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29版:格局[1949~2016]--《郑州日报》创刊67周1/2016-07/01/T29/20160701T29_brief.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重民生促和谐 打造幸福宜居新城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重民生促和谐 打造幸福宜居新城区
打造二七闪亮名片
辖区百姓安居乐业
二七新区
便民服务中心投入使用

本报记者 刘伟平 通讯员 郭佳星

民心为向,民生为上。关于民生,二七区有着自己的诠注。

过去的每一天,二七区都在为百姓安居乐业、幸福祥和缜密谋划着。一项项民生新政、一桩桩民生实事落地生根,全区经济社会在健康发展、稳步前行……二七区描绘的波澜壮阔的民生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在郑登快速路两侧,各色乔木、灌木和花草错落有致,散发着勃勃生机,夕阳西下,家住通道附近的村民张大爷正在步道里散步。当张大爷得知绿化带上有近40种林木时,更是对优化升级后的生态廊道赞不绝口:“不得不说生态廊道工程好,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找到逛公园的感觉!” 这是二七区群众享受民生建设成果的一个缩影。事实上,近几年来,二七区委、区政府公开向群众承诺,每年办好十项民生实事,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务和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全区民生领域投入占公共预算支出的比例超过70%,为民承诺的实事全部办结。

多彩教育

人常说,今日之教育,关乎来日之民生,关乎明日之国运。下一代的教育,一直牵动着全社会的神经。在二七区,越来越多的家长欣喜地看到,现代教育逐步回归本质、回归孩子的心灵,孩子们在学校多方位发展,快乐地长大。这得益于二七区孜孜不倦探索出的“多彩教育”。

五年来,在推进二七教育改革发展的历程中,二七区始终立足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不断完善提升二七教育总体发展战略。2011年,在推进“六名工程”建设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以“多元共生、和而不同、优质特色、高位均衡”为核心特征的“多彩教育”发展理念逐步形成,二七教育自此有了属于自己的名字。

之后,二七区按照“启动年、推进年、深化年、攻坚年、提升年”的顺序,以五年为一周期,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六名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涌现出了一大批名优教育品牌。“一校一品”“名学校”创建工作硕果累累,30多个特色教育品牌百花竞妍,70多个特色项目学校百舸争流;全区培养“名校长”57名,组建区级“名校长”工作室11个,市级3个小学“名校长”工作室全部落户二七区。

为解决入学难问题,五年来,二七区筹措资金9.7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24所,新增学位2.7万余个,在校师生人数达到了7万余人,从根本上扭转了全区中小学、幼儿园不足的现象,二七教育规模由原先全市第三位步入了第二位。升级改造61所城乡学校的教学设备和体育场馆,争取农村校舍维修资金3368万元,对农村学校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改造,彻底改变了农村学校的校容校貌。依托郑州市优质教育资源促进计划,争取配套资金4298万元,为全区40多个项目学校配备更新了计算机室、录播室等,资金数额和项目学校数量全市最多,全区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全面改观。

为保障贫困学生顺利求学,五年时间,全区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互帮互助、共享和谐”的二七区学生资助关爱服务网格化长效机制,共资助各级各类贫困学生1.4万余人,发放资助金1300余万元,独具特色的二七学生资助品牌被省教育厅作为先进经验在全省推广。

素质教育旨在学生多项指标的综合提升,强身健体显得尤为关键。为提升广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二七区坚持“健康第一”的原则,深入推进和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和“阳光体育运动”, 学生体质得到显著提高。被命名为国家、省、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6所,引进河南建业青少年足球基地等省、市级体育基地21个,荣获国际级奖励73项、国家级奖励261项、省级奖励764项。

与时俱进 科学社保为民谋福祉

保障是民生之需,社保是民生之实。 五年来,二七区将“以人为本”作为社会保障工作的出发点,不断完善各类软硬件设施。通过新增填表台、自助查询机、询查处、手机充电站等硬件设备设施,在办事大厅增添各类引导标示,加大社会保险制度体系和标准化建设等方法,使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全民参保意识明显增强,人人参与享受社会保险已在辖区形成共识。

社会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成果惠及辖区城乡居民。截至目前,全区参保企业已达2800余家,总参保人数超过40万人。各项社保基金累计结余突破16亿元。企业职工五项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构成了全区一套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基本功能已经显现。全区企业退休职工养老保险金逐年提高,基本养老金社会化按时足额发放率一直保持在100%,“老有所养养得好,病有所医看得起”的局面逐步形成,城镇居民幸福指数逐年提高。

“五险合一”新系统上线运行,采取手动发号、预约排号、增派业务办理人手、大厅预办理提前分流等措施,保证了对全区参保企业、11万参保群众数据新系统的平稳对接,将全区业务纳入市级社会保险管理系统,真正实现了市级统筹,“五险合一”办理。

“互联网+”可以说是当前社会最时尚的词汇。近几年,二七区将“互联网+”融入社保服务,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了网上预约、网上受理经办;加强标准化建设,规范业务流程,经全面梳理后,优化业务办理流程56项,累计缩短业务办理时长约40天,实现了效率和质量的双提升,频繁被群众“点赞”。

凝心聚力 社会救助服务全覆盖

全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灾害应急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各项救助工作有效展开,优抚工作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全面推进,老龄事业稳步发展,社会事务管理工作积极稳妥有序开展,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近五年的时间里,二七区民政服务工作稳步推进提升,为全区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建立健全了全区民政灾害应急体系。“十二五”期间,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300元调整为470元(调整5次),全区累计保障低保对象289055人次,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和各类补贴84716936.2万元;大病救助低保对象1915人,发放大病救助金563.2余万元;配合有关部门,宣传和落实好低保各项优惠政策,2010年至2014年共为低保对象子女出具证明2385人次,享受教育减免和救助政策。

