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三峡诗二首
博古斋
随笔
新书架
散文
郑州地理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州地理

六府营

娄继周

六府营村属中牟县大孟镇,位于郑开大道与广惠街交叉口北侧石沟北岸三百米,东与曾庄毗邻,西隔石沟与圆棠树村相望,南北、西北分别与茶庵村、小湾马村、信王村接壤,现有两个村民小组,千余人口,村南临石沟,北有干渠,又有机井散布,灌溉方便,土地平坦肥沃,作物种植无所不成,尤以小麦、玉米、大蒜、西瓜及蔬菜为主,向称富庶之区。

该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现立于村中玄帝庙的古碑四通,分别是明嘉靖四十二年(1564年)《永宁王令旨重建西庄玄帝庙碑记》、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河南开封府中牟县西吴地方重修玄帝金妆碑记》,乾隆十年(1745年)《重修碑记》和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重修玄帝庙金妆圣像碑记》。玄帝乃道教神仙,又称真武大帝。故此庙亦称真武庙。顺治十四年《中牟县志》载:真武庙,在县西北淳泽里,地名西吴寺,明洪武间靖僖王钦赐田庄于此,因建以捍水患。嘉靖四十二年永宁王重修,王府教授周粟有记。可见明时此庙即为中牟名胜。庙碑颇具历史文物价值,被郑州市列入第三批《文物普查》名录,村民更是视为宝贝,悉心护持。据最早的明嘉靖碑文记载:“我祖靖僖朝钦赐府庄数区,西庄其一也。庄在中牟县西,地名西吴寺。”可知此地乃永宁王西区封地,西吴寺遗址在今六府营村东北二里寺前李北,寺前李即因西吴寺而得名。永宁王何许人也?按《明史》《诸王世表》载,明代周藩王世代建府河南省会开封,所谓龙亭即周王宫廷。永宁王即靖僖王朱有光,系周定王朱橚庶六子,明成祖永乐初年封,成化二年(1466年)卒。有才学,善画。又据《东京志略》等史料记载,永宁王府称六府,其府前街为六府街。故六府营村之来历,应为后人纪念此地为六王爷永宁王封地之意。

六府营东北西三面旧有岗林环绕,岗北边高两边低,状若簸箕,人称“簸箕岗”,村子便坐落在簸箕怀里。风水仙说这里是一面临水三面环岗的风水宝地。该村历经黄河之患而得保全,即赖此岗之庇护。多年前因村民取土垫地,加上新批宅院,岗势渐消,但仔细观之,村子北高南低地势仍然十分明显。该村人杰地灵,能工巧匠、烈士义士名闻乡里:泥水匠李清臣技艺高超,人称“李神仙”,徒弟众多,至今惠及乡里;木匠李克温家具农具无所不精,早年为大队木业社的台柱。该村历来注重教育,文风浓郁,清末李氏有兄弟两秀才。早年玄帝庙内办有小学,收本村及附近学生来此就学。民国时期有国民党黄埔军校十七期学生李志超。恢复高考制度以来,连年都有学生考入各类高校,成为远近闻名的人才村。

六府营地理位置优越,处西通刘集万滩东达大孟、南通县城的三岔路口,四通八达,信息灵通,村民经商多,成为县北商业繁华的集市,并与东边曾庄连成一体。在东西南北长达一公里的街道两旁,商铺林立,凡举供销超市、饮食电信、汽修电焊、日杂百货等,无所不包,百业兴旺,吸引了许多外地客商,又成了县北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之一。特别是村南石沟桥,处南北交通要冲,川流不息,车流量大,负载超重,然桥历数十年而不衰,被村民誉为中牟之“赵州桥”。与附近的郑开大道新石沟大桥,相得益彰。更兼郑开轻轨凌空飞越,遂成新景;日出日落,彩霞映照。颇有“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之意境。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