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红色货币的防伪(4)
石壁村
下蹲之势
牛仔激情 德依塞腊 摄影
《半生为人》
藏在树里的故乡
福 报
喧鸟霞春 朱道平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红色货币的防伪(4)

赖 晨

湘鄂西根据地钞票比较注重艺术性和防伪技术的统一,在人才缺乏和印制设备简陋的条件下,尽可能使钞票印制得精美些,防伪性能强一些,以提高苏区钞票的信用度。

艺术性。鄂西农民银行1930年第三版一元券票面上,既有醒目的行名,面值等必备要素外,还印有精细漂亮的建筑图案——天坛、花边、花托等,这与当时其他根据地的钞票相比,是有一些独到之处的。

防伪性。为了防止造伪,湘鄂西根据地钞票还因地制宜地增设了一些简单实用的防伪暗记。第一,印章、编号防伪。钞票票面上都盖有“政府公章”或“行长公章”“经手人章”,统一编印号码,有存根的纸币上还盖有“骑缝章”。如沔阳县苏维埃发行的信用券,采用存根与信用券骑缝编号,并在骑缝编号处加盖印章,作为防伪暗记。石首农业银行信用券、鄂西农民银行1930年版各券也都是采用加盖骑缝章和在部分手工编号上加盖密押进行防伪的。第二,在文字设计和图案中作一些细略变化作为防伪暗记的。在个别字的笔画上故意留下不易被人看出的破绽,如1931年版鄂西农民银行一元券上“鄂西银行”印章上的“行”字第六笔的勾断裂并上移,1931年版湘鄂西特区分行一角券的背面花托中显出极小空心“2”等。

湘赣苏区,1932年春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湘赣省工农银行,有资金约6万元,当年共发行“亚”“欧”“非”“澳”“美”等5种版别的银元券8万元左右。

1933年2月,湘赣省工农银行改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湘赣省分行,当月又发行铜元票,流通于湘赣根据地。银元券、铜元票的正面下端,从左至右分别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湘赣省分行正、副行长的英文防伪签字。

此外,为了防伪打假,湘赣苏区还采用多色套印等技术,提高工艺水平,在票面设计中用复杂的花纹图案、美术字或添加保密暗记。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