园林文化和生态环保理念,引导技术创新,推动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社会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前十届举办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的城市分别是大连、南京、上海、广州、深圳、厦门、济南、重庆、北京、武汉。

郑州市曾先后四届历经8年参加园博会申办工作,经过不懈努力和激烈角逐终于一朝梦圆,经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同意,2017年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在郑州举办!

目前,第十一届中国(郑州)国际园林博览会规划设计、邀展工作基本完成,园博园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紧张进行。以此为契机,全市园林系统正在深入开展生态廊道建设、区级综合性公园建设、园林文化建设、精细化管理等园林绿化工作,努力实现全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水平大提升。

精心规划园博盛会 引领郑州绿色发展

第十一届中国(郑州)国际园林博览会拟于2017年9月至2018年5月举办。展园选址在国务院批复的全国第一个以航空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功能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规划的生态新城内,具体为滨河东路以南,商登高速以北,会展路以西,园区总面积为99.5公顷。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苑陵故城遗址公园呼应相连,呈如意形状,形成区域生态绿心。

经过市园林局和郑州园博会筹建指挥部精心组织,反复论证修改,《第十一届中国(郑州)国际园林博览会组织实施方案》《第十一届中国(郑州)国际园林博览会园博园总体规划方案》于2015年7月完成,并于2016年3月3日获第十一届中国(郑州)国际园林博览会组委会通过。

按照规划,第十一届中国(郑州)国际园林博览会将以“引领绿色发展,传承华夏文明”为主题,园博园重点突出百姓园博、文化园博、海绵园博和智慧园博特色,集中展示中外造园艺术,突出参展城市历史文化特点,为五湖四海宾朋开启一场绚丽多彩的园林盛宴。

为突出设计特色,从园博园的整体规划到专项规划和细节设计,市园林局多次组织国内园林专家反复评审,力求把百姓园博、文化园博、海绵园博、智慧园博的理念落到实处。

◆百姓园博:以政府引导、百姓参与、互动体验、科技引领为办展思路,办成一届贴近百姓生活、可持续发展的百姓园博。以园博走进百姓生活,走进千家万户为主题,规划有五类百姓参与互动的主题花园,通过百姓生活花园的综合展示,用互动参与、科普宣传等方式体现园林与生态科技、园林与百姓生活、园林与人文艺术的有机联系,体现科技引领、创意生活的新园艺。

◆文化园博:突出黄帝文化、寻根文化,充分展示中原大地作为中华文化发源地的特点,并同期建设苑陵故城遗址公园,打造一届有历史底蕴的文化园博。为突出这一特色,在园博园中心区域规划建设华夏文明主题景区,按照传统园林的山水格局设置主山主湖,在充分尊重原有地形地貌、水系走向的基础上,根据航空港实验区生态水系规划,引水入园,形成丰富的景观空间,在山水格局的基础上规划有轩辕阁、豫园、诗经园、百家姓广场等文化主题景点。

◆海绵园博:传承地域水文化,通过科学的水量计算与海绵设施潜力分析,在全园营造全覆盖的LID设施,构建雨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自然排放的“园博海绵体”。结合智慧园博技术,将海绵城市理念与技术展示给市民游客,并以海绵园博为引领,将园博生态新城打造成为黄河中下游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的示范区。

◆智慧园博:用科技创新引领园博盛会。通过先进的交互式展陈设计,互联网平台VR实景展示和各种方便实用的APP手机平台等技术手段,将园区导航、网络预订、排号、餐饮娱乐消费、公私停车等各种园展活动与实时监控、容量调节等管理工作纳入互联网综合管理互动平台。同时通过新型集成技术运用,在各主要场馆实现太阳能及生物能源的高效利用。

郑州园博园以传统山水园林为理念,构建“两区两心、一山一湖”的总体规划结构,“两区”即园博园主景区和苑陵故城遗址公园两大园区,相互联动,古今对话。“两心”分别是苑陵故城内城遗址公园和园博园华夏文明主景区,统领两个园区的文化主题,形成区域生态绿心。一山一湖指园博园内以现状水系为基础,南部挖湖,北部堆山,形成统领全园的主景轴线,沿轴线布局南主入口大门、华盛轩、主展馆、轩辕阁等一系列文化题材。

