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18版:《郑州日报》创刊67周年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记者手记
转型升级 撬动发展新支点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转型升级 撬动发展新支点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盾构机
思念企业的生产车间
康师傅生产线
航空港区的智能终端(手机) 产业园

本报记者 宋建巧

核心提示

“国际郑”很忙。2015年的上合总理会余韵还未消散,今年5月底至6月初,5个重量级国际性会议、论坛又在郑州扎堆,世界目光聚焦于此;

“活力郑”很强。全国首个跨境电商试点城市、国家第二批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国家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城市……

所有成绩的取得,均源于背后产业发展的实力支撑。

作为四大战略性产业之一,以宇通为龙头的汽车及装备制造业,是我市经济转型生力军,助推我市工业在“十二五”收官之年,成功跻身全国第一方阵。

产业是根基,产业大发展,才能推动城市大发展。一年来,我市持续加码产业转型升级、提速换挡,城市活力不断激发,驶入发展高速路。

支柱发力 郑州发展提速

盛夏骄阳如火,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电子信息(智能终端)产业园区内,工人们正在生产线上紧张有序地忙碌着。

以苹果手机为代表的智能终端产业,是航空港区的闪亮标签。去年全年该区手机产量突破2亿部,约占全球手机供货量的七分之一。今年1至5月份,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非苹果手机产量4000万部,同期首次超过苹果手机产量。从一个“苹果”到一片“果园”,智能终端产业在这里全面开花、发展壮大。

产业集聚虹吸效应也逐步显现,电子信息产业向纵深延展。目前,阿里云、视博电子、朝虹电子等20余个电子信息产业项目与航空港区签约,另有阿里巴巴大数据、西部数据美国超威等多个项目在谈。

宇通、郑州日产、海马、中铁装备……我市汽车及装备制造业表现同样抢眼,一个个金字招牌熠熠生辉,业绩持续高企,成为产业升级、结构调整、供给侧改革排头兵。今年1至2月份,全市工业七大主导产业完成增加值348亿元,其中汽车及装备制造业就完成增加值14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7%左右,高于全市平均增速9个百分点。

2015年,我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中跃升到第3位,在35个大中城市跃升到第9位,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位次,占据全市工业比重半壁江山的汽车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四大战略性产业功不可没。

战略产业、主导产业支柱之势,愈发稳固,为郑州经济发展基础扎实。

转型升级 释放发展新活力

今年以来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情况下,郑州转型“报告单”却让人眼前一亮:继2014年全市战略性产业比重首次超过高耗能产业后,今年一季度,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首次超过二产。

产业结构更“轻”,经济活力更大。

经济增长方式由二产(工业)独轮支撑向二、三产双轮共同支撑转换,撬动郑州转型发展新支点诞生。对此,郑州大学商学院教授李中建表示,三产跃居经济增长主要驱动力,对郑州经济发展意义非凡,必将成为全市稳增长、保态势的积极因素之一。

主战场结构优化之役,郑州同样战功显赫。

2015年,全市汽车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四大战略性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进一步跃升至50%,比去年同期提高3个百分点,比2010年提高15个百分点;煤炭、化工、建材、钢铁、铝、电力六大高耗能产业比重降低到40%,比去年同期下降2个百分点,比2010年降低12个百分点。这“一升一降”达到27个百分点,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和35个大中城市中,绝无仅有。工业成功引领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标志性的重大突破。

3月3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设立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份“国家大礼”,得之不易,弥足重要。按照国家规划和市委、市政府部署,我市将以郑州高新区为核心区全面建设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产业“聚变” 打造发展制高点

4月15日至17日,为期3天的2016年全省重点项目暨产业集聚区建设观摩点评活动结束后,郑州将全省仅有的两家六星级产业集聚区——郑州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和郑州航空港产业集聚区全部揽入怀中。

成绩的取得非一日之功。

“十二五”时期,我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产业集聚区,坚持规划先行,把环保规划、生态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五规合一”,明确了各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方向和功能布局。积极实施战略性企业培育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稳步推进二、三产融合,促进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通过调结构促升级,积极打造特色产业链条,形成了完整的智能终端产业链,带动农业人口实现就地城镇化,实现发展与民生的双赢。

握指成拳,发力更猛,产业集聚势头强劲。

“十二五”期间,我市11个省级产业集聚区累计完成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1441.4亿元,年均增速38.5%,总量占据全市工业半壁江山。产业集聚区已经成为带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引擎、重大项目落地的主平台、农业人口向城镇加快转移的主渠道。

集聚区突出主业,错位发展。

郑东新区“寸土寸金”。在这里,中央商务区围绕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强力推进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建设,累计入驻各类金融机构265家,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26亿元;二七区特色商业区围绕打造千亿级商圈,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态,大力发展高端商贸、商务服务等新兴业态,百年德化老街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上街区通航特色商业区全力打造“通航之都”;金水区特色商业区已形成电子信息特色产业集群,作为全国首批6个IT价格指数监测站之一,“郑州指数”已成为全国IT市场价格的风向标。

产业兴则城市兴。要建设拥有强大产业支撑综合实力的国际商都,郑州已蓄满能量,自信上路。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