“四个一”社会救助模式的启动,助力二七区成功创建了全国首个国家级“爱心城区”。即开通一条24小时救助工作热线,及时帮扶困难群众;编织一张覆盖城乡的捐赠救助网,实现无盲点救助;组建一支技能多样的志愿者队伍,播撒仁爱奉献精神;构建一个及时有效的“回音壁”,救助工作阳光透明。2010年10月,在陕西榆林召开的“首届中国爱心城市大会”上,郑州市二七区从全国参评的48个城市(城区)脱颖而出,成为迄今为止全国惟一一个“中国爱心城区”。

二七区设立的社会救助爱心超市不仅具备社会捐赠救助功能,为爱心人士搭建平台,更为困难群众营造了一个低偿廉价购物的优良环境。自新超市建成以来,共对1000余户低保家庭进行二次救助,共救助各类物品77803件,发放物品价值169余万元;全区低保家庭在爱心超市共自选采购商品56818次,直接让利困难群众273686余元。辖区两个爱心超市每年接收社会各界捐赠的物品万余件,价值近百万元。

建立区级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加强辖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自建立以来,救助站共接收被救助对象1876人,累计31853人次。有效解决了流浪乞讨人员在城市中心区域长期滞留、露宿问题。

养老事业持续健康发展。通过由社区提供场地、政府出资建设、民办养老机构提供服务的社区托老站工作,探索开展全新的银龄之家建设与社区托老服务模式,辖区的民办养老机构实现规模化发展。目前,全区共有民办养老公寓3所,床位2100张,入住老人1200人。

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方面,二七区扎实落实各项优抚工作政策。五年来,先后制定了《二七区优抚对象医疗保障暂行办法》《二七区优抚对象医疗保障暂行办法实施细则》《郑州市二七区一至六级残疾军人医疗保障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惠民政策。将区本级城乡优抚对象统一纳入医疗保障范畴。过去几年,累计为14362名各类优抚对象发放了抚恤金及定期、定量补助金4051余万元;为44名死亡军人发放死亡一次性抚恤金1065余万元;累计为3515名义务兵发放优待金5503余万元。

全方位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过去的五年,全区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1万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4500余人。社会保障能力持续增强,累计保障低保对象28.9万人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和各类补贴8390万元,新农合参合率超过99%;加强公办敬老院建设,推动民办养老机构规模化发展,初步形成以机构养老为支撑、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培育精神文明之花

打造道德高地

在建设东路,路北的墙面被喷绘填满,内容涵盖了24字核心价值观和以传统文化,文图并茂,古色古香,全长足有500米,每天都吸引不少群众驻足观看,成了市区主干道独特的风景线。大家纷纷表示,这种主题宣传墙生动活泼,“好看、好懂、好记、好接受”。

这也是二七区公共文明素养提升工作的镜头之一,近年来,二七区始终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不断提升全区文明程度。

说到文明素养提升,就不得不提二七区涌现出的多名“风云人物”。仅今年第一季度,该区就获得国家、省级表彰的先进典型共4个,分别是荣登“中国好人榜”、坚持十三载自制千双鞋垫送官兵的古稀老人窦桂花,被评为“河南省岗位学雷锋标兵”的城市美容师江学铜,被评为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的大学路街道康桥社区,荣获全国最美医生及“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类候选人的郑大一附院老教授张效房。而人们熟知的“感动中国”集体陇海大院、人物胡佩兰等也均出自二七区。为进一步进行宣传引导,还编辑《二七区市民公共文明基本常识读本》和《二七人物风采志 先进模范故事读本》,利用网站和微信客户端等平台对各类先进模范人物、先进单位进行了多渠道宣传。

二七区以推进文明服务、文明经营、文明执法、文明餐桌、文明旅游、文明交通等“六个文明”为着手点,深入推进公共文明素养的提升。在此过程中,先后对国税大厅、客运总站等窗口单位进行专项督查、下发整改通知书,复查整改率达100%;销毁假冒伪劣商品17车,总货值达87万余元;组织餐饮企业对员工进行文明餐桌理念宣传和礼仪培训,组织各餐饮单位签订承诺书,发动各乡镇(办)和景区管委会分别打造一条示范街和2个示范店;为规范交通,加大了对七类车辆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交警三大队还联合教体局开通微信平台,通过动画片、文图并茂等形式推动文明交通进校园,目前已有近2万粉丝。

为提升城区文明形象,二七区通过市容市貌、环境及平安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整治规范。环境方面,建成了高污染燃料禁燃区32.83平方公里,约占建成区面积的93.8%;排查清理取缔“土小”企业12家;辖区共有工地218家,已全部按照“6个100%”整治标准,在建工地塔吊喷淋基本实现全覆盖。号召青年志愿者积极参加平安志愿者组织开展的各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为打造“平安郑州”献力。

丰富的文化生活是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仅去年一年,就开展公益演出和公益培训各100场,培训各类各级文化骨干20400人次。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群众文化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高。

公共文明素养提升系列工程为全市荣获、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作出了重要贡献。2013年成功创建为“河南省文明城区”;2015年被授予2012~2014年郑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集体二等功”等多项荣誉称号,成为全市唯一一个连续两届荣获此项荣誉的单位,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中,信息刊稿情况、模拟测评、迎检成绩等在市内五区中始终保持名列前茅。

百舸争流千帆竞、借海扬帆奋者先。“接下来,二七区将从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提升服务水平、全面优化社会环境等方面着手,牢固树立“共享发展”理念,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增进人民福祉,凝心聚力抓落实、奋发有为求突破,为夺取‘十三五’开局和二七经济社会发展新胜利而努力奋斗!”谈及未来发展规划,二七区委书记陈红民蓝图在胸,信心满满。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