园博园内分为公共景区和展园区,公共景区主要包括东西北南4个出入口景区、华夏文明主题景区及百姓花园主题景区。展园区展园数量总计约81个,规划采用“9+1+5”的模式,“9”指的是九个国内城市组团展区,分别为西北、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港澳台及河南城市展区;“1”指的是国际展区,以传承世界园艺、共享华夏文明为特色,规划有16个国际城市展园和风景园林大师展园;“5”指的是生活花园、儿童花园、植物文化园、海绵花园和科技花园等5个主题公共展区。

2016年3月9日,第十一届中国(郑州)国际园林博览会邀展工作动员会召开。3个多月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带领市直各部门、各有关单位外出邀展,克服各种困难。经过努力,邀展工作取得圆满成功,确定参展城市达82个。园博园土建工程、市政水系、园林景观、周边配套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也正在按照已确定的推进计划加快推进。各项筹办工作得到了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园博会专家委员会的充分肯定。

为确保园博园建设水平,郑州园博会筹建指挥部强化市园林局的作用,抽调局系统20多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基层单位领导干部进驻园博园,及时审查园博园建设施工方案和城市展园设计方案,跟踪指导工程设计和建设全过程,协调公共区域与城市展园交叉施工,严把技术关。

统筹推进园林绿化 持续提升建管水平

以第十一届中国(郑州)国际园林博览会为契机,市园林局按照“组团发展,廊道相连,生态隔离,宜居田园”的生态城市建设理念,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统揽,以生态廊道和公园建设为重点,持续加强生态廊道、综合公园、南水北调生态文化公园及铁路沿线绿化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加强园林绿化精细化管理,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实现新突破。

7条生态廊道全面实施。上半年新开工建设生态廊道7条,已完成绿化面积516.19万平方米,完成全年生态廊道建设任务的89.9%。其中机场高速和郑机城铁生态廊道除因互通式立交、高压升塔和郑万高铁施工等影响的区域外,其余可实施绿化部分已全部完成。对已建成生态廊道,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和监管办法,实行日巡查、周检查、月排名加强管理,切实维护生态廊道景观和设施。

区级综合公园有序推进。2016年全市计划实施航空港区梅河公园,惠济区惠济中央公园,管城区西吴河公园,郑东新区体育公园,中原区市民公园,金水区市民文化公园、青少年公园等7个区级综合性公园建设。为推进工作,市园林局认真制定建设标准、规范和技术要求,组织评审规划设计方案,现场提供技术指导,加强督导检查和质量监督。截至目前,梅河公园、惠济中央公园、西吴河公园建设已接近尾声,体育公园一区已基本建成并开园,其余公园建设工程正在扎实推进。

南水北调生态公园全线开工。全长62公里、干渠两侧各200米宽、总面积24.68平方公里的南水北调生态文化公园已全面开工,计划今年年底基本建成。

园林绿化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投资千万余元实施公园、道路景观改造工程,市动物园沿湖景观改造工程等9项改造提升工程已基本完成。绿荫公园景观改造工程等4项工程在顺利实施。及时跟进新建道路绿化和补植补栽,实施12条支线路网绿化。上半年,在全市城市精细化管理考核排名中,市园林局每月均名列前茅。

不断加强公园文化建设。一是将文化建园的理念贯穿到市区新建和改造提升公园、游园中,打造文化特色公园。二是以“绿满商都、花绘郑州”为主线,在市管各公园广场举办了以月季文化、海棠文化、牡丹文化等为主题的特色花卉展览,截至6月底,已举办各类花展10余场,吸引了数百万群众游赏。三是文化建园走出河南,彰显郑州园林品牌。精心设计建设武汉园博会郑州园,充分挖掘郑州独特文化内涵,以河图洛书中的九宫格演变形成月季园、家院、陶院、砖雕院等尺度不同、风格各异的院落空间,营造了一个勾起乡愁的郑州院子。在第十届中国(武汉)国际园林博览会闭幕式上,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进行了表彰,郑州园获综合奖大奖(最高奖)和设计优秀奖、优质工程优秀奖、植物配置优秀奖、建筑小品大奖。郑州市政府荣膺特别贡献奖、特别成就奖和优秀组织奖,市园林局荣膺展园建设最佳奖和先进单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面对第十一届中国(郑州)国际园林博览会的难得机遇,市园林局将大力推进以生态廊道、公园、游园、街头绿地等为内容的园林绿化建设管理,逐年增加市区绿地面积,到2018年,实现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目标,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城市绿化主要指标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力争创建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改善市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服务郑州国际商